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私家园林叙事方式探索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江南私家园林 叙事方式探索1

陈意轩 张建中

(中国美术学院, 310024)

[摘要]江南私家园林就像是一本书,一个故事,人在其中的体验,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人们在园林中的体验与其叙事性息息相关。本文立足于叙事在私家园林设计中的体现,总结其具体的设计手法,分析其空间叙事特点,挖掘其背后的原因,进而体味文化内涵,发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叙事;私家园林;传统文化

1引言

江南园林是建立在人经历的时间和空间的交融之上的,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设计讲求人与空间的关系,而人在经历、体验这个空间的过程,又必然存在另一条轴——时间。人在体验空间时有先后次序,就像阅读一本小说。而对这个次序的设计,就体现了园林的叙事性,园林因此成为了叙事载体,供人阅读[1]

如同叙事性强的小说会吸引人们不断读下去(后文会经常和小说中的叙事作比较),叙事性强的园林能引导人们去体验、探索空间,富有吸引力,从而为人在其中的整个观感体验奠定基调。

2私家园林中的叙事及其特点

中国传统的园林的特点决定其对叙事性的高要求。中国传统建筑以宫殿、园林、民居、宗庙为主,其中将园林与住宅相结合的江南私家园林,更是凭借其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魅力与自成风格的语言体系,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正是因为苏杭有大量的江南私家园林。这些私家园林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追求,也是艺术欣赏与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江南私家园林主要兴盛于明清时期,所有者多为文人学士与豪商地主,建造规模与财力上都不如皇家园林,因此只能在建造上追求更加秀丽,注重细而精巧,力求在很狭窄的地方营造出尽可能多的变化,以给人更好的体验。换句话说,这就是在追求更强的叙事性。因此,在私家园林的建造过程中,叙事性设计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中国传统的园林在布局上水平辐射范围广。形式上,由单体建筑围合成院子,再以院子为单位形成建筑群组,院落环环相扣、通道错综复杂。这种布局模式确定了人在其中的游览不可能是一览无余的,而是要在其中慢慢经历,在行走的过程中逐一发现,最终拼凑出对整体的印象。因此园林中的叙事具有很强的时间性。而因其中景观内容丰富,空间组合方式多样,叙事体量格外庞大,节奏紧凑但有急有缓,宛如一部长篇小说,需要梳理各种各样的关系,才能讲好故事。

园林中的叙事方式有人们可自由挑选并参与的片段化场景叙事[1],也有一气呵成,按照固定线路进行,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关联性情节叙事。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事相结合,灵活多变,自由发挥。虽然没有明确统一的限定,但都注重时间性,自然地偏向委婉含蓄。

3、谋篇布局中的文化内涵(“尚和合”)

私家园林的叙事方式曲折而深邃,其实是中国含蓄内秀的传统文化背景的体现。

3.1传统哲学思想

儒家讲求中庸、内敛、谦和之道,受此影响,中国的话语大都比较委婉细致,很少有直截了当、横冲直撞的。私家园林中的叙事也继承了这个传统,半藏不露,遮掩重重,要绕几个迂回才能见到叙事主体。曲径、回廊、假山、阶梯,这些园林常用的物像在连通的实用效率上确实不如开阔平直的大道,但却符合了中国人的思想与审美体系,而这一点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是由文化背景决定的。

3.2 “尚和合”的自然观

中国传统自然观讲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寄情山水”的传统自然观念促使人们在建造园林时无论建筑主体的功用、形式,都必须追求与自然的和谐融贯、不相分离。局部上,自然本身成为景观,在园林的叙事中扮演着广泛存在、无可替代的角色;整体上,建筑群落水平向的延展趋势也表现出与自然相辅相生的特性,将突兀、孤立感弱化到极致。同时,与西方的砖石材料不同,中国传统建筑多为木质结构,且单体建筑低矮而量轻。,永垂不朽。崇尚“协调和气”“围合团聚”的中华传统思想在私家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使得我们不会妄想让建筑屹立于世园林中得到充分地体现。

3.3 民生追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古今一辙,不少文艺作品因此诞生,在思想上对传统建筑的风格也有影响。私家园林是文人雅客的居所,其建造也体现了所有者对“桃花源”般的理想世界向往的现实追求。除此之外,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也使得园林具有对外封闭,自成一户,细节精致的普遍追求。


4、具体的叙事手法

4.1对比与衬托[2](戏剧性)

像小说叙事时会用到各种手法一样,园林叙事也有许多手法。具体来说,应用最广的是对比、衬托。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互相衬托,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3]。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在园林叙事中也是如此。为凸显开阔明亮的景观空间,往往在进入之前设置一段狭窄封闭的通道,目的正是通过对比,加强人们的心理感受。高墙矮树,红叶碧波;方圆结合,刚柔并济;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自然与人为,无机与有机。把具有不同表象特征的事物放在一起,不仅使整个空间内容富于变化,还更能凸显各自本身的特质。对比与衬托的思想十分符合园林建造的需求,使其丰富与精巧程度大大提升,是贯穿园林建筑艺术的重要线索。

4.2障景与借景[3](生动性)

障景的目的是使人不能一下子看见景物的全貌,留有娓娓道来的神秘感,常见于大门或者一个院子的入口处。而借景则是若有若无的处处铺垫,为当下空间增色的同时,也为后面的内容做了一个含糊的预告,使游览经历衔接紧凑,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4.3浓缩自然(概括)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园林艺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的借用与模仿,更是一种概括和提炼。奇山怪石,悬泉瀑布,园林叙事意图用极短的篇幅容纳尽可能丰盈的内容,其遣词造句必为精华,有着“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磅礴气势。

4.4诗画意象(用典)

文学上用典能简明扼要地让观者理解到作者意图表达的思想。松、竹、梅、兰、菊,造景时的选材一般与主人寄托的性情相关。而西湖边的郭庄两宜轩则借名于著名诗句“淡妆浓抹总相宜”,直观地体现了主人的审美情趣。

4.5感官刺激与意境营造(通感)

多线并行的叙述是追求丰富感的一种方法。因此,传统园林叙事往往结合多种感官体验,使信息从各个方面汇入,给人带来有层次、有厚度的经历。丹桂飘香,柳浪闻莺,视听嗅多重的感官体验有利于形成独特的氛围体验与意境。



5、结论

中国传统私家园林中的叙事篇幅上具有时间长、体量大的特点;风格上含蓄委婉而追求变化,内容上偏重表达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和人们的精神追求。常用的叙事手法有对比、借景、概括、用典、意境营造,与文学上的叙事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历经千百年来的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私家园林形成了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的鲜明风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谦和、天人合一,造就了私家园林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方式和技巧。这种叙事特点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最终也成为了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江南私家园林叙事方式探索,使我们在赏析园林的叙事中切实体味“儒道思想”“文人风骨”“传统自然观”等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启发与引导和构建积极向上的艺术观、创作观。提示我们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也要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的敬畏之心,创作能体现“文化底色”的艺术作品。能引经据典,致敬先贤,树立文化自信,立足时代潮流,创造富有中国心,包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的作品。




参考文献:

[1]一格海外设计课.常用的建筑空间叙事手法总结,如何优雅地在设计作品中加入叙事性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125/22/68318116_958934616.shtml

[2]百度百科[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F%B9%E6%AF%94/5311509?fr=aladdin.

[3]科普:中式园林的分景和借景手法.2018-08-03 11:36

https://www.sohu.com/a/244968923_358963


中国美术学院“十四五”教学改革成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