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管理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3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管理策略研究

张静,丁黎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1120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频频爆发心理危机事件,建立起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高校不可忽视的重要命题。当前,引发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因素多样,衍生出的心理危机也是层出不穷。然而,各高校现行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呈现出干预措施单一、危机干预工作人员专业化不足、危机干预体系的问题。对此,本文针对一般、严重、重大三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从学校-学院-辅导员-心理教师-心理委员不同维度分别进行干预,形成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望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危机预防;危机分类

  1. 大学生心理危机概述

大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成年后大多离开父母进入到学校这样一个新的小型社会当中;另一方面,他们又没有正式工作进入到大社会环境当中,该类群体进入大学后,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巨大变化,同时面临成人、成才、择业、恋爱等诸多困惑,容易出现情绪失控、心理失调等情况。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定义

在研究大学生心理危机之前,首先要对“心理危机”本身进行追根溯源。心理危机中的“危机”是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随时随地可能出现的情况,由于大学生个体认知、人生观等不同,处理危机的方式和结果也有所不同。大学生可能会沉陷在危机中无法自拔,也有可能会从危险中把握生机。

国外最早研究心理危机的是卡普兰,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应对问题和困难的能力,但当自身能力无法承载危机事件时,便产生了心理危机。卡普兰提出该概念后,极大地推动了对心理危机的研究和发展。相较于国外,国内对心理危机的研究起步较晚,胡泽卿等人认为:心理危机是紧急事件下个体难以应对所产生的心理失衡1。徐岫節也认为心理危机是个体心理不平衡的一种表现,是认知、行为特别是情感的失调2。段翕星等人在危机的一般研究上将危机分成两种类型,即动态和静态两种。特别是处于动态时,心理危机便会频发发生3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大学生心理危机主要是指超越大学生应对能力范围之外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针对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称为危机管理,而建立起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就是危机预防有效的一种方式。有些学者认为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指基于心理危机管理策略衍生的一套针对心理危机的干预系统,该系统主要通过建立预防指标来预测心理危机发生的可能,并对此产生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少危机的发生4

高校相较于社会有独特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氛围,其发生的心理危机的原因和类型有独特的特征。因此,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也应当与其他领域发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内容有所不同。也只有建构具有可操作性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提升高校心理危机的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化解心理危机带来的后果。5

  1. 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海德认为,行为是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函数6。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来源和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个方面来探讨造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根源。

(一)社会环境影响

二十世纪以来,年轻一代正经历着与父辈完全不同的多元价值时代,时代多元的背后伴随着更加激烈、残酷和多变的社会竞争,在疫情背景下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压力之下更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引发心理危机。

(二)学校心理专业教师配备不足

近年来,伴随国家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社会大众对心理问题认知的深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整体教学计划,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专业教师,每校至少配备2名。而现实情况下,许多高校心理专业教师配备不足,而辅导员学生日常管理事务较多,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应对方面常常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三)原生家庭影响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原生家庭影响自我的完整性,本应该在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积累起来的信念,模糊不清、无法确定的状态会对个人性格、为人处事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在原生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学生进入大学后,原生家庭教育带来的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控制力弱等问题都可能成为引发危机的导火索。

(四)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原生家庭不同,个人成长环境不同,成长经历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具有差异性,遇到心理危机能够获得的社会支持不同,遇到重大事件部分学生可以较为平稳应对,部分学生无法较好应对从而引发心理危机。

  1.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类别

不同的心理危机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也需要不同的应对之策,下文将分别介绍一般心理危机、严重心理危机和重大心理危机,并分别阐述对应的管理策略。

  1. 一般心理危机

一般心理危机主要为普适性危机,几乎所有同学都有此类问题,只是出现此类心理危机的程度、时间长短有所不同,这也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忽视的类型。一般心理危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适应新环境比较困难、学业困难、情感危机、人际关系失调。

  1. 严重心理危机

严重心理危机聚焦到小部分群体身上,多是由普适性危机发展而来,累计成严重心理危机,严重心理危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身体状况出现严重问题、严重人际冲突、突发性创伤或刺激。

  1. 重大心理危机

一般心理危机和严重心理危机如果不及时治疗,会进一步发展成为重大心理危机,成为疾病的地步,发生严重后果。重大心理危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情况:医院已确诊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有自杀自伤倾向或自杀自伤行为的学生。

  1.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为应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了一定的策略或措施。比如在校内建立咨询师、辅导员观察等等,但取得的效果不甚理想。由于采取的措施有限,各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爆发频频,多次发生极端心理事件,引发社会舆论广泛讨论。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背后,反映了高校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能力的不足,也映射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心理委员的作用有限

学生心理委员-辅导员-学院-学校四级管理模式中,心理委员的作用的发挥受限,第一是由于心理困惑属于学生个人隐私,心理委员较难发现;第二是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属于同学关系,加上没有信任基础的交流效果大打折扣。

  1. 干预工作者专业化水平不足

上文提到,高校心理干预主要通过辅导员来完成。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第二层级由辅导员完成。辅导员的教育背景各不相同,极少数具有心理学的专业背景,可以进行谈心谈话,但心理咨询的专业化书评参差不齐,心理危机干预水平相比高校心理专业教师有一定差距。

(三)危机干预措施单一化

心理预防体系除了缺乏专业化、系统化外,危机干预的手段也很单一。主要通过心理测评、谈心谈话、寝室走访了解学生心理状态,但此类措施缺乏有效性和多样性。部分学生胡乱填写心理测评问卷,心理测评数据的可信性大打折扣。

  1.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管理策略

根据大学生心理危机种类的不同,结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的管理策略。

(一)一般心理危机一般关注

1.班级心理支持

环境影响和造就人,一个融洽、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能治愈人。通过举办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努力让学生融入班级,更好解决适应环境危机。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下,当学生发生学业困难、情感危机时,能得到同学关心和帮助,也减少了人际关系失调危机的发生。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密切关注同学心理动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老师。

2.辅导员积极关注

辅导员作为连接学生和学校的桥梁,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学校需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培训,丰富辅导员关于心理学知识,提高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警惕。通过定期访谈、日常观察和接触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密切关注学生动态。

3.心理教师辅导

“闻到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业之人行专业之事。除了辅导员的积极关注之外,高校可招聘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一方面,可以开设心理危机管理的课程,为迷惘的学生提供多样化路径;另一方面,在学校设置心理咨询点,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心理咨询。

(二)严重心理危机重点关注

1.及时上报,进入心理危机重点关注人群库

对于身体出现严重状况、受到突发性创伤或刺激和有严重人际冲突的学生,建立专门的重点关注人群库,进行追踪和管理。一旦发现学生有严重心理危机的情形,辅导员记录进入心理危机重点关注人群库。同时,将该类学生上报给学院、学院予以心理辅导。

2.接受心理教师的专业辅导

严重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在一般心理危机的基础上更近一步。在辅导员上报给学院、学校之后,立马安排专业的心理教师或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专业心理咨询。相较于一般心理危机,严重心理危机的心理教师更具有主动性。

3.联系家长到校,接受专业机构诊断

除了学校的干预之外,还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关怀。学生通常都远离家乡在外地上学,而很多学生发生问题后可能不敢和家长说或者不善于与家长交流。学校发现问题后,还应通知家长到校,对学生进行陪伴和关爱。在家长的陪同下,前往专业的心理机构进行诊断。

(三)重大心理危机重点警戒

1. 及时上报院系领导和学生管理部门

对于医院已确诊患有严重心理障碍和有自杀自伤倾向或自杀自伤行为的学生,一旦发现立即上报给院系领导和学生管理部门。院系领导采取相应的危机预警方案合理安置该学生,同时上报给学生管理部门预防极端事件发生。

2.有自杀意念的上报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评估

在院系领导上报给学生管理部门之后,由学生部门先行妥善安置该名学生,将其转移到安全的环境当中并及时上报给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进行综合评估,对于有自杀行为的学生及时采取制止措施,稳定学生情绪。

3.有自杀行为的征求家长同意后立即送医

一旦发现有严重心理障碍和有自杀自伤倾向或自杀自伤行为的学生,立即联系家长到校。在尚未到校的情形下,学校心理老师或辅导员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同步学生消息,征求家长意见。

1 胡泽卿、邪学毅:《危机干预》,《华民学》2000年第1期,第115页。

2 徐岫節:《心理危机干预及健旗教二》,《屮国健康教育》2003年第8期,第589页。

3 段盡星、程婧:《人乎生心理危机干预》,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9页。

4马建青,朱美燕:《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第9期,第16页。

5鲍远纯,杨联:《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构》,《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8年4月,第101页。

6 郑全全:《社会认知心现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64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