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尹康 朱林一 刘佳奕

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410000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410021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410021

摘要:老旧小区改造要兼顾完善功能和传承历史,在特色风貌设计时,要基于资源评价、场地空间分析及风貌定位,重点从整体色彩规划控制和景观风貌设计方面完成特色化构建。色彩规划设计总体调控社区的风貌,引导风格和形式,上承地域原生特色,下启社区环境空间设计。文章从尊重使用人群的自发活动特征,以及挖掘老年人群体活动行为的策略出发,设想通过打造一个融合日常活动空间、交流互动空间以及绿化景观空间功能的小种植园,将被占用种菜的小区公共场地改造成兼具生态、休闲与社交功能的社区公共生活节点。

关键词: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规划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镇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空间更加紧张,然而,随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关注度增加,这种矛盾日益明显。在此情况下,老旧小区公共空间作为满足人们日常放松、娱乐的主要场所,通过科学的景观规划设计,能够在老旧小区空间内营造不同的环境氛围,从而实现老旧小区空间范围内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老旧小区是城市的发展印记,记录了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和建设发展情况,承载着人们曾经对生活最美好的追求与向往。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些慢慢老去的“家园”,基础设施老化、配套设施不齐、公共空间衰败等问题日益凸显,直接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和谐小区的构建和美好城市的建设。因此要加快老旧小区改造,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把老旧小区改造成基础设施完善、防灾防疫设施完备、居住环境整洁、社区配套齐全、管理机制长效、文明和谐的宜居社区。

1 对日常生活导向下城市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的思考

日常生活理论最早在20世纪被西方学者纳入学术研究范畴,该理论研究是哲学社会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也是现象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主题的一部分[1]。日常生活理论的产生与兴起预示着人们的生活从理性向生活世界回归,从胡塞尔现象学的“生活世界”到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日常共在的世界”再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理论在不停发展。在中国,日常生活理论的兴起正是由于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更是为了我国人民自身现代化的需要,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一种主题要素的支持。近年来,也有许多西方国家尝试从日常生活视角对城市生活空间进行重塑,以此恢复城市老旧小区的活力。日常生活理论在城市老旧小区的更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能够更加准确地发现居民的日常需要,以便更好地解决老旧小区面临的问题,整合小区公共空间资源。

2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现状

2.1交流场所的缺失

交流活动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居民在公共活动中自发形成,例如健身、广场舞结束后的休息时间中大家相互交流,二是有管理者组织的群体性交流例如物业举办的种种活动。场地中存在主要交流空间,但是难以促进居民之间自发性的小型交流活动,这就需要配置小型的交流场所来满足这种需求。

2.2基础条件不完善

老旧小区没有合理的排水系统,每到雨季,老旧小区排水系统老化淤塞导致大面积内涝,仅有少量公共照明设施,娱乐设施不足,路面损坏严重,停车泊位数量少,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对居民出行和整体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大量的临时违章建筑和摊贩成为小区景观视线中的“毒瘤”,缺乏与城市肌理的连接。

2.3缺乏人文关怀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老房子的建设多以年轻人为主,缺乏与现代相媲美的设计感和对特殊人群的关怀。与现代新建住宅区相比,缺少儿童和老人的娱乐场所,缺少特殊群体无障碍通道的设计和基础设施。

3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优化

3.1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特色自然景观资源

老旧小区具有明显的地理差异,不同的老旧小区公共空间也存在着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因此,对于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在项目中的设计,需要结合不同的实际公共空间布局和相对清晰的表面结构,以及对公共空间具体情况的了解,结合自然地理景观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资源的破坏,避免能源的浪费和过度消耗。在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的升级改造中,绿色发展理念不仅适应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景观特征往往受到自然地理特征的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有助于缓解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为公众创造宜人的城市环境。

3.2公共活动空间改造

根据实际管理需求,将公共活动空间打造成多组团合并管理,这些组团的改造除满足休闲、活动、健身、娱乐、观赏、晾晒基本功能需求外,还需在文化及精神层面关注社区居民归属感。因此各组团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别设置不同活动主题,弥补原有场地功能的单一性,增加居民户外活动与邻里交往,设计出更加全面的空间对小区各个年龄段的居民开放,打造无障碍、乐龄友好型的活动空间。一些组团改造提升为社区活动中心的球类场所,以中国国球乒乓球为主,每年可举办社区乒乓球赛;一些组团儿童较多,利用场地存在的中庭空间或者空间较大的架空层,室内外布置儿童娱乐设施,以儿童活动为主,充分利用架空层作为休闲娱乐空间,室内外一体化设计,满足业主全天候需求;一些组团的居民以退休干部为主,可以布置廊架及景墙融入国学文化,设置书香流韵、笔画生辉等节点;另外一些组团室内外场地目前主要作为棋牌活动空间,遵循原有的功能,做环境、设施的提升;还有一些组团靠近学校,改造设置探索优学书吧。利用中庭空间设置廊架,抬高场地,可作为小型舞台,举办朗诵、唱歌等活动。各个组团之间公共活动空间共享、互动,形成共享共融社区,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

3.3将人文主义作为设计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景观的主要理念

由于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最根本的目的是满足城市居民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要将空间功能作为基本内容。在对交通路线周围的景观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前路段的车流量以及周围居民的需求,避免出现设计不合理的现象,浪费资源、人力、物力等,除此之外,还应展现老旧小区文化,推动城市的发展。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拆大建成了城市建设的主流。老旧小区的改造研究也是当前的一个难题,城市的建设一味的认为推倒式重建才是发展的必要手段是一个错误的方向,这忽略了对原有的老旧小区的改造再利用,同时也忽略了对老旧小区沉淀下多年的文化基础。本文对本市老旧小区进行调研及数后选取蒋村花园与竹竿巷社区进行了浅层分析,老旧小区改造的课题未来必将和本专业紧密结合,因此本文望通过适当的学习和研究这一课题,能够对未来开拓老旧小区改造实践视野上能够起到有利作用,旧居住区的景观改造设计可以延长旧居住区的使用寿命,提高居住区的使用效率,为城市旧居住区的环境升级提供机会。既创造了舒适、休闲、宜人的景观环境,功能齐全,又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保留了老一辈的城市记忆和历史文脉。

参考文献:

[1]王沛.北京团结湖居住区外环境改造“微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5.

[2]汪重阳.中德老旧集合住宅改造比较研究初探—中国问题与德国经验[D].郑州:郑州大学,2016.

[3]秦玲.建国以来杭州居住小区变迁浅析—以三个居住小区为例[D].浙江:浙江大学,2015.

[4]秦玲.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南里小区为

[5]姜玉艳.有利于激发交往的住宅小区户外空间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