口腔正畸治疗对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疾病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1
/ 2

口腔正畸治疗对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俊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 ,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在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疾病中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将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疾病的口腔正畸治疗作为主要方向。选取我院中接受治疗的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疾病患者为样本,从中选取60例进行详细分析,将所有患者进行纳入计算机编号软件进行排列,同时利用分组软件划分小组。小组命名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中获取30名患者,分别使用别牙周病基础治疗方案、口腔正畸治疗。治疗过程中记录相关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研究指标。结果: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其中前牙覆盖、探诊出血率、牙槽骨高度、牙周袋深度和牙周出血指数优势明显的是研究组,参照组相对较差,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比较,较低的小组为参照组,其优势不如研究组(P<0.05)。结论:在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疾病中使用口腔正畸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并促进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有进一步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牙周病;前牙移位;口腔正畸;临床效果

引言:为了进一步分析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疾病治疗中口腔正畸方法的治疗情况,本研究选择部分患者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另一部分接受常规治疗,以此完成比较获取结果,并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院接受治疗的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疾病患者中,选取符合要求的患者纳入研究,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完成,收集数量为60例,将患者划分为两个小组各30例患者,通过平均分组的软件完成,小组之间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使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为研究组,参照组患者治疗时使用传统基础治疗。23岁为所有患者中的最小年龄,66岁为所有患者中最大年龄,平均(43.12±7.28)岁;相关资料统计后比较差异不够明显,说明可作为研究内容进行比较,并突出(P>0.05)。

    1. 方法

参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传统基础治疗方法,在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的相关教育,使其提高口腔健康意识。同时指导患者与饭后进行口腔清洁,每日刷牙两次,与早晚完成,合理地使用牙线,积极治疗龋齿。另外对牙周进行洁治,并形成根管,将牙齿龋坏部分和病变部分去除,避免细菌导致病情反复。为了去除致病因子,结合患者的情况给予全身用药,合理地控制牙周炎症,给予抗生素辅助治疗,为患者持续治疗半年。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除了采用上述方法外,还使用口腔正畸治疗方法,具体操作措施如下:(1)使用方丝弓矫正术为患者治疗,应用澳丝或者托槽在进行磨牙粘结颊面管时,对上下前牙进行压低。(2)对后尖牙进行连续结扎的过程中,合理地进行支抗使用,连接橡皮链与尖牙间,将前牙内收。(3)观察患者的反应,并了解牙周组织情况,看其剩余多少,以此调整正畸的力度。(4)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牙槽骨重建情况定期观察,3个月1次,与此同时进行牙周治疗。在完成口腔正畸治疗后,需要进行固定处理,并嘱咐患者定期进行复查,持续治疗半年。

    1. 观察指标

(1)对患者治疗后的临床各项指标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前牙覆盖、探诊出血率、牙槽骨高度、牙周袋深度和牙周出血指数等,记录相关数据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较。(2)患者接受治疗后根据临床情况及相关指标判断治疗效果,将疗效分为三个指标,分别为显效、有效、无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牙齿位置和功能正常,且不存在松动的情况,症状改善明显为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部分症状得到缓解,虽然炎症有所改善,但未达到正常范围,该情况属于有效,患者治疗后无论是炎症还是症状均未改变,甚至更加严重,视为无效。使用总人数与无效人数相减获取总有效人数计算有效率后进行差异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百分比和(x±s)是本研究相关资料的重要表示方法,而t和X2比较是组间的对比方式,数据的处理依靠SPSS 23.0计算机软件完成,资料如果存在较大区别那么就使用(P<0.05)这一统计学差异表示方法。

2 结果

2.1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2组临床指标

研究组相关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1 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2组临床指标x±s

组别

例数

探诊出血率(%)

前牙覆盖(mm)

牙周袋深度(mm)

牙槽骨高度(mm)

牙周出血指数

研究组

30

26.51±6.79

3.18±1.02

4.32±0.64

4.96±0.39

23.15±4.63

参照组

30

38.18±9.11

6.34±1.41

6.58±0.74

5.38±0.51

37.52±6.74

t


7.379

13.087

16.584

4.568

12.65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比参照组高(P<0.05),见表2。

2 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30

19

10

1

29(96.67%)

参照组

30

14

8

8

22(73.33%)

X2





10.521

P值





<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口腔疾病较为常见,其中牙周病位居前列,该病是慢性疾病,在老年群体和小儿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其中患病率最高的群体为中老年人[1]。该病的发生于较多因素有关,且发生机制复杂,常见的病机有牙周支持组织受到破坏,或者牙周组织出现萎缩,同时还包含牙槽骨的吸收,该病发生后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常见的有前牙出现较大间距,且有移动和松动的表现,同时前牙伸长,发生脱落,或导致炎症出现,病情严重的患者,不仅口腔健康受到影响,还会使其咀嚼功能和牙齿美观。所以临床中应及时进行该类疾病的治疗,尤其是牙周病致前牙移位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以往常采用基础治疗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要较长时间治疗,而且满足患者的要求[2]。据相关研究分析得知,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治疗使用口腔正畸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3]。本研究使用口腔正畸治疗研究组患者,结果显示患者的临床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的治疗中使用口腔正畸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刘世新,贺明明.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观察[J]. 慢性病学杂志,2019,20(05):697-698.

[2]吴丽丽,冯明.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2):107-109.

[3]李将. 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正畸治疗方法及应用效果分析[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