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1
/ 2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张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院区 101500

【摘要】目的:研究我院疼痛科所开展的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探讨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过程中所产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组为疼痛科I组与II组;I组采用了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治疗,II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结果:相比于I组,II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P<0.05;两组术后下床开始活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II组患者VAS评分、腰椎功能评分优于疼痛科I组,P<0.05。结论:将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干预与预后康复极具价值,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术后痛感。

关键词: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较轻、临床症状较轻的建议患者保守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建议患者手术治疗[1]。本文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组为疼痛科I组与疼痛科II组开展对比,研究我院疼痛科所开展的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过程中所产生的临床疗效。详细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组为疼痛科I组与II组,I组包括了男性、女性分别28例、22例,年龄介于42-65岁,平均(50.0±5.6)岁,平均病程(5.5±2.1)年;II组包括了男性、女性分别26例、24例,年龄介于43-66岁,平均(50.0±5.1)岁,平均病程(5.5±2.3)年。

1.2方法

疼痛科I组采用的是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治疗,给予患者局麻,患者采取俯卧姿势,利用专用射频针穿刺,直达病变间盘[2]进行治疗。

疼痛科II组采用的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给予患者局麻,患者采取俯卧姿势,在C型臂X线机下对病变椎间隙给予穿刺至椎间盘内,之后退出穿刺针,对穿刺通道进行扩张放置工作套管。将显微内镜沿工作套管置入病变的椎间盘内,并观察椎间盘病变情况,将增厚的黄韧带进行切除,脊神经和硬膜给予松解,将椎间隙内粘连的组织进行剥离,将突出的髓核组织进行摘除,实施纤维环成型术,放置引流管,对切口进行缝合。

1.3评判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床开始活动时间、VAS评分、腰椎功能评分[3-5]。①VAS评分满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感越严重。②腰椎功能评分主要针对疼痛程度、活动范围等指标进行评测,满分为10分,分值与腰椎功能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为了开展显著性对比检验,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针对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床开始活动时间、VAS评分、腰椎功能评分数据而开展对比检验,当P<0.05时代表治疗效果存在显著的差异。

2 结果

疼痛科II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疼痛科I组显著的减少,P<0.05;两组患者下床开始活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下床开始活动时间对比

分组

住院时间(天)

术后下床开始活动时(天)

疼痛科I组

5.0±0.5

1.0±1.2

疼痛科II组

2.0±0.2

1.0±0.4

同时,疼痛科II组患者VAS评分、腰椎功能评分都比疼痛科I组显著提高,P<0.05。表2给出了相关统计数据。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和腰椎功能评分对比

分组

VAS评分(分)

腰椎功能评分(分)

术前

术后三天

术前

术后一个月

疼痛科I组

7.1±0.2

3.4±0.3

4.2±0.1

7.1±0.4

疼痛科II组

7.2±0.2

2.4±0.2

4.2±0.1

8.6±0.4

3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疼痛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所致,其临床表现为坐骨神经痛、腰疼、下肢麻木和下肢放射痛。本文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组为疼痛科I组与疼痛科II组。I组采用了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治疗,II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通过两组对比,研究我院疼痛科所开展的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过程中所产生的临床疗效。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疼痛科I组相比,疼痛科II组患者住院时间、VAS评分、腰椎功能评分几个方面都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化,P<0.05;两组术后下床开始活动时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以说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能够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预后康复质量,极大的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所需时间,因此效果更好,临床应用价值更高。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值得临床更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建新,裘荣火,王正.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4/5及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0,32(8):1557-1560.

[2]王寒冰. 不同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 糖尿病天地,2020,17(5):188.

[3]何玉宝,徐执扬,王洁颖,等.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4):9810-9815.

[4]刘红威,高波,张旭.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3):6209-6211.

[5]赵明成.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比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3):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