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方式与储能技术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方式与储能技术展望

周雪 1 王洋 1 高爽 2

1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 吉林延吉 133000 2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白城供电公司 吉林白城 137000


摘要 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有助于提高能源产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详细分析了对于清洁能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方式,同时探讨了未来储能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储能技术

引言

目前,中国强调全面协调各种能源的发展,合理配置储能设施,充分发挥负荷侧调节功能,以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促进能源转换。储能对电力的应用具有时间效应,可以改善能源质量,促进能源转换。

一、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1、风电发电技术

风能属于是清洁型的能源,风电发电技术主要是运用相关的设备把风所产生的动能进行转化,形成人们需要的电能。风能属于是可再生的能源,非常适用于我国沿海城市、草原牧场、山地高地等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利用风力发电的方法提供电能。现阶段,我国高度重视对风电进行建设,国家运用财政补贴的方式,为风电建设提供有利条件,效果良好。

2、太阳能发电技术

太阳能发电技术主要是通过运用反射器对太阳能进行收集,运用装置的协同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相应的热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可以加速中间热力循环的产物,也就是常说的蒸汽,通过系统的运行,把所产生的热能转化成电能,向有需要的用户侧供电。通过运用先进的设备能够有效地对于硅光电转换过程中存在的资源浪费比较大以及效率相对较低的问题。

3、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生物质能也是可再生的碳能源,通过进行燃烧进行能量的转化。生物质能源按照相应的来源能够划分成森林、农业、城市以及工业等的有机废弃物。生物质能热主要是运用物化法、热化学法以及生化法进行转化。

4、潮汐发电技术

潮汐能与水力发电有很大的相似性,主要是通过水位差的势能来对涡轮机进行推动进行发电,这种发电原理要发挥作用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潮汐起伏比较大,二是海岸可以储存大量的海水。

5、水力发电

我国水电站发展的较早,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应用体系,通过建设几座大中型水电站,将水电转化为电力。目前,水电站按流量可分为河床、引水和坝后等水电站。第一,河床水电站。江河水电站在河底建电站,利用大坝和电站的基本结构进行流量重叠。这种方法更适用于位于河中下游的大流量水电站。第二,引水水电站。一座水力发电厂在重建的方向上运行,将水集中在特定的地区,如有众多蜿蜒河流和陡峭山坡的地区。首先,引导水进入大倾角水电站,利用液滴排列比论证了水电站的优势。第三,坝后的水电站。位于坝后的水电站更像位于河床上的水电站,但它不能含水,而且通常有更高的水坝。由于水坝密度高,这些工程成本非常昂贵,可能会引起环境问题。

二、储能技术展望

1、混合储能太阳能并网技术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这种组合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很多企业在建设组合储能太阳能电网应用时,可以采用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的组合,在系统运行时可以有效降低。全网流量的谐波含量也可以保证有效提高电网的功率输出稳定性。同时,该系统还可以搭载变流器、光伏阵列等其他电子元器件,发挥超级电容与电池的互补优势,有效缓解运行过程中的功率波动。此外,实际上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调整并网电流波的质量,以提高太阳能发电厂的整体应用性能。

2、分布式发电与储能技术

分布式发电以及储能技术主要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来源对分布式能源进行获取。这些能源的使用,也让环保能源所产生的电力比重有了极大的增加,对于因发电所进行排放的污染物进行了有效地节约,能够更加的符合保护环境的理念。通过对分布式发电储能技术进行应用,不能能够实现对环境的保护,有效地提升了用电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同时,对于我国电力供应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进行了有效地缓解。然而,风能以及太阳能等天然的能源也非常好容易受到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因此,在对自然能源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必须综合分析这些影响。

3、柔性储能技术

为了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效率,我国正在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发电,将清洁能源发电引入系统。未来可能实现家用太阳能电池储能、电动汽车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随着清洁能源技术水平的提升,需要做好对能源供应系统的改造工作,在清洁能源发展的前提下,对能源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制定。

结语

随着传统能源应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能源使用观念进行转变,不断对清洁能源进行探索,有效地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好的推动经济和社会进行和谐的发展。结合现阶段我国清洁能源的有效应用,需要重点对水电、风能和太阳能进行开发,充分的探索产业发展规律,对产业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在对清洁能源进行运用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对储能技术的深入研究,更好的推动产业发展,为未来储能技术的应用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何后裕.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0):124-125.

[2]古哲源,苏小林,秦宏,等.综合能源系统储能规划研究[J].电气自动化,2019,41(05):31-34.

[3]宋丽,陈永明.现代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的应用作用分析[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9,3(12):94-95.

[4]邢利钧.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方式与储能技术展望[J]. 科技资讯, 2021, 19(1):3.

[5]李肇桀, 张旺, 姜斌,等. 利用调水储能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建议[J]. 水利发展研究, 2021, 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