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滨水 公园景观设计探析

刘鑫

天津天交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000

摘要: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多个城市正面临着水系污染、雾霾、洪水、内涝等灾害,这些灾害说明大自然已经对人类的行为给出了警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打破了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强调雨水收集、生态防护、景观建设等,有助于改善自然灾害。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已经在市政道路、住宅小区、城市公园等多类建设项目中应用。由于此项概念提出时间较短,尚未建立成熟的建设方案,文章以滨水公园景观建设为例,尝试将该项理念植入其中,深入探究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方案。

关键词:雨洪管理 滨水公园景观 海绵城市 生态设计

引言

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际上,海绵城市的部分技术措施,如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等已经在中国推广运用了很多年。但是,在过去的实践中,各个专业在此领域上进展并不一致,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不够系统并且缺乏彼此之间的衔接,缺乏系统的可持续雨水资源管理。因此本文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基础上,从景观规划设计前期开始介入,针将海绵城市理念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设计进行整合,探索适合我国城市雨洪管理要求的雨水资源化景观途径1]

1海绵城市设计的概念

1.1海绵城市设计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近年来新提出的城市雨洪概念,可将城市简单比喻成像海绵体一样,通过河、湖、池塘等水系和绿地、花园、可渗透铺装等城市配套设施,在雨洪期间能够通过他们再将剩余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等,达到吸水、渗水、蓄水、净水的效果,并在有需要时把储存的雨水通过释放的方式加以利用,有效提升城市排水系统以及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其吸水、持水、释水的优势,在处理环境的变化和自然灾害的时候,能够保持良好的“弹性”,能够充分吸收地表残余的水分。

1.2海绵城市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海绵城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尊重自然,一切建设以生态建设为优先,建立稳定和谐的生态体系。然而,要达成这个最终目标,需要设立多个分目标,各个分目标相互配合,各司其职。从多个角度要求,共同促进海绵城市的实施。

1.2.1海绵城市设计的目标

  1. 保护原有的水生态系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会导致原有的地貌的破坏 ,因此,建设海绵城市的首要目标就是保护原有地区开发建设前应有的天然水系状态。第二,恢复被破坏的水生态。对于已损害的地区采取挽救措施,尽力修复被破坏的水生态,修正传统粗放型建设所酿成的生态毁坏,将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第三,低影响开发。遏制肆意开发,大规模无限度的开采。在西方国家达到城市发展进程中,就有提议建设卫星城市来掌控中心地区的过渡开发,保持在城市资源和生态之间的维持平衡。第四,治理水污染。通过对雨水径流有组织的汇流和传递,通过截污和各项海绵设施进行处理,减轻雨水径流带来的污染。

1.2.2海绵城市设计的要求

从生态方面,海绵城市公园建设应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加大对环境的保护,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提升生态质量的品质。从排水方面,海绵城市公园建设应该尊重自然,保证排水防涝的安全性,实现雨水吸收、渗透、蓄存、净化功能的最大化,达到重复利用的效果。从防洪减灾方面,海绵城市建设应该具备适应环境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达到与雨洪和谐共生。

1.3海绵城市设计的技术

1.3.1雨洪资源化设计技术

传统的土地利用模式低下,导致下垫面透水性和滞洪性功能的减弱,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将雨洪资源利用起来,通过对雨水整合,利用收集、净化、蓄水等方法,将其看作不可缺少的水资源,真正意义上实现雨洪资源化。缓解我国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劣等问题。

1.3.2水生态治理设计技术

水生态治理首要的任务是满足水的流动性和水质的纯净性,以此来达到水资源的生态恢复功能。通过引进海绵城市先进的设计理念,并结合自身对生态环境的净化和修复系技术,对水资源采用分流截污,生态治理,创造良好的水资源生态系统。

2海绵城市在滨水公园中的技术应用

(1)景观设计中应根据现状条件,进行合理保护、利用和改造,在满足雨洪管理功能条件下,与城市水渠系统有效衔接。

(2)充分利用滨水公共绿地,设计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调蓄、净化径流雨水;考虑绿化带接纳相邻道路的径流雨水时,应设计植被缓冲带,以削减径流流速和污染负荷。

(3)景观设计中针对新挖水系拓宽的岸线应设计为生态驳岸,并根据调蓄水位变化选择适宜的水深及湿生植物。同时从景观角度,结合水面设计最佳位置设置观景点,通过亭、观景塔的设置满足游人不同角度的观赏需求,并根据游人的游憩以及使用需求设置多级道路系统,串联景观节点,沿湖通过设置漫步道、绿堤、亲水木栈道构建便捷的交通系统同时为游人提供不同的亲水体验。

(4)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园路采用透水铺装,当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

3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滨水公园种植设计

植物对于整个滨水公园景观来说,是作为一个生态保育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湿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创造“水与绿”交融的景观环境。

3.1注重植物层次的搭配

在设计公园生态园林植物搭配时,需根据植物的喜光性及耐水程度,完成植物的分层搭配和色彩搭配,即将喜光植物放置于群落上层,将半喜光或耐阴植物放置于群落中层,将耐阴植物放置于群落下层。此外,应将景观美感作为植物搭配的指标之一。植物搭配的主要方式为分层搭配和色彩搭配,对不同色彩的植物及不同高度的植物进行搭配能对整体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需要重视植物色彩和层次的丰富性,以此实现设计效果。同时,在植物搭配的过程中,需将植物花期作为考量指标之一,从而有效延长公园生态园林景观的观赏期。例如,在距离相对较远的地方,选取相对高大的大乔木进行种植,如樟子松;在向内推进一段距离之后,采用中等乔木进行种植; 续向内选择小乔木、大灌木或者球形植物进行种植,如水仙或郁金香,这样可以使颜色更加丰富;在近处选取小灌木进行种植,如胡枝子,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分层的效果2

3.2湿生植物种植

挺水、沉水植物群落:集中分布于湿润滩地及浅水区,以及几个主要进水口、出水口。湿生植物的目的是加强水体美感,涵养水源,净化水源。按水流方向,在紧邻驳岸的区域提供缓冲区,保障水生、湿地植物生存。同时色彩绚丽,层次丰富的挺水植物更增添了湿地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同时一些浮叶植物群落:分布于大水面,大面积的浮叶植物斑块使整个水面生机昂然,并能与其它水生植物一起净化水质,抑制有害藻类生长[3]

3.3滨水生态景观林

滨水生态景观林,保留原有的树木,同时增加乔木、灌木丛区、然后与草地接融,建立多重的植物层级。在滨水活动场地及滨水景观带,设计季相变化同时又具有种植特色的植物种植空间[4]

结束语

文章围绕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方法展开探究,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按照设计原则,合理选取设计要素,提出基础海绵理念下的整体规划方案。以植物生境、游憩体验、构筑物、景观设施作为重点设计内容,以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为前提,设计各项景观方案,在材料选取、结构部署、功能设计等方面突出海绵建设。希望通过文章的探究,能够为海绵公园建设提供帮助[5]

参考文献:

[1] 邹萍秀,曹磊,王焱*,(美)珍玛丽·哈特曼,李发明.海绵城市理念在校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为例 [J].中国园林,2019,35(8):72-76.

[2] 张善峰 . 宋绍杭 . 王剑云 . 低影响开发——城市雨水问题解决的景观学方法[J].华中建筑, 2012 (05).

[3] 张书函 . 基于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的海绵城市健设 [J]. 建设科技,2015 (01).

[4] 张亚梅 . 柳长顺 . 齐实 . 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土保持 [J]. 水利发展研究,2015 (2).

[5] 俞孔坚 . 李迪华 . 吉庆萍 .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 [J]. 中国园林,200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