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采取相应护理干预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2
/ 2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采取相应护理干预的效果

杨晓丽

苍溪县精神卫生防治院 四川广元 628400



[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方面的护理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8月~2021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患者病情均处于治疗后的康复期,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生活质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 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焦虑;抑郁;针对性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类疾病,该病致病原因复杂,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认知、情感出现障碍,严重者甚至会引发错误的行为意识,具有病期长、反复发作、病情易加重的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结合护理为主,实践证明,除去必要的药物控制治疗外,采用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精神症状,促进病情康复。本文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20年8月~2021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研究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7.4±3.8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病程3.7±0.4年);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7.7±3.6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病程3.4±0.5年);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无沟通交流障碍;均已接受药物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关注并满足患者日常需求,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保证患者睡眠质量;出院后随访期间,叮嘱患者注重个人清洁,饮食适度,遵医嘱用药。

研究组接受相应的针对性护理: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倾听患者心声,掌握其内心状态,语气和缓的开展健康宣教,让患者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鼓励患者出院后,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告知患者有效的心理建设不能止于对话,有益的社会活动更可改善病情。②药物干预:让患者遵医嘱用药,对一些依从性较差的病人,协同家属进行监督用药。告诉患者不用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严禁随意增减药物量,解释临床药物的安全性,让患者打消用药负担。③环境干预:提醒患者出院后可调整居住环境的布置,以温馨舒适为主,可以适当摆放绿植、鲜花,可将房间布置成米色色调,并重视躯体健康管理,如改善饮食、运动、戒烟等。

1.3观察指标

所组患者均在随访2个月后来医院复诊。①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量表评分,包括SAS量表、SDS量表,分数越高表示病情越差;②按照GQOLI-74评分[2],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629819b729384_html_543047fb8df5b19c.gif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629819b729384_html_543047fb8df5b19c.gif ±s)

组别

时间

SDS评分

SAS评分

研究组

(n=45)

护理前

63.63±8.91

63.24±9.36

护理后

45.35±5.78*

46.25±6.33*

对照组

(n=45)

护理前

63.42±8.77

64.57±9.25

护理后

53.57±6.22*

56.38±7.74*

t组间护理后对比

-

10.182

8.895

p组间护理后对比

-

0.000

0.000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生活质量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629819b729384_html_543047fb8df5b19c.gif ±s,分)

组别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研究组(n=45)

89.64±5.36

84.36±7.22

85.48±6.19

对照组(n=45)

73.25±7.46

68.47±5.13

72.57±6.32

t

11.969

12.035

9.789

p

0.000

0.000

0.000

3.讨论

传统的临床护理,往往并不太注重精神疾病患者之间病情的差异化,而采取相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严重忽视了患者的病情种类与实际需求。同时,在这种僵化的护理影响下,患者会伴发紧张、消极心理,加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程度。

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一般资料,给予的一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的指导,并从心理与行为上纠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思维、情感和等障碍。国际权威医疗杂志《柳叶刀》分析[3],重视精神病患者躯体健康管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因此,护理人员可相应地对每一个患者的饮食、运动、生活习惯进行引导,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的管理能力,推动病情康复。本研究中,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明显好转;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显示患者能更快的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

综上所述,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按照患者病情量身制定的护理模式,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贴合精神障碍疾病的特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 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20,53(1):3-10. 

[2]孙振晓,刘化学,焦林瑛,等.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1(2):198-201. 

[3]宁秋芬,张晓莉,周刚柱. 抗抑郁药联合有氧运动对抑郁症的早期治疗阶段的临床疗效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2018,47(6):67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