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尽责监督服务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履职尽责监督服务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姜志浩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海阳市供电公司 山东 海阳 256100

摘要:优化营商环境就要转变人民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型人民政府。提高营商环境水平是优化营商环境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必须以企业为核心,打造服务型政府,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竞争力,这是不断提高营商环境的重要途径和现实保障。为进一步促进和完善营商环境发展,地方政府不仅仅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经济市场发展规范,还要强化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执行力度、地方依法行政的力度,并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相关法律维权服务、加大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宣传力度,从而使营商环境更加公平、公正,更加透明、公开,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优化;营商环境

引言

40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经济发展也在发生根本的转变,不再只专注于高速发展,从注重速度向注重质量转变,现阶段正是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和重塑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时期。因此,注重营商环境改善就变得尤为重要,营商环境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基础和质量,而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可以通过转变观念、提升服务理念;拓宽思路,创新人才引进;提高效率,办好一站式服务。提升政府效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1营商环境的概述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表达形式,其最早源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的调查项目“doingbusiness”。营商环境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应用并在全世界推广。世行自2003年起每年发布一版《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对世界主要国家和经济体营商环境情况进行评估排名,但该报告并没有对营商环境作出具体定义,而是以影响企业营商活动的监管制度或法规作为考察对象。站在世行评价的角度,营商环境就是企业在生命周期内适用的规制环境。世行对营商环境的定义更多地偏重政策法规层面,即法治环境。从广义来看,营商环境囊括市场主体经营相关的所有环境,包括法治环境、市场准入环境、政策环境(财税金融)、规划环评、竞争环境、政府服务、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此进行了高度概括,将“营商环境”定义为: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

2营商环境优化的必要性

2.1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一个国家经济实力是否强大,一直都是国家在世界市场竞争中能否占据一席之地的指标,而民营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核心力量。优化营商环境可以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瓶颈期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聚焦经济硬发展,精准发力,同时可以解决当下因为营商环境不佳而导致的市场波动较大,改革滞后的问题。营商环境的优劣能够间接的吸引及接收更多外来投资,更有效的提高企业发展以及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同时也应当为我国民营企业提供发展帮助,解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2.2提高营商环境“软实力”

在如今新常态的经济发展下,企业转型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搭建及完善都需要依靠优化营商环境来推动进行。从而达到让市场经济公平公正公开,让更多民营企业在市场中得到机会的目的,以此来推进民营经济市场发展。同时在制度方面也应当做到为企业“减压”,缩减各类流程、手续。尽可能做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方便民营企业工作。

2.3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

扶持及培育市场主体,助力市场主体发展提升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优化营商环境、营商配置,直接惠及市场主体,与民营企业一起构建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只有做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够留住人才,才可以吸引来更多优秀的企业家以及新型人才,为市场发展带来新机遇,让民营经济重燃活力,日发茁壮成长。

2.4发展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应当放大到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布局中,我们应当对标国际发展,树立全球化眼光,推进我国营商环境优化。而其中最应当做到的便是扶持新兴企业、培育新兴人才,推进创新科技化发展,打造国际合作竞争环境。同时促进民营企业、产业转型,鼓励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发展自身技术优势,加强前沿技术合作,推动新技术、新产业蓬勃发展。

3履职尽责监督服务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3.1简化服务流程

整体宏观经济严峻形势下,想要扎实做好“放管服”这项工作,需要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创新监管”和“优化服务”这三个关键方面着力推进。简政放权,这是中央推动逐步优化公共政务工作环境的重要政治内容。权力下放力度不足的突出问题也就是当前的困难现状,要有效改变这种困难现状就必然需要努力做到:一是建立政府权力责任清单和负面责任清单,实施市府政务公开,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清”“亲”政商关系。二是应该多借助高科技手段,推行“不见面审批”,争取让群众少跑腿。例如很多省份在开办企业,纳税等环节都进行了电子审批,减少环节,优化服务,能够给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帮助。三是在权力下放的同时,要借鉴成功的试点省份,成功的行政审批模式要加以推行,各个省份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四是健全加快建立逐步完善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投资行政审批项目监督考核,协调管理工作长效机制与重点项目投资相关业务管理制度。优化审批单项统一审批文件办理工作流程,串联审批项目文件办理变为多项并联审批文件统一审批,线上线下统一相结合,协调一致,增强审批过程的协同和效率。

3.2完善激励机制

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和培训,夯实基层队伍,提高一线工作人员待遇,增加上升的机遇和通道能够激发政府工作人员服务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人员奖励管理机制,即依据公职人员需求多样化的合理激励诉求,实现精神性、物质性、荣誉性管理因素等多种激励性管理因素之间有效协调与整合,给予尊重和引导,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包括考核评价、薪酬福利、监督考察、容错机制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强化。从教育引导来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而是回应和解答公务员心中的困惑;不是要求公职人员全能,提出各种不合理的要求,而是让公职人员能各司其职,做好自己岗位上的事情。

3.3完善服务设施

加强软硬环境建设,使硬件更硬,软件更软,软硬环境齐头并进。通过制度建设和平台搭建,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紧迫问题。构建一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政府综合服务体系,加入政务平台、移动客户端。以便于解决实体政务大厅做不到的环节,可以优化流程,缩短公众办理业务的时间。该政务平台由政府部门统一协调配合管理,实现政务数据共享,群众线上业务办理,简化办理流程,做到真正服务于群众。并且完善相关制度,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加快数字政府的建设。

结束语

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往靠拼资源、拼政策、拼消耗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政务服务、发展环境对于产业发展、企业落地更有决定性作用。全国各个地区都在强调优化营商环境,进入拼服务、拼环境、拼创新的新一轮竞争中,通过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就业创业,推动地方经济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春生.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优化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02):136-137.

[2]宋林霖,张培敏.以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路径选择———印度的经验,教训与启示[J].学术界,2020,(05):32-42.

[3]本刊评论员.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J].企业经济,

20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