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佐治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2
/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佐治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吴凌燕

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北京, 101300

摘要:目的:分析以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平喘作用。方法:患者选自 2017年 2月到2019 年 2 月在本院住院的200例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年龄 2 个月~2 岁。 观察组男 60 例,女 40 例,对照组男55 例,女 45 例。 两组均给予氧疗、干扰素雾化吸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霉素 30 mg/(kg·d)分 2 次静点,疗程 7~14 d,平均用药 8 d 观察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6%(24/25),临床显效占 56%(14/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8%(22/25),临床显效占 32%(8/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喘憋的发生率为16%(4/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52%(12/25)。 结论:随着红霉素的免疫调节作用已逐渐被发现,临床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宜早期应用以红霉素为主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关键词:红霉素;毛细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严重者可诱发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而且年龄越小,临床表现越重,这是婴幼儿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因多为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少数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细菌感染少见。临床上多予氧疗、雾化等对症治疗为治疗手段。随着红霉素的免疫调节作用已逐渐被发现,红霉素应用于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中越来越多。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之一,为第一代14环,它的作用机制主要就是抑郁核糖核蛋白体的50s亚单位进行结合,可以抑制肽酰基转移酶,可以影响核糖核蛋白体的移位过程、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可以起到有效的杀菌作用,这种药物主要就是用于治疗链球菌导致出现的扁桃体炎、白喉,以及淋病等情况。近来研究发现[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还有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它的抗炎作用对于 DPB或 CF患者具有有益的作用, 大环内酯类可以影响肺宿主防御的几个组分,有医学文献报道了体外和间接体内 研究数据, 主要集中于大环内酯的免疫调节性质[2]。因此临床上越来越多将其应用于毛细支气管炎,正是应用其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红霉素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疗效。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全部患者选自 2017年 2月~2018年 2 月在本院住院的200例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年龄 2 个月~2 岁。 诊断标准:根据病史、临床表现、查体及胸片、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依据《中国实用儿科学》 的诊断标准做出诊断,200 例中均有咳喘,双肺均可闻及满布痰鸣音、哮鸣音,伴低热 186 例,合并喘憋 126 例,胸片回报单纯双肺纹理增强 158 例,伴有小点片状阴影 42 例,白细胞计数正常 144 例,减低 56 例。 均无心力衰竭表现。 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男 65 例,女 40 例;年龄 6~20个月 ,平均 13 个月 ;体重 8~12 kg,平均 10.5 kg;病程 5~13d,平均 9.5 d;均 有 轻 重 不 等 的 喘 息 ,其中喘憋 92 例 ,咳嗽95 例 ,发热 80 例 ,体温 在 37.6~38.2℃, 平 均37.8℃;肺部满布哮鸣音 105 例,闻及哮鸣音伴有细小湿啰音102 例。 对照组男 50 例,女 45 例;年龄 8~19 个月,平均 12.5 个月;体重 9~12 kg,平均 11.0 kg;病程 6~14 d,平均 11.0 d;患儿均伴有喘息,其中喘憋 86 例,咳嗽 92 例,发热88 例,体温在 37.5~38.3℃,平均 37.7℃;查体:肺部满布哮鸣音 92 例,闻及哮鸣音伴有细小湿啰音 78 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平均体重、发病天数、用药天数、病情严重程度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50 例均按毛细支气管炎常规治疗,包括氧疗、干扰素雾化吸入等支持对症处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霉素 30 mg/(kg·d)分 2次静点,疗程 7~14 d,平均用药 8 d。

3. 临床疗效判定。将治疗结果分为临床有效、临床显效、无效 3 种情况,其中临床有效指 2 周内咳喘发热等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均消失; 临床显效指用药后 1~2 d 咳喘减轻且肺部哮鸣音减少;无效指临床症状、体征持续达 1 周以上无缓解。

二、结果

观察组 100例 ,临床有效 40例 (40%),临床显效 56 例(56%),无效4 例(4%),总有效率为 96%(24/25),治疗过程中喘憋发生 4 例。 对照组 100例,临床有效56例(56%),临床显效32 例(32%),无效 12例(12%),总有效率为 88%(22/25),治疗过程中发生喘憋 13 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喘憋的发生率为 16%(4/2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13/25)。

三、讨论

1.毛细支气管炎是近几年婴幼儿发病率明显增高的肺部疾病,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逐渐增多,了解其病原大多为病毒感染,也有少数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出现。病变主要累及毛细支气管,使黏液分泌增加,出现上皮细胞坏死及支气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导致患儿咳喘,重者出现喘憋甚至呼吸困难。有资料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死率为0.01%,死亡原因多由于喘憋时间过长呼吸暂停、呼吸衰竭等原因所致,患儿易于病后数年间反复发生喘鸣,长期随访观察,有22.1%~53.2%患儿哮喘,预后不佳[3]。随着近几年对以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显示 ,既往发现以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除了对革兰阳性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革兰阴性菌如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布氏杆菌及军团菌等对红霉素也都高度敏感[4]。红霉素对某些支原体、螺旋体及弯曲杆菌也有抑制作用外。还发现其在抗菌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可以使喘息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辅助淋巴细胞的过度活化和TH2类因子的偏移状态得到纠正,CD4/CD8的比例上升,兼具使气道黏膜的黏液分泌减少,纤毛运动增强,排痰速度加快,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减少等一系列非抗菌作用,有助于哮喘的缓解和气道炎症的消退。并有实验证明 ,白三稀B4(LTB4)是哮喘患者发生气道损害的重要炎性趋化介质之一,红霉素可抑制LTB4的产生,调整气道过度的反应性,发挥抗炎平喘作用[5]

总之,小剂量红霉素可能主要通过以及其他一些诸如抗炎平喘、免疫调节等机制而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病情及治疗效果。相对而言,小剂量红霉素的毒副作用较小因而是比较安全的。参考其他相关文献而采用小剂量(30mg/kg.d,)红霉素治疗患儿,疗效满意,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值得在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玉红.刘丹青,等,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临床应用.2019.

[2]田红烈.张卫华,等,浅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佐治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2020.

[3]王宏宇, 关于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临床应用.2019.

[4]刘志远, 研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佐治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2020.

[5]吴天赋,郎太远,等,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临床应用研究.2019.

[6]刘华, 关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佐治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