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1
/ 2

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的疗效观察

贾珠珠

江安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宜宾市 644200

摘要:目的 探讨在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时联合应用利伐沙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疗效。方法 在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选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62例,根据抽签法均分成2组。其对照组用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利伐沙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然后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100.00%)高于对照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6.45%)低于对照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时联合应用利伐沙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利伐沙班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比较常见,因其易并发脑栓塞,导致其病死率、致残率等都比较高[1]。目前,临床上常使用抗栓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利伐沙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其中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抗凝药,药代动力学比较稳定,让NVAF脑栓塞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单独使用其治疗效果不佳。为此,本文将探讨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时联合应用利伐沙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疗效,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选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62例,根据抽签法均分成2组。其对照组内男女患者分别有16例、15例;年龄34-73岁,平均(42.34±0.32)岁。而观察组内男女患者分别有14例、17例;年龄32-75岁,平均(42.28±0.31)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用利伐沙班治疗,利伐沙班(湖北汉达飞生物,5克/瓶)每日口服20mg。观察组联合应用利伐沙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选择氯吡格雷(湖南迪诺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424),每日口服75mg,而利伐沙班每日口服10mg。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效果,其不良反应从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等方面分析。治疗效果分为3个标准,若患者各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无不良反应出现,则是显效。若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无不良反应出现,则是有效。若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无任何改善,且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则是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31*100%。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24.0分析,计算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检验则用“X2”值,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6.45%)低于对照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比较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n%]

组别

颅内出血

消化道出血

牙龈出血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31)

0(0.00)

1(3.23)

1(3.23)

2(6.45)

对照组(31)

3(9.68)

2(6.45)

4(12.91)

9(29.03)

X2




5.4153

P值




0.02

2.2分析各组治疗效果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100.00%)高于对照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比较各组治疗效果 [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31)

22(70.97)

9(29.03)

0(0.00)

31(100.00)

对照组(31)

13(41.94)

11(35.48)

7(22.58)

24(77.42)

X2




7.8909

P值




0.005

3讨论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脑栓塞比较常见,因为心房颤动会让患者心房发生无序激动,极易形成血栓,在血流不规律流动的情况下会对其进行冲击,致使其脱落,而随着血液四处流动,易阻塞静脉、动脉,而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致使组织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或缺损,最终形成脑栓塞[2]

临床上常使用利伐沙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其利伐沙班属于Xa因子直接抑制剂,具有代谢快、起效快、强效抗凝等特点,且不会影响血小板聚集,所以不会延长出血时间[3]。此外,利伐沙班和其他口服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少,可对凝血因子Xa生成进行选择性抑制。但其药物昂贵,会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同时其推荐使用剂量是根据欧美人群进行研究得出的,其推荐剂量不一定适合欧美人群。为此,临床上逐渐使用利伐沙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治疗NVAF脑栓塞,氯吡格雷属于噻吩吡啶类的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ADP和血小板受体结合,进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阻断其进行生物转化,于此同时,对二磷腺苷引起的血小板扩增还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口服吸收比较迅速,可有效促进脑组织能量代谢,进而有利于神经细胞功能恢复[4]。其和利伐沙班联合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据本次试验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使用利伐沙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不仅安全性高,治疗效果还非常明显。

综上叙述,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联合使用利伐沙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效果显著,既能提升治疗有效率,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柯子立,蔡振璇.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1):1797-1801.

[2]谢雯熙,吴小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栓塞预防效果的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05):36-39.

[3]徐海,范婷婷,许邦龙.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25):45-47.

[4]刘文娟,张爱婷,邢莉娟,陈书佩,郑瑞玲.低剂量利伐沙班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凝血功能及MPs促凝活性的影响[J].华夏医学,2021,34(0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