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宣教在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1
/ 3

饮食宣教在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刘玉霞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目的 探讨在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护理中应用饮食宣教的效果。方法 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选出62例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根据奇偶法分为2组,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饮食宣教,然后观察各组护理质量。结果 生存质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理饮食行为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护理中应用饮食宣教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强生存质量,并提升患者合理饮食行为,值得应用。

关键词:高磷血症;饮食宣教;血液透析

Effect of diet education on nursing care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hyperphosphatemia

Liu Yuxia

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 of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1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et education in the nursing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hyperphosphatemia.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21 to February 2022, 62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hyperphosphatemia were selected and p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arity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diet education, and then the nursing quality of each group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core of reasonable eating behavio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diet education in the nursing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hyperphosphatemia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which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reasonable eating behavior, which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words: hyperphosphatemia; Diet education; Hemodialysis

在肾内科血液透析属于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主要应用在治疗肾功能衰竭等病人中,能有效延长其生存时间,改善其临床症状[1]。但血液透析时间比较久,期间病人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高磷血症。为此,需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预防高磷血症。据报道,给予饮食宣教可降低磷的摄入量。为此,本文将探讨在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护理中应用饮食宣教的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选出62例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根据奇偶法分为2组。其对照组内有男患者17例,女患者14例;年龄43-72岁,平均(53.34±1.32)岁。而观察组内有男患者15例,女患者16例;年龄43-76岁,平均(53.31±1.35)岁。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择期进行血液透析;②所选患者能配合护理人员进行研究;③所选患者均不是文盲。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智力障碍或精力障碍的患者;②排除中途转院的患者;③排除不配合护理人员宣教的患者。本次试验经伦理委员会同意后进行。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注意事项告知等。观察组给予饮食宣教,具体内容有:①健康宣教:通过讲座的方式为病人进行知识宣教,内容包括高磷血症病因、症状、治疗方式、饮食控制重要性、饮食控制方式等。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要给予详细的解答,以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②食物交换法:给患者发放食物交换表,并给予科学的饮食指导。于此同时,根据病人BMI、饮食喜好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以降低磷摄入量。此外,优质低蛋白每日摄入量控制在800mg-1000mg,以利于高磷血症的预防。③饮食日记:指导病人记录每日的饮食,让其知晓饮食控制对预防高磷血症的重要性。并让其使用带有刻度的碟、勺、碗,以利于饮食情况的记录。此外,对于错误的饮食行为,要给予及时的纠正,帮助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1.3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合理饮食行为评分、高磷血症缓解情况,其生存质量用SF-36量表分析,从疾病认知、社交活动、日常生活、生理功能等方面分析,评分越高说明病人生存质量越好。合理饮食行为评分越高代表患者饮食行为越健康。高磷血症缓解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若患者各症状消失,且血磷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则为显效。若患者各症状改善明显,且血磷水平有所改善,则为有效。若症状、血磷水平等无任何改善,则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31*100%。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24.0分析,计量资料用“标准差、均值”表示,检验则用“t”值,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各组生存质量与合理饮食行为等评分

生存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理饮食行为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比较各组患者生存质量与合理饮食行为等评分 X±S

组别

生存质量评分

合理饮食
行为评分

疾病认知

社交活动

日常生活

生理功能

观察组
(31)

91.12
±
2.06

86.43
±
1.85

89.76
±
0.97

79.83
±
7.65

90.80
±
1.84

对照组
(31)

70.43
±
1.85

62.46
±
2.08

71.97
±
1.84

54.75
±
2.65

71.74
±
3.04

t值

41.606

47.943

47.620

17.248

29.864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分析各组患者高磷血症缓解情况

缓解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比较各组患者高磷血症缓解情况 [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31)

23

7

1

30(96.77)

对照组(31)

14

9

8

23(74.19)

X2




6.369

P值




0.012

3讨论

慢性肾衰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期间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高磷血症。虽然血液透析可清除多余的磷,但透析之后磷会再分布,致使血磷水平明显上升,若不积极进行饮食控制,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高磷血症

[2]

饮食宣教通过讲座的方式为患者讲解高磷血症相关知识,包括其病因、危害性、控制方式,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3]。且通过饮食宣教还能控制病人蛋白质、磷、热量的摄入量,进而帮助患者养成低蛋白、高热量、低磷的饮食习惯。并为其讲解食物交换法,可有效提升病人的接受度[4]。此外,饮食宣教中还鼓励患者记录饮食日记,可让医务人员了解病人摄入食物的种类,进而了解其是否按要求饮食,能及时帮助患者调整饮食方案,进而降低磷摄入量,以利于高磷血症的预防。据试验数据显示,给予饮食宣教的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较高,且合理饮食行为评分也比较高,均优于对照组,说明饮食宣教可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高磷血症的预防。

综上叙述,在血液透析高磷血症病人护理中应用饮食宣教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其生存质量与合理饮食行为,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利利,任琴琴,王丽,赵晓晓,马志芳.饮食宣教在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S1):154.

[2]张海燕.饮食干预在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名医,2020(19):113-114.

[3]岳晓红,杜翔宇,徐甜甜,王炎,牛云霞.营养专科护士主导的多学科管理方案对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14):1327-1331.

[4]刘晶.个体化饮食指导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31):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