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弱”也是一种智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示弱”也是一种智慧

林盈盈 张敏

嘉兴技师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被欣赏、被称赞的渴望。我愿意收敛自己的“锋芒”,以水样的柔情去亲近他们,让学生自主展示风采,适当的“示弱”也是一种智慧!

一、“示弱”,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2017年9月我接手了我班主任工作中的第二个班级,基于之前的带班经验,我决定要严格的对待他们。于是在新生进校之前,就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班级规章制度。报道当天就强调了班级的各项规定,并且利用军训时间,在快速了解学生之后马上组建了班干部队伍,为他们分好了各自的工作,每天为班上同学的行为表现进行打分,并每周一次总结。在这样的强压政策下,一开始班级非常稳定。但是慢慢地问题出现了,首先是有不少学生开始会问,为什么其他班不这样?为什么我们班要这样?凭什么我们班要这样?其次就是学生再也没有积极性了,学校有什么活动需要他们参加时,他们马上先问我:“加分吗?不加分我不做!”

没过多久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宣读了同学们上周德育加减分情况,特别是手机出现了扣分的同学一一进行点名批评,名单中包含了团支书王小才同学。其他扣分的同学都没有讲话,王小才却站起来大声嚷嚷,对我的批评表示不服气。我有点生气直接在讲台上说:“有没有玩手机,自己没数吗?有意见,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没想到王小才同学直接来了一句:“我没玩手机!”然后就拿起教室后面的球使劲的砸了一下门,头也不回走了。

他这样的表现让我慢慢冷静下来,我开始反思我是否过于武断了。我知道王小才同学在班级里还是很有威信的,如果他的事情我没处理好,那估计很多同学都会有样学样。我打电话跟他家长沟通,从家长口中知道小才的性子一直比较敏感火爆、一点就炸,但是吃软不吃硬。如果把小才同学安抚好了,让他去带动班上其他同学,我会省事很多。怎么安抚呢?我想到了前两天看过的《适当的在孩子面前示弱》这篇文章,突发奇想班上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大男孩,脾气不就像小孩子一样吗?我做了个决定,明天就去跟王小才“示弱”,看看效果。

第二天在休息时间我主动约王小才谈话了。他一副很傲娇的样子,走到我面前撇着嘴看我不说话。我就笑着说了:“还生气呀,你的气性怎么比我女儿还大啊!”他估计是没想到我会说这个,瞬间笑场了。关系破冰,一切好说了呀。最后我开玩笑地跟他讲,你怎么都不在班上同学面前给我点面子呢。他笑着说,我以后控制脾气。

到了这里我以为这个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了,接下来他的表现也确实没什么问题。我松了一口气,同时我开始调整心态。或许我应该对班上其他同学也和蔼一点。我开始“示弱”,积极的向学生寻求帮助;我不再强制性的叫同学帮忙搬东西、打扫卫生、参加活动,而是会态度很好的跟他说“可以麻烦你搬一下吗?幸苦了!”,“听说你这个很擅长,可以展示给我们看看吗?”等等;如果他有了进步,我马上进行表扬,“太棒了”;哪怕这次没做好,我也会进行肯定,“很好,下次我们再努力一点就非常不错了!”;同时重新调整了班级德育学分的考核表,听取大家的意见重新进行修订。

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吃软不吃硬的,所以这一套执行的很顺利。我每天笑脸面对他们,不再批评你怎么这么简单都听不懂,而是积极的和他们去探讨学习的方法,规划未来的道路;我和学生谈话的时候,也不再一味的去说你怎么这个做不好、那个也做不好,而是会和他谈谈兴趣爱好,表扬他做的好的地方,最后再报以希望:“你如果能够把这个也改掉,那真的就非常不错了!”一段时间下来,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重新靠近了。

二、“示弱”并不是放纵

自从“示弱”教育实施以来,我和班上同学的感情迅速升温,班级的向心力也得到了加强。我找回了我的教育初心,作为中职院校孩子们的成长导师,应该更加注重去培养他们的为人处事、行为习惯以及生活态度,我希望他们在校几年的生活都是积极健康的,而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成为人人夸赞的好孩子。当然“示弱”并不等同于放纵,应该有方法、有原则、有尺度。就好像王小才同学,他脾气敏感火爆,一点就炸,不可能只通过这么一次,就让他性格变得温顺。这是需要时间磨练,最重要的还是帮助他学会自己控制。第二个学期他这个老毛病又犯过一次。我还没说什么,他又在教室里嚷嚷了。我当时觉得他这样的臭脾气,得治!我的“示弱”,绝对不能是纵容!我决定晾着他,当然我也知道他其实就是个纸老虎,不会意气用事去干一些不好的事情。接下来我们互相不接近、不理睬。第一天、第二天,相安无事。第三天,他开始在我面前逛荡,但还是不说话。到了后来他开始频繁在我面前经过,嘴巴里发出一个“哼”,再转头慢慢走。这是想引起我的注意呢!我心里想笑,但还不行,再等等。

我晾了他7天,他中间小动作不断,想让我跟他说话,但我一直没理他。等我再一次约他的时候,他已经是翘着嘴角向我走来了。这一次的谈话又非常顺利,他自己也开始反省。他很认真的跟我说:“林老师,我已经尽量在控制脾气了,只是没控制住,你原谅我!”我跟他说:“我可以包容你一次、两次,可是第三次、第四次怎么办?冲动之下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或许不是出自你的本意,可是做了之后,后悔不一定可以补救”。他沉默了。

我想帮助他,于是我特地到他家进行了家访。在跟他爸爸的交谈中,我找到了原因。原来王小才并不是他亲生的,是小才的妈妈在小才十岁时,从老家带来的。在这边上学后,非常敏感,只要有同学说他是“外地人”,“乡下来的”等等,他就会跟同学打架。小才的爸爸说,“我是把他当亲儿子看的,这几年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无话不谈,小才也不再有打架的行为了,但是还是很敏感,容易发脾气,我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这件事情我回来之后思考了很久,我带入小才的角色,10岁的少年跟随母亲来到陌生的城市,进入陌生的家庭,战战兢兢,想把一切都表现好,想获得大家的认同,想成为这个家庭真正的孩子,所以才容不得别人的嘲笑、听不得别人的批评。敏感、暴躁、打架这些都是他内心及其不安的表现。随着年龄的长大,他越来越能掩饰。他的外表开朗乐观,但我想他的内心应该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那我要如何帮他找回安全感呢,这并不容易。

三、“示弱”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我开始制定策略,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得改善并实行。我和他时常探讨班级的管理制度,我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鼓励,让他参与到班级的方方面面,从班级中找到存在感,发挥出自己的主人翁意识。从班级的进步、活动的开展以及我的肯定中收获满足感,提升自信心。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的他明显比之前更成熟了,他的笑容也更加真诚了。作为校的排球运动员、足球运动员,他每年都会外出比赛,为学校争光;他还带领我们的班级年年拿校运动会同组别中男子团体的冠军,系部篮球赛的冠军;他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还获得了2018年校级公益之星。去年我们班终于拿到了优秀团支部,实现了零的突破,他拿着奖状笑着跟我说:林老师,以后我们年年都是优秀团支部。那一刻我想班级给他带来的存在感或许并不一定能够替代他内心对家庭所缺失的那份安全感,但是他在另外的领域上有了收获、有了成长,并在面对问题、面对困难时学会冷静思考、积极应对了。我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不论是面对小才还是班上的其他同学,适当的“示弱”、找突破口,与他们一起经历磨炼、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