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封闭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校园封闭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姜维东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300

摘要:心理育人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与全面发展。受严峻的新冠疫情影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政策指导下,高校校园多实行封闭管理,部分学生出现应激反应和心理不适,产生一定程度的相对剥夺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情绪焦虑。本文探析校园封闭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心理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校园封闭;心理问题;教育策略


受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隐匿性强等诸多因素影响,2022年全国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出现“倒春寒”。校园实行封闭或半封闭管理,阻断社会疫情向校园蔓延,是高校采用的基本措施。校园封闭或半封闭后,受生活不便、在线网课、严格的请销假制度以及差异化对待等因素,部分学生出现应激反应和心理不适,产生一定程度的相对剥夺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情绪焦虑。

一、校园封闭管理后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及成因

一是内心恐惧感。校园封闭后,与外界连接断开,孤岛效应叠加疫情防控知识不足,造成学生内心恐惧。二是学习倦怠感。学习倦怠是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线下学习相比,线上学习时注意力过度损耗,更易增强学习倦怠感。三是人际关系孤独感。校园封闭前,学术社团、学术沙龙等集体活动项目多,校园封闭管理后,提倡不聚集,集体活动减少,引发学生的孤独感,人际交往受阻。四是疫情频发带来的焦虑感。多点散发、隐匿性强等多重因素,引发了学生对于疫情的恐惧和焦虑感。尤其是2022年校园聚集性疫情多发后,部分学生的安全感降低,焦虑情绪加剧。五是生活需求不被满足的挫败感。校园封闭后,非必要不离校,出入校园需要请销假,逛街、看电影、购物及外出旅游等生活需求受限,学生的生活挫败感增强。

二、校园封闭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

(一)封闭管理初期学生整体层面的安抚工作。“三全育人”理论主张发挥全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心理教师)、学院(学生工作干部和辅导员)、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及宿舍(心灵护航员)四级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校园封闭管理后,适时组建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在原有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基础上,本着志愿服务的原则,招募具有心理咨询经验、心理学专业背景或专业素养的教职工加入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加强心理育人工作队伍建设。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在接到校园封闭管理的通知后,心理健康队伍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召开线上年级会议或班会,解释当前国家、属地和学校的疫情防控政策,稳定学生情绪,最大程度减少恐慌,引导学生树立大局意识,自觉遵守学校疫情防控规定,并强调校规校纪和各类安全事项。

(二)封闭管理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是通过班干部、心理委员、学生会干部、心灵护航员等多渠道摸排学生心理状况,介绍缓解压力的技巧,引导学生合理适度宣泄情绪,并对学生的疑问和担忧进行一一解答。二是协调相关部门帮学生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减少心理应激源。对于外卖、快递等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需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协调多部门积极解决。三是协调处理因封控引发的情绪情感、人际关系矛盾等问题。若发现个别学生存在情绪、行为异常,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及时进行个体心理疏导,若效果不佳,申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干预。四是发挥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招募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志愿者和善于倾听与疏导的学生骨干。朋辈辅导时,咨询双方共同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过来人”式的现身说法和示范帮扶,更容易引发彼此的情感共鸣,更容易获得咨询和辅导对象的信任,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三)心理调适技能的多频次宣传普及。一是在学校校园封闭管理后,不定期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班级QQ群和学校官方微博等平台多次不间断的推送心理调适短视频和心理调适科普文章,介绍缓解压力和合理宣泄情绪的技巧。二是在遵守疫情防控政策前提下,开展多种“线下+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平和的心态面对疫情。

(四)开通心理咨询热线,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一是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开通学校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学生心理辅导队伍分组值班,通过电话或网络等形式,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缓解不良情绪。热线中若发现情绪特别异常或存在高人身风险的学生,学生心理辅导队伍即刻启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流程。三是对心理疏导后仍然存在恐慌、烦躁或人际冲突的学生群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学生所在的教学单位,一起以网络形式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解决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问题,调整认知,平复情绪。四是对心理疏导效果不佳的学生,评估学生风险,确定心理干预方案,若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超出学校服务范围,根据学校封控期间学生就医流程协调就医。

(五)关注重点群体,分类进行心理辅导。一是针对确诊学生、密切接触和次密接触学生、一般学生群体、封闭管理学生群体进行“点对点”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焦虑情绪,鼓励其积极配合观察与治疗,更好地适应治疗、隔离和在线学习生活。二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心理与行为,在每日疫情上报功能里添加心理状态模块,通过大数据分析,摸排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到每日数据及时收集上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三是重点关注目前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坚持“一人一策”,随时关注其心理动态,若出现异常,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家校合力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及时就医治疗,确保学生在校顺利学习生活。四是对家在重点疫区或身边有亲人感染新冠病毒并对此感受到焦虑和压力的学生,提供支持性心理辅导。

(六)针对不同年级群体,开展不同形式的发展性心理教育与辅导。实施过程中,需要细分目标群体,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疫情背景下,毕业班学生的专业实习、求职与就业客观上受到冲击,因此要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调适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毕业设计、专业实习等教学环节,满足其就业和个人发展需要。一是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传授求职就业技巧。引导学生,从正确地自我认知入手,明晰自己的专业优势,树立职业目标,制定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做好求职和就业知识储备,疫情过后,从容的面对求职就业。二是做好心理疏导增强就业心理承受力。通过心理辅导沙龙、考研经验交流会、求职经验交流会、模拟招聘会等形式,让学生熟悉就业流程和面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以从容自信的态度面对求职就业。

(七)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以漫画展出“心理距离效应”“晕轮效应”等趣味心理知识,通过“绑腿跳”“盲人过河”等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借助“我的一件幸福小事”漫画比赛、“我与抗疫有个约会”短视频大赛等形式,寓教于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结语

校园封闭背景下,借助开通学校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心理调适技能的多频次宣传普及,多措并举开展心理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立敏.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及调适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12).

【2】王晓敏.“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心育工作实践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8).

【3】郭静文.心理健康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践[J].国际公关.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