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式化宣教在改善传染性肝病患者及家属疾病认知程度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1
/ 4

多形式化宣教在改善传染性肝病患者及家属疾病认知程度的效果观察

徐后娟

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辽宁大连 116600


【摘要】:目的:探讨多形式化宣教在改善传染性肝病患者及家属疾病认知程度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传染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多形式化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的疾病认知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的疾病认知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更低(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更高(P<0.05)。结论:多形式化宣教可有效提高传染性肝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认知程度,有利于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传染性肝病;健康教育;多形式化宣教;护理;疾病认知程度


传染性肝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以病毒性乙型肝炎较为常见,临床上主张对病毒性乙型肝炎实施病毒性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1-2],但在治疗期间,患者由于受到病情的影响,加上对认知的不足,其心理状态往往会出现问题,对治疗不够配合,不利于其病情控制。健康教育是一种基础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患者健康认知的关键[3],而多形式化宣教是一种以多形式为核心的健康教育模式,其健康教育措施更加全面,为探讨多形式化宣教在传染性肝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抽取2018年1月~2021年2月我院80例传染性肝病患者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传染性肝病患者纳入至研究中,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7~74岁,平均(49.35±12.54)岁,性别为男31例、女9例,小学、中学及中专、本科及大专、本科以上分别有2例、21例、14例、3例,病程为3个月~3年,平均(1.29±0.34)年;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6~73岁,平均(49.03±12.47)岁,性别为男32例、女8例,小学、中学及中专、本科及大专、本科以上分别有3例、20例、13例、4例,病程为3个月~3年,平均(1.31±0.33)年。两组的年龄、性别、学历、病程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后续研究有可比性。此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患者及家属对此研究知情且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传染性肝病的相关知识,为患者说明在治疗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并对患者生命体征指标进行严密监测,做好监测结果记录。

观察组实施多形式化宣教,采用个体化、集体讲座等方式,借助健康知识手册、图片,为患者实施以下健康教育措施:(1)心理教育:与患者进行沟通,认真聆听其倾诉,与患者共同分析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针对不良情绪出现原因对患者进行安抚,开导患者,并列举有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告知患者预防及应对方法,消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感,帮助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2)认知教育:为患者讲解传染病肝病的相关知识,强调传染消毒隔离的重要性,列举消毒隔离期间的注意事项,并询问患者是否有疑问,对其疑问进行解答。(3)饮食教育:指导患者日常饮食以低脂、低盐、低糖的食物为主,控制日常饮食中的盐、糖、脂肪摄入,注意增加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摄入,并督促患者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按时三餐,饮食中减少油腻、辛辣食物。(4)睡眠教育:对患者的不良作息习惯进行纠正,帮助患者养成早睡早起的健康作息规律,以“感觉舒适”为目标,尽可能满足患者自行选择床上用品的需求,病房内需每日定时熄灯,在患者夜间入睡后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活动,减小各类仪器设备的声音,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氛围。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的疾病认知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疾病认知度评分:采用自制疾病认知度评定问卷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评估,总分最低0分,最高100分,得分越高,疾病认知度越高。

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选择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估,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掌握度、自我护理技能4项,单项0~100分,得分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心理状态评分:包括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选择SAS量表评估,抑郁评分采用SDS量表评估,总分均为100分,按照国内常模设置临界值,分别为50分、53分,得分越高,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4]

生活质量评分:选用WHOQOL-BREF简表,量表分为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单项最低0分,最高100分,得分越高越好

[5]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n/%,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6296c8cdcda9b_html_e59a14e928c89620.gif ),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及家属疾病认知度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及家属的疾病认知度评分在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的疾病认知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患者及家属疾病认知度评分比较(6296c8cdcda9b_html_e59a14e928c89620.gif ,分)

组别

时间

患者疾病认知度评分

家属疾病认知度评分

对照组(n=40)

护理前

75.64±4.80

74.97±4.78

护理后

82.41±5.56#

81.74±6.13#

观察组(n=40)

护理前

75.89±4.73

75.16±4.69

护理后

87.93±5.24#*

87.42±5.67#*

注:与本组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组内比较SAS评分、SDS评分,两组护理后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更低(P<0.05)。见表2:

表2 心理状态评分比较(6296c8cdcda9b_html_e59a14e928c89620.gif ,分)

组别

时间

SAS评分

SDS评分

对照组(n=40)

护理前

54.21±4.90

55.28±4.61

护理后

43.74±2.93#

45.16±3.07#

观察组(n=40)

护理前

54.31±4.82

55.38±4.50

护理后

40.80±2.74#*

42.05±2.81#*

注:与本组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组内比较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两组护理后均较护理前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更高(P<0.05)。见表3:

表3 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6296c8cdcda9b_html_e59a14e928c89620.gif ,分)

组别

时间

健康知识掌握度

自我概念

自我责任感

自我护理技能

对照组(n=40)

护理前

71.84±5.46

72.19±6.02

71.92±5.91

71.35±5.48

护理后

78.21±6.35#

78.94±6.75#

78.35±6.43#

77.64±6.30#

观察组(n=40)

护理前

71.97±5.52

72.32±6.14

72.07±5.98

71.47±5.56

护理后

85.30±7.09#*

86.07±7.13#*

86.12±7.76#*

85.09±7.45#*

注:与本组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4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内比较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护理后均较护理前显著增高(P<0.05);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更高(P<0.05)。见表4:

表4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6296c8cdcda9b_html_e59a14e928c89620.gif ,分)

组别

时间

生理

心理

环境

社会关系

对照组(n=40)

护理前

70.81±5.20

70.23±5.14

70.34±5.31

70.48±5.09

护理后

77.34±6.42#

77.87±6.17#

76.45±5.79#

76.73±5.40#

观察组(n=40)

护理前

70.96±5.17

70.45±5.23

70.48±5.40

70.61±5.16

护理后

84.05±6.59#*

84.39±6.28#*

83.47±6.43#*

83.62±5.71#*

注:与本组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传染性肝病主要是指具有传染性的肝脏病变,主要是由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肝炎病毒入侵机体后引发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发病后伴随有肝区疼痛表现,随着病情进展,易引发肝硬化,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肝癌,且传染性肝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为控制传染性肝病患者的病情、减少传染性肝病的传播[6-8],临床上主张对传染性肝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然而,患者由于对传染性肝病的了解不足,加上病情对患者造成影响,其在治疗期间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其心理状态欠佳,自我护理能力低下,对其治疗效果产生干扰[9]。合理的护理措施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健康教育是一项基础护理措施,是临床护理中提高健康认知的主要手段[10],以往,常规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其健康教育内容较为片面,针对性不强,导致健康教育实施后的干预效果欠佳。而多形式化宣教是一种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的健康教育模式,主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患者的不同健康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相比于常规健康教育,多形式化宣教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其健康教育方式更加多样化。本研究中观察组实施多形式化健康教育,与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后发现:(1)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的疾病认知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多形式化宣教可切实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使其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这主要是因为多形式化宣教方案中的认知教育可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使其对治疗树立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增强其自护能力。(2)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更高(P<0.05),这主要是因为多形式化宣教方案有效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保证病情控制效果,减轻病情对患者心理、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同时,心理教育、认知教育可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减轻不良情绪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干扰。

综上所述,多形式化宣教可有效提高传染性肝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认知程度,有利于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苏玉梅,张晓琳,吴梅,等.健康教育处方在提高病毒性肝炎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9):131-132.

[2]刘佳潞,钟玉苑,梁宝玲.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49-51.

[3]杨慧玲,路德艳,杜粉静,等.视频化健康教育结合微信平台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9):3455-3458.

[4]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5]都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J].现代康复,2000,4(8):1127-1129,1145.

[6]姚盼盼.微信健康促进模式干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方式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24(11):157-160.

[7]张毓珍.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存质量及遵医嘱行为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6):2994-2997.

[8]张莉,李红燕,侯艳丽,等.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焦虑及睡眠障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7):73-75.

[9]傅忱,刘明晨.焦点解决模式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伴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19):2575-2578.

[10]杜文娟,刘露.健康教育模式管理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用药依从性和院内感染防控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13):1602-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