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郭伟伟

13032319880508****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数量也在增加。为更好地提高施工质量,需要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提高施工效率,应用装配式技术,促进建筑项目开发的长远发展.与传统技术相比,装配式技术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人工成本。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中,所需的资源比传统施工少,质量也能得到保证。加强装配式技术的运用,对提高建筑戒备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控

引言

根据建筑施工形势的变化,注重装配式技术的实施和应用,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撑,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在施工中需要对装配式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保证施工效率,增加施工经济效益,实现施工效益最大化。降低施工中问题概率,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运用

现阶段装配式建筑施工核心是以半装配式结构为主,科学合理地运用现浇与预制装配式结构有机结合。而装配式施工技术依据建设施工流程,半装配式结构建筑核心施工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预制构件的生产

预制构件的工厂化制作需要依据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进行总体策划,其制作的周期通常有以下几个因素影响。第一,预制构件的制作周期需要与工程建设周期有效匹配;第二,预制厂家的生产与存储能力需要保持有效的协同性。装配式结构建筑预制构件的核心部件包括预制墙板、预制梁、预制柱等。预制构件的制作需要依据工程建设方的实际施工需求,首先,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匹配的模具,以切实保障模具的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其次,模具应拆卸方便,还应满足预制构件预留孔洞、插筋、预埋件的安装定位要求,模具总体设计应规范化、标准化、定型化,便于组装成不同尺寸规格;再次,要对模具进行定位和固定,模具的安装定位尺寸允许偏差要满足预制构件的质量标准;然后再进行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安放,钢筋骨架入模应轻放,入模后钢筋位置、规格、间距、保护层厚度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最后,混凝土应连续进行浇筑,宜采用振动平台,边浇筑边振捣,同时采用振捣棒、平板振捣器进行辅助振捣。预制构件需要全面依据生产工艺流程开展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制作,切实保障预制构件的品质。

1.2预制构件的存储与运输

预制构件制作完毕之后,需要对其存储与运输问题进行妥善安排。为有效降低存储运输的难度,需要全面结合预制场的存储数量和工程建设使用情况,对存储的时间段进行科学把控,对存储的数量要进行准确计算,预制构件的存储是构件生产环节和使用环节的纽带,因此对存储数量、存储场地、存储环境要进行科学管控。同时,运输也是极为关键的环节,由于预制构件的自身重量通常较为大,因此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运输前期需对运输路线开展科学解析,以切实保障预制构件不会在运输途中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造成损坏。

1.3预制构件吊装

第一,预制构件在吊装操作过程中,先需要检测其强度是否达标、是否存在损坏的情况,同时应检查相应起吊设备,并严格依据吊装方案进行操作,同时依据类型不一的构件选择合理的起吊方式,起吊吊绳夹角应不大于60°,且不小于45°,如超过要求最好使用起吊扁担协助起吊。第二,预制构件梁、柱的吊装,需要对其两侧支撑架进行规范化的检测,同时依据起吊的实际需求,规范检测支撑点的高度和位置,起吊点应与存放支撑点位置相同。第三,预制构件墙板吊装的过程中,需要对所有环节运用相应的防护举措,特别要切实做好墙板的防护,避免墙板在吊装与运输过程中产生严重的损坏状况。

1.4预制构件的安装定位与浇筑

预制构件传输到设定区域之后,需要开展规范化的定位操作,在进行定位时需做好标高与中心线的处理。在定位操作完毕后,需要进一步完成混凝土的浇筑,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土接触面应做凿毛、湿润处理。通常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套管压力灌浆施工方法,此种施工方法可以根据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施工特点,具有操作方便、灵活处理等优势。

1.5结构防水技术处理

导致装配式建筑渗漏问题产生的因素具多样化,不仅包括构件本身的问题,以及构件与构件拼缝的处理,同时也包括外部压力、荷载等因素。针对具体的因素运用有针对性的防水技术处理方式,科学运用封闭式接缝防水技术。

2.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控举措介绍

2.1工厂预制构件阶段的质量管控

在构件预制生产阶段,第一,需要切实保障工厂具备相应的资质;第二,需要工厂严格依据设计图纸进行预制生产;第三,保证构件原材料质量符合工程施工标准,同时所有原材料依据建筑施工验收规范进行取样送检。装配式建筑涉及的构件预制包括模具制作定位、钢筋绑扎、预埋件留置和混凝土浇筑等,需要依据施工次序通过质量验收全面检查后,符合质量验收标准后才可进行后续施工。在制作生产完毕之后,还需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以有效保障构件可以匹配实际的吊运强度及使用强度。与此同时,在预制构件出厂前期,为保障混凝土强度,可运用非破损检测方式来检验构件的整体品质,对钢筋间距与保护层厚度可运用抽样检测,倘若检测到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构件,要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对不符合要的求构件严禁出厂。

2.2预制构件运输阶段的质量管控

预制构件的出厂、运输与吊装等环节,都需要提前取得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支持,创建并不断优化运输方案,方案核心内容包括对运输方式、运输时间、运输线路等进行明确规定。特别是在现场吊装环节中,吊装设备的选择需要以最大规格的构件作为标准,切实保证其可以契合所有预制构件的吊装需求。

2.3预制构件安装阶段的质量管控

预制构件安装阶段的质量管控主要包括起吊安放、定位固定以及接入点浇筑等。起吊安放过程控制要点与预制构件出厂起吊类似,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进行预制构件试安装,并应根据试安装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完善施工方案。定位固定过程要严格依据施工图纸和测量定位线进行,同时在构件正式固定前,要对构件安放位置、标高进行二次查验,确保构件一次固定到位。在构件安放固定完毕之后,需要借助临时支撑进行固定,以更好保障构件的临时稳定性。在接入点浇筑操作阶段:首先可运用焊接及机械连接等方式进行钢筋连接;其次接入点的混凝土浇筑也是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的要点,为保障接入点质量可以满足施工标准,构件预制部分的水平接合面宜设置齿口槽,叠合梁板与现浇混凝土的连接处应为粗糙接触面;最后对于有防水要求的接入点部位,要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还需借助防水性能测试,将获得的检测数据作为防水质量管控的核心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管控要点展开系统化的解析,有助于提高其施工技术的运用水平与价值。通过施工技术的规范化运作与质量管控举措的切实执行,可以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总体而言,伴随着建筑工程项目工业化发展的持续推进,需要系统化探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管控措施,以更好地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品质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惠.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方法及其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27):38-41.

[2]唐殿峰.装配式建筑各技术体系施工分析及施工质量控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21):12-13.

[3]刘国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常见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J].上海建设科技,2017(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