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分析

李琦

身份证号码: 23052119880903****

摘要: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科学设计对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非常有帮助。另外,建筑质量关系到人民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时,应从多个层面分析相关问题。在丰富的实践中,可以提取有益的经验,提高抗震措施的合理性。只有这样,地震造成的严重损失才能得到有效的避免和保障。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

1抗震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1整体合理性原则

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需要结合具体要求进行抗震设计的概念设计,以便有效地将建筑结构的各种荷载传递到地基方向。通过安排整个建筑,将建筑的各个部分串联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建筑的抗震性能。此外,还应遵循整体合理性原则,充分发挥抗震作用,进而解决建筑结构的抗震问题。

1.2将抗震设计与建筑设计充分结合。

对于建筑项目来说,建筑设计是最基本的框架参考。一般来说,建筑工程开工前,要做好建筑设计。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做好地质、环境等的预测工作。,并根据预测内容采取预防措施。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保证后期建筑工作的更好开展。因此,我们必须将抗震设计与建筑设计充分结合,这是抗震设计中最重要的。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保证建筑的抗震性能得到切实的提高。假设在建筑的设计中没有完全融入抗震理念,单纯用固件加固建筑外围,地震发生时建筑很容易倒塌;假设在建造建筑物之前充分考虑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同时采取一切相应的措施,无疑会大大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同时将地震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1.3局部与整体的结合

如果建筑的抗震设计不够规范,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也会

会严重影响整个建筑的结构设计。所以施工前要反复核对建筑设计。有些设计师为了让建筑的底层有很大的空间,忽略了建筑抗震墙的设计,会导致设计方案中抗震墙的空间不均匀,大小不一,砌体部分无法与下面的墙体完美连接。通常,在建筑设计中,单跨框架是一种相对简单的结构,但单跨框架的设计往往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使用单跨框架可以达到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效果。假设在此基础上,悬挑外廊既能使建筑布局更加合理,又能丰富人们的户外活动,可谓一举两得。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2.1合理选择建筑的地理位置

建筑施工前,要合理选择建筑的地理位置。设计人员首先要对建筑场地及其周围的地理、地质条件有非常充分的了解,然后深入分析容易导致地震的主要原因,估计可能发生地震的等级,结合勘测资料对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技术进行设计,尽最大努力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选择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时,考虑到地震可能引发许多次生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需要结合具体的建筑地理位置,对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科学设计。同时,也要避免将建筑建在土质松软的山体旁边。

2.2抗震建筑结构体系的科学选择

不仅要合理选择建筑的施工场地,还要结合具体的地理地质条件,科学设计建筑的结构体系,以保证建筑的抗震性能强和建筑的实用性。

在设计建筑结构时,既要保证建筑主体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建筑的局部结构,因为局部结构的破坏也会对建筑主体结构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严重时会造成建筑倒塌。建筑主体结构设计时,要结合具体的地理条件,保证建筑主体结构科学合理,并结合建筑所在的地质条件设计建筑图纸。就建筑物的结构布局而言,它必须始终保持一致。承重墙是每栋建筑的主体。在设计墙体时,需要明确对墙体重力的要求和重力传递路径,从而大大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在设计转换结构时,需要以最多两个转换工程完成建筑竖向结构的重力安装。另外,在设计结构体系时,一定要知道如何设计建筑结构的抗侧力,使其向竖向结构缓慢均匀变化。建筑主体结构设计时,也要综合考虑墙体的承载能力。借助先进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因为建筑受重力影响,不容易变形。借助建筑学原理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2.3高度重视规范建筑布局。

首先,建筑的布局必须遵循抗震概念中的设计原则,规范建筑结构设计,选择设计标准方案,放弃非标准方案。建筑设计布置时,要严格遵守抗震设计标准化的相关规定,在保证建筑抗震性能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不合理的设计和不规则的平面设计带来的安全隐患。其次,中国的建筑设计更注重对称。主要原则是抵抗侧向力的主体结构是对称的,对称的要求在设计中很容易达到。

3如何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3.1加强设计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

根据我国现有的与建设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规定,只要抗震设防烈度超过ⅵ度(含ⅵ度),所有建筑工程(包括扩建、改建、新建等情况)都必须按规定进行抗震性能设计。不按规定组织抗震设计,或不符合现行规范要求,属于违法或违规行为。违法情节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3.2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

是对建筑材料的有力支撑,同时建筑材料采购在建筑成本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然而,一些建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仍然会采用一些低价劣质的建筑材料,这无疑会大大增加建筑工程的安全隐患。

3.3确保设计图纸的科学性。

对于建筑施工来说,施工图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整体质量。确保设计图纸的科学性,可以有效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从而为建设高效优质的建筑工程提供保障。

3.4改进监督工作

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的主要目的是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施工状况。同时要吃透设计图纸,找出图纸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我们可以适当增加监督人员,确保建筑物的施工状态与设计图纸一致。

3.5合理布置建筑结构,科学规划平面布局

目前,建筑结构的创新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提倡。当然,也要高度重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只有当建筑物稳定时,我们才能为居住在那里的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对于建筑来说,建筑结构的布局非常重要。设计师必须合理安排建筑结构,使建筑作品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建筑的设计不是简单的叠加三维结构,而是要明确每个结构的设计目的和功能,因为每个结构都会对建筑的整体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设计建筑结构时,一定要合理设计承重墙的位置。另外,要遵循承重墙不能先于梁破坏的经验,这样才能建成更稳定的工程。另外,设计人员不仅要注意平面布局的外观美,还要注意平面布局的合理设计,在美观的前提下保证平面布局的稳定性。

3.6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在建筑结构抗震过程中,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分流地震造成的损失,将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会抵抗一些地震力。需要将这些地震力分流,让建筑的所有结构共同承担地震力,避免地震力作用在某一点上,对建筑的这个点造成破坏,进而发生局部坍塌,最终严重影响整个建筑。地震力分流对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3.7加强薄弱环节的结构措施。

在设计建筑结构时,不仅要考虑建筑材料的质量等相关问题,还要考虑工程的实际承载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到建筑物的荷载力。在设计阶段,肯定会有薄弱环节。应高度重视薄弱环节的设计,采取更多的保护措施,加强薄弱环节的施工,有效提高薄弱环节的承载能力。建筑进入施工阶段后,仍需加强施工的薄弱环节,使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为人们的安全居住提供必要的保障。

4结论

科学地设计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对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建筑物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时,应从多个层面分析相关问题,并在丰富的实践中,提炼出有益的经验,以提高抗震措施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地震带来的严重损失,保证建筑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凡.小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江西建材,2015(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