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科类专业基础课《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高校社科类专业基础课《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

易雅馨 夏海力

苏州科技大学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管理学》是管理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起着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建立学生作为未来的管理者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好专业课程的课堂教育机会,将思想政治教育融汇贯彻其中,提高高校社科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思政教学效率。

关键词:《管理学》,思政教学,改革

前言: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1]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贯穿于每一门课程的课堂当中,“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这一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是管理学课程思政改革的理论基础。

正文:一、管理学思政教学变革是实现党高等教育目标的工作要求

(1)管理学思政变革的必然性

管理学创建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扩张的历史背景下,古典管理理论追求增强资本家对企业的控制并提高生产效率,“经济人”假设把人看作简单的生产工具,管理学理论的创建初期是以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现资本对劳动的完全控制为主要目标的。二战后,企业经营环境出现了巨大变化,管理学者们的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组织成员的个人特征被予以重视,组织协调理念越来越广泛,但这些都属于局部变化,改变不了技术服务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根本问题。传统管理教学内容以对这些思想与理论的讲述、剖析和运用为主,忽略了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变化及我国具体发展目标和情况,这样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国家发展的要求,因此,对传统管理学理论进行修正和变革是必然的。

(2)管理学思政变革的必要性

管理学课程作为管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全体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这些学生大部分处于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阶段,在这个时期给予正确的指引将帮助他们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联系在一起,获得更高的成就。新时代的大学生获得信息的内容多,接触信息的渠道广,他们比以往任何时期的大学生都更敏锐而活跃,简单的开设专门的思政课程对于他们的教育效果是有限的。通过对管理学这类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教育当中,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教师“润物细无声”的讲述可以更有效地影响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

(3)管理学思政变革的迫切性

我国的思政教育类似于西方国家的“公民教育”,国外的常见做法是将“公民教育”当作一门必修或选修学科或将其融入多个学科领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其社会公民意识。[2]在我国高校思政工作虽由来已久,但一直作为一项单独的教育工作开展,广大师生虽普遍乐于接受相关课程教育,但是实践效果却差强人意,缺乏有效的教育切入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将思政教学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运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素材,结合专业课程知识,立足原有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开展教学工作,一方面丰富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增强了思政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有效提升思政教学效率。

二、管理学思政教学目标探讨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在于铸魂育人,就是“通过铸魂而育人,在育人中铸魂,铸魂和育人一体同构,缺一不可”。[3]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不仅是对知识的培养更是对人格的培养。教育的培养工作应当服务于国家发展的目标,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教学的内容、方式、目标应随着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不断调整。管理学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设置,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1)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理想是人前进的航标和灯塔。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能够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不断的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进步。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的管理智慧,建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自觉的将个人的发展融入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的事业中。引领青少年建立对这一身份归属的认同,在培养对国家、政府、阶级、政党、民族、价值观等心理的接近与好感中建立个人的存在感。[4]引导学生利用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自我管理,理解大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并找到正确和有效的方式最终达成自我远大理想。

(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时期是学生形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如果没有获得恰当的指引,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十分不利,对党的教育事业也有巨大危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也是实现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种价值观塑造应当渗透在管理学日常教学之中,把发源于西方的管理学理论社会主义化、中国化,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帮助学生们辩证地理解各种管理学观点理论。

(3)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管理学的传统理论中,有一些与现代社会环境,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不匹配的内容。通过管理学思政教学改革,教师对它们进行修正,培养学生正确分析的能力,学会批判地接受传统西方管理学理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思维方式。通过精心设计的思政案例,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全面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管理学思政教学改革实施要点

(1)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思政教学的实施主体,教师们开展思政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直接影响思政教学的效果。很多专业课教师自己没有接受过规范的思政内容学习,也没有接触过思政教学工作,教学工作中主要凭借自身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思政教学工作的理解来讲述,依靠自己的摸索来进行思政元素的选取和分析,这样效果无疑是不佳的,进步是缓慢的。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管理学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是必要和紧迫的。

(2)建立规范化的思政教学素材库

围绕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恰当地选择思政教学素材,运用多元化手段把它们制作成案例、视频,既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思政自我学习,又可以让教师快速提升思政教学能力,掌握思政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的技巧。思政教学素材千千万万,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选择和理解,这固然是百花齐放的思想进步,但也难免出现参差的教学效果。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规范化思政教学素材库和规范化的专业课思政教程一样大有必要,在这个过程既可以激发全国范围内的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又可以规范化思政教学效果。

(3)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管理学是一门与国家、社会紧密相关的社会科学,它的教学内容也不应仅停留在对各种管理理论的讲述和分析中,应当始终以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管理学的思政教学也应当贯穿于这始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不仅关注书本的知识更睁开双眼看社会、思考社会,学会正确的看待和分析社会现象,不仅关注个人的发展更理解国家对于普通人的意义,关注国家、热爱国家。管理学的思政教学绝不仅仅是对专业课知识的思政化,更应当让专业课知识更充实更丰富,提升专业教学深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钱小龙.郭麟凤.基于用户满意度的中国大学思政教育慕课质量评价研究[M],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20(7)

[3]钟启东.习近平铸魂育人思想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

[4]李寒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课程逻辑与实践理路[J].课程教材教法,2021(3):55-61.

本文是“苏州科技大学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特色)课程建设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712030038、71203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