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元制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基于双元制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陈隆波 张佳雯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 机电学院 江西省 332020

【摘要】智能装备产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本文在研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论和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现有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软硬件环境,针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双元制职教理论指导的“关键岗位能力引领的校企合作模式”,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培养高质量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技术;关键岗位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双元制

一、引言

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工业4.0”概念的提出,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最热门的工业应用技术。针对我国每万名制造业工人拥有机器人数量偏低的情况,目前国内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基本上都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垄断,并仅适用于工业机器人研发和系统应用等高端领域,就业面很窄。针对工厂等一线机器人操作及维护技术人员的培养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我院通过对海南及周边地区用人单位的调查走访研究的基础上,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向主管部门成功申报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作为我院一门新的专业,如何把本专业办好,如何办成用人单位和学生热烈喜爱的专业,借鉴先进的人才培养理论继而确立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首要解决的课题!本文是在充分研究德国双元制职教理论和实践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的。

二、德国双元制职教理论研究和启发

1.德国双元制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即“双元制教育”,是指学生与企业的双重身份,学生除了学员身份外同时又是企业的准员工,企业即是生产者也是教育者。目前,德国中学毕业生有60%的人接受职业教育。学生一般在完成9年义务教后就可接受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年限为3-3.5

年,其中30%时间在学校学习,70%时间会在企业开展实践教学。具体到每个星期的教学活动,一般一周有3-3.5天在企业开展实践教学,1-2天回到在学校上课。对于学生成绩考核分为中期考核和职业资格考核两部分,其中中期考核成绩会占到职业资格考核成绩的40%。所有考核由全联邦德国统一组织,在同一天考试。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实践操作技能考试和技术答辩。理论考试为半天时间、实践操作技能考试为1—2天时间和技术答辩为1个小时的时间。学生在考试合格按照合格、优良、优秀三个等级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经过双元制教育的学生在行业协会通过职业资格的为95%(这包括学生三次补考)。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不再是单纯某个部门(如学校)的行为而是全联邦政府的责任。在双元制教育中,

在双元制教育体系中行会的主要职责是学校、企业以及学生联系的纽带,主要起监督、桥梁作用。双元制教育主要优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于企业:(1)得到符合企业需求岗位需求的人;(2)人力资源得到有效补充;(3)在学员中有权挑选好员工;(4)投入更低成本完

成继续教育;对于学生:(1)动手能力强;(2)有效培养社会能力;(3)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对于国家:(1)投入经费少;(2)失业率降低。(德国25岁以下青年失业率为7.4%,欧盟国家失业率红线为23.3%)2.德国双元制职教理论启发结合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中企业、学生、行业协会三方关系的研究,根据国内职业教育特点和我院目前实际情况,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根据海南及周边地区对工业机器人技术岗位有需求的用人单位进行充分、及时的调研,确定人才需求情况和岗位职能、技术能力要求情况;(2)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情况进行摸底,在尊重学生意愿和了解他们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的基础上,确定每位学生的岗位求职方向,并结合岗位能力标准进行培养;

(3)根据国内职业教育特点和我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目前软硬件特点必须建设符合地域特点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与发挥德国行业协会功能相对应,引入第三方开展学生技能水平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岗位能力评价体系,满足学生对岗位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和企业的用人质量需要。

三、基于德国双元制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

1.我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的办学经验与专业依托

我院先后举办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学院与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等校外企业实现深层次合作,具备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学院于2015年开始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为更好的对接智能制造的产业需求,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满足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建设和教学需求,我院新建了HBHX-RCPS-C10型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实训平台。HBHX-RCPS-C10型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实训平台由工业机器人、AGV机器人、托盘生产线、工件盒生产线、视觉系统和立体仓库等六部分组成,主要实现码垛装置从立体仓库中取件,通过AGV机器人搬运到托盘生产线上,并通过托盘生产线上的视觉系统对工件进行识别,然后由工业机器人进行工件的抓取、分类、装配和装箱。可以完成PLC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传感器技术应用等相关实训项目,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进行校企联合培养。

2.对海南及周边地区对工业机器人技术岗位有需求的用人单位的调研与合作2015年,通过对海南及周边地区地域的用人单位的调查走访,我们发现本专业主要面向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的操作及维护人员、调试工程师岗位、工业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的系统设计与应用工程师、研发工程师岗位。用人单位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就业方向、岗位种类需求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用人单位对工业机器人引进和应用水平逐年提高,对本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逐年增加;二是专业对口就业率高,95%以上的毕业生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岗位就业;三是引进的外省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毕业生动手实践能力强,适应就业岗位能力提升时间较短。

3.第三方评价

引入教育部IAAT工业机器人认证机构作为工业机器人技术岗位能力评价的第三方,要求学生在毕业后必须取得IAAT工业机器人工程师、IAAT系统设计及应用工程师;IAAT研发工程师资格证书之一,满足学生对岗位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和企业的用人质量需要。

4.实训条件

校内实习实训设施建设:学院在现有工业机器人技术实习实训条件基础上,并充分利用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工电子实训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电气控制一体化实验室、传感器与检测实验室、PLC技术实训室、电机拖动验室等的教学优势,将立项建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实验室6个,即RobotArt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仿真实验室、ABB搬运工业机器人实验室、ABB码垛工业机器人实验室、ABB装配工业机器人实验室、ABB雕刻工业机器人实验室、ABB焊接工业机器人实验室。

四、结语

本文研究分析德国双元制职教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国内现有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然后结合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的趋势和人才需求情况,结合我院专业群的优势和企业调研结果,提出一个“关键岗位能力引领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模式中,重点从确定学生的职业岗位、关键岗位能力与职业能力以及专业发展规划方面进行改革,以机器人专业建设联盟成立为契机,秉持协同创新理念,凝聚校企各方力量,充分发挥联盟的技术资源优势,在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内涵发展、课程体系与课程资源建设等各方面推进探索和创新,尽快打造起具有山东特色的机器人品牌专业群,做好人才培养的大文章,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正平.工业机器人在机床上应用渐成发展趋势[N].中国工业报,2005.

[2]唐洪涛.工科职业技术类院校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可行性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197.

[3]吴传茂.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江苏教育,2015(01).

[4]李强.高职院校开展机器人教育的前景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3(03):101.

[5]唐林新,邓汩方.高职院校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的探讨[J].科技文汇,2012(08):175.

[6]张飞.高职院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4(03).

[7]易毅.机器人时代的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