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品文 放飞想象的翅膀—《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入境品文 放飞想象的翅膀—《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谈

卓恩民

福建省 南平市大横 中心小学 福建省 南平市 353000

摘要:本节课打通了传统的学科教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语言教学走向综合的改革趋势,展望了课程改革的未来。在《听听,秋的声音》教学中课堂充满了活力,我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生在入境品文中彰显自己的个性,放飞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关键词:教学:课堂:活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语文课堂教学将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放飞想象的翅膀。

一、和谐生动,让课堂洋溢人文性。

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其本质是师生关系民主和谐,教学双方彼此认同,相互理解,情感交融。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营造一种“友爱、民主、平等、信任、自主”的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特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自信地学,兴趣盎然地学,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教师灿烂的笑脸,亲切的话语,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揭示课题前我用绘声绘色的激情导语,结合媒体出示的生动画面,感染了学生,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情绪一下了被调动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我善用表扬肯定形式,信任慈祥的眼神,得体鼓励性的话语,如“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让学生如沐春风,“真实、自由、个性”地学习语文。如:我引导学生想象:用心听一听,黄叶在和谁道别呢?它们道别时会说些什么呢?生:树妈妈再见了,我要去和小伙伴玩了。生:大树妈妈你养育了我,我要离开你了,我要回到大地妈妈的怀抱。我想学生的思路这么开阔,表达这么富有情趣,一方面在于学生灵性的智慧,更主要的是我为学生搭建起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二、入境品文,多方实践感悟语言。

在入境品文时,我善于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促进人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体会体会,给予学生充分“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个性化的朗读中体验自主读书,自我探究,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的乐趣,从而奠定了与文本展开对话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喜欢的小节,交流喜欢的原因,生生评价朗读的效果,进一步品味词句,(如当学生朗读后,一生评价说树叶要离开妈妈时应读出伤心的情感。师说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该生读文,师又问同学们想想黄叶落下时.你有没有不同的感受?另一生说应该是快乐的,因为它可以和小伙伴一块玩。)反复的品读使学生品出“味”品出“意”。在学生交流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画一画第三节描写的秋景,用手中的画笔展现秋天的美景,把学生带入情境,体会语言美,意境美。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个别读、小组读、男女赛读,齐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感悟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

三、开启心智,巧设平台放飞个性。

“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语文课上打造的平台应该是言语实践的平台,要打造这个平台,首先要尊重、相信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其次要精心构建言语实践情境,任何言语都是在特定的氛围或情境下表达出来的,离开了它,就落入了枯燥的训练中。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走进文本,找出喜欢的诗文反复品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体会“暖暖的叮咛”“掠过” “歌吟”等词,使学生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读书,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我善于抓住课文空白处提问:“用心听一听,黄叶飘落时会发出什么声音?黄叶在和谁道别呢?它们道别时会说些什么呢?” 等。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期待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超越文本的想象,期待着学生灵性的闪动,个性的飞扬。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如生1:树妈妈再见了,我要去和小伙伴玩了。生2:大树妈妈你养育了我,我要离开你了,我要回到大地妈妈的怀抱。生3:树妈妈我要和小动物去玩了。这一切,源于学生期待中思维的迸发,想象的驰骋,生命的释放,把对世界的感知和语言的感悟结合起来,可以肯定,由课文的空白处所生发出的想象的涟漪,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视野的敞亮,美的愉悦,成功的快感。

叶圣陶先生说:“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听听,秋的声音》这首诗的教学,增强了形象的感受,减少了理性的分析,达到了阅读的最佳效果。

四、巧用媒体,突出学科文化融合。

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美,语文学科包含的美更加丰富。如:语言美、节奏美、图画美……这节课我巧用媒体给学生展示了“秋之美”,通过音乐、图画、语言等形式,让学生感知学科的知识美,感受学科的文化美,体验学科的个性美,表达学科的内在美,如:在学习第三节诗时,我让学生画一画第三节描写的秋景,用手中的画笔展现秋天的美景,把学生带入情境,体会语言美,意境美。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感悟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

参考文献:

[1]王婷婷. 基于“学情分析”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2]王恩源. 新课改下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的分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4):4.

[3]程金梁. 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实践的有效性策略[J]. 新课程(下),2019(10):226.

[4].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33(12):89-129.

[5]高惠彦.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31(12):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