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国际来华代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共产国际来华代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研究

李志敏

长春大学 , 130022


摘要: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共产国际存在的24(1919-1943)年,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自1922年7月中共二大决定加入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便作为共产国际的支部服从共产国际的指导。共产国际对中国的指导主要以共产国际来华代表和中国驻共产国际代表的方式进行。因此,共产国际来华代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仅就来华代表对中国革命指导的影响加以研究。


一、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

共产国际驻华代表是共产国际、联共 (布)用以直接指导中国进行革命、加强对中国各主要政治力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垂直联系与管理的主要手段和路径。从20世纪20年代初期到第一次大革命前后,维经斯基、马林、鲍罗廷等历史人物以驻华代表的身份被共产国际派遣到中国来,他们既是中国主要政治活动和事件的参与者,也是中国革命前进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维经斯基

1923年至1927年在华期间,维经斯基对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建立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维经斯基来到中国后,在采访号称“中国通”的波列伏依(鲍立维)以及阿列克塞·伊凡诺维奇·伊凡诺夫时,他们在介绍中国革命运动时都频频提到了李大钊与陈独秀,于是维经斯基迅速与这二人联系起来,在充分了解中国革命状况后,维经斯基召集北京的俄共(布)党员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在会上很明确的支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已经具备客观条件”。在与陈独秀、戴季陶、陈玄庐、李汉俊、张东荪等人开了几场座谈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碰撞与酝酿后,维经斯基终于把建党的设想明确的向这几位坚定地马克思主义者提了出来,这一提议得到了陈独秀、李汉俊等人的大力赞同,于是,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中国坚定地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在陆续的各地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为了加强对中共、朝鲜以及日本共产党的领导,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决定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远东局,6月19日,远东局的俄国代表团在上海召开会议,决定中共中央选派一名常任代表和一名常任副代表参加远东局工作,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进入中央委员会,参加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中共中央的代表定期向远东局报告工作,必要时就主要的政治问题同远东局预先进行协商;远东局俄国成员帮助中共中央工作,为其部分工作部门提供咨询。

(二)马林

在列宁的任命下马林在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民族殖民地委员会秘书后,又被共产国际任命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1921年6月,马林与维经斯基先后到达上海,与李达、李汉俊建立了联系,最终得出结论:应该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经过众多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李公馆楼下餐厅举行,马林、尼克尔斯基都出席了此次会议。会上马林代表共产国际致辞,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并介绍了共产国际的概况,对会议的召开以及党章的制定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在7月30日的会议上,密探突然闯入会场,马林警惕的决定暂停会议,让代表们迅速转移,避免了中国共产党重大损失。

1921年12月,马林开始了华南之行,与之共同启程的是张太雷,这次华南之行,马林与孙中山、陈炯明。吴佩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开始认识到国民党内部组织比较松散,这反而可以更加容易的在其党内促进思想的传播,甚至有可能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共同开展反帝反封的任务,也是这次华南之行,使得马林促进国共合作的思想开始萌芽。随后在1922年三月,马林返回上海,开始陆续的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领导人进行对此会谈,提出国共合作的建议,国民党权衡利弊,最终接受了马林的主张。但这一主张在中国共产党内部却遭到了否定,最终马林求助了共产国际,在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后,马林再度与中国共产党员进行交涉,主张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最终实现了国共合作,建立了统一战线。

(三)鲍罗廷

1923年9月,鲍罗廷被派来到中国广州,被孙中山聘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在充分了解国民党内部三个派别的情况下,鲍罗廷认为,国民党左派势力较小,中派有一定的势力,而右派力量则颇为强大,要想进行改组,正确的策略是要扩大国民党左派力量,从而来有效抑制右倾力量,也要吸引中派分子向左派靠拢,最终达到孤立右派的目的。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在为孙中山克服右倾的倾向,最终把反帝反封纳入新三民主义的体系。为了改变国民党势单力薄的局面,鲍罗廷对中共寄予厚望,他指出:“在各地国民党内部,共产党人愈能发挥作用,就愈能早日促成国民党对共产党的这种态度”。也正是在他的指导与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共产党员投身于国共合作合作之中,为国民党注入了新鲜血液,也打破了国民党改组的僵局。

通过大量的研究调查,鲍罗廷认为要想推动农民运动不断地向前发展,首先就要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他派人到各地深入学习,并尽最大的可能筹集资金,逐步指导中国共产党员重视与从事工会相关工作。并积极组织与大力支持农民运动,虽然在土地改革问题上没有得到孙中山的认可,但他依旧坚持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随着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也在逐渐的壮大,在群众中的影响也越发重要,因此遭到了国民党的忌惮,从而限制共产党员的工作,限制工农运动的发展。

(四)罗明纳兹

1927年7月,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派29岁的罗明纳兹作为代表来华,接替维经斯基和鲍罗廷的工作。在“八七会议”上,罗明纳兹主要对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右倾力量做了批判,就土地革命的基本方针问题、与国民党的政治关系问题等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说明,并号召全党“要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正是在罗明纳兹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最终确定了一条以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为主要内容与形式的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纠正了大革命失败后党内存在的消极对待革命的态度,实现了大革命向土地革命转变的关键一步。

“八七会议”后,猛烈抨击右倾错误的同时,也为“左”倾错误思想的产生埋下了伏笔。在当时中国革命已经明显转入低潮的情况下,罗明纳兹仍坚持认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不间断革命”,革命形势是不断高涨,革命方针是进行全国总暴动。这就助长了因对国民党反动派仇恨而滋长的革命急性病,使八七会议以来出现的“左”倾情绪,发展成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错误,并在党中央领导层占了统治地位。

  1. 共产国际驻华代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一)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维经斯基、马林等驻华代表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都曾积极致力于筹备无产阶级建党的相关事宜中去,他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建党原则,从最初帮助各地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到最终成立中国共产党,他们从经济上、组织准备上、思想上都给予了非常珍贵的意见与协助。建党后,他们依旧密切关注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中国革命,并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战略,正确的推动了国共一次合作的形成,为中国共产党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二)有效拉进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驻华代表的来华,表明了苏俄对中国革命的重视,在驻华代表的积极传达下,使得中国的革命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单独作战,而成为了具有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意义的东方民族解放运动,中国革命在很多关键时期,都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与援助。

(三)公式化指导中国革命

大革命后期,驻华代表未能够灵活处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示,盲目传达共产国际对华政策,使得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遭到了重大的打击。这种公式化指导中国革命还表现在驻华代表对中国革命缺乏深入的思考,在大革命后期处理许多问题时都伴随着矛盾与冲突。

(四)错误估量革命形势

共产国际驻华代表没能够完全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在建立国共统一战线时,只片面的强调统一、合作,忽视共产党的力量,对国民党的阶级属性和力量缺少应有的警惕与提防,这也为日后国共合作的失败埋下了隐患。在国共合作的领导权问题上,错误的认为中国共产党没有领导的力量,只能由国民党来领导国民大革命,从而指导中国共产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加入国民党,这也是国共合作失败的一大诱因。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7卷)[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002.

[2]黄修荣、黄黎.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关系探源(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李玉贞.与中共建立有关的俄共(布)、共产国际机构和人员[J].党的文献,2011(4).

[4]胡云霞.维经斯基初次使华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J].社会科学家,2012(3).

[5]朱荣英.试析共产国际及联共(布)代表在大革命时期对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双重影响[J].开封大学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