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7
/ 2

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


南昊 李萍


咸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 咸阳 712046

摘要:城市绿色空间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陶冶情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之现阶段生态建设开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保障城市绿色空间规划设计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来看,在绿色空间规划与和谐性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根据相关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文献综述,首先分析了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的思路,进而就其规划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究,目的在于让绿色空间在城市中的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同时为相关规划设计人员与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各界对城市规划投入足够的关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强调功能性的同时,要求城市规划区域的和谐性及生态性。合理的绿色空间规划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的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场所,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在构建公园城市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 城市绿色空间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虽然我国城市发展迅速,但也表现出很多问题,其中,典型的问题包括交通拥堵、人口密集、建筑拥挤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通过绿色空间规划,可有效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绿色空间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1]

就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内容而言,应该属于城市地理学领域的知识,所以应该将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工作纳入城市地理学专业中。在开展绿色空间规划工作时,需要对绿色空间的规模大小、绿色空间特点等进行详细设计,同时还需要综合分析绿色空间对城市发展、社会经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只有做好上述工作才能规划好城市绿色空间,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城市规划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思路

2.1微观规划

在建筑的屋顶上修建生物栖息地,为鸟类提供栖息场地,还可以用于老百姓的娱乐休闲。例如,韩国首尔把屋顶修建成为了一个绿地区域,号召市民减少空调等设施的排放,在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同时,形成了一个小的生态系统。构建生态池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雨水以及污水的利用率,种植部分水生植物与河岸植物,同时考虑植物季节属性,与空间布局相衔接,构建四季常绿的环境系统。在挑选植物时,必须要关注不同品种之间存在的关系。挑选一些既可以满足生物多样化,又可以最大化的展示环境的植物。谨慎挑选外来的植物,减少有关植物病虫害的影响。

2.2 横向规划

本研究所述的横向规划主要是对城市中的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在开展城市规划工作时,必须对城市中的河流进行有效治理。水文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绿色空间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在开展规划设计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充分结合城市河流特征开展相关工作,在治理河流时,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在开展通道施工工作时,要尽可能地融入更多的生态理念,即可以将居民建筑、公共交通道路、铁路等设施进行融合,形成一个系统的生态链。在必要情况下,也可以引入一些生物物种,构建一个封闭的生态链。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更好地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提升城市生物的多样性[2]

2.3区域规划

在进行森林公园规划工作的过程中,要尽量降低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道路两旁的树木需要进行保留,如果要拓宽道路,需要将其放在林木群下。还可以使用一些凝固剂土质作为主路,在半林下设置人群休息场地。此外,还需尽可能地挑选天然的以及可再生植物。遵守相关的规则规定,选择当地乡土植物,设计规划人员还可以将废旧的厂区开发为绿色公园等,这样既合理高效地安排利用了土地,又增强了城市生态建设。

3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策略与方法

3.1优化规划思路

在针对城市绿色空间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应的规划思路进行优化,依照从整体至局部的方式,保证绿色空间规划的效果。

(1)城市空间规划

现代城市绿色空间的横向规划通常以河流为核心,基于水文现状调查,从而保证规划的合理性、有效性。对于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的区域,可通过植树种草、修筑防护坡等措施进行防范,例如可在河道两侧种植柳树、杨树、芦苇等,构建相应的生态驳岸,应对暴雨、山洪等恶劣天气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公路、居民区与绿色区域相连接,形成相对完善的生态链,促进城市地区生态化水平的提高。

(2)完善局部规划工作

对建筑顶部空间进行改善利用,增加屋顶花园,打造生态建筑,可以起到较好的屋面保温隔热作用,调节建筑内外的温差,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对城市整体而言,可形成良好的绿化景观,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的场所。在局部绿地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各植被间的相互搭配,挑选一些可展示环境同时满足生物多样化需求的植物。3.2 加强绿色空间构建尺度

需要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进行规划设计,充分了解城市污染情况、土地条件等。在现阶段社会各界广泛重视生态建设的状况下,规划设计师应该着重关注城市可持续的进程,利用实际元素,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生态系统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设计人员在挑选植物时,会更加关注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挑选一些既可以满足生物多样化,又可以展示统一化环境的植物。设计人员要遵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将生态理念融入设计中,合理科学的进行挑选植物,减少种间竞争几率,让所选用的物种可以充分的适应于当地的土壤以及气候,充分地考虑四季更替,不违背植物生长的规律,形成多变丰富的植物群落。这样一来就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城市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有效的降低污染。

3.3构建“点—线—面”综合生态景观

为了做好城市规划区域绿色空间规划工作,需要将微观和宏观环境进行充分结合,从而构建一个“点—线—面”的综合生态景观。每个位置的绿色空间构成了整个区域中的一个点,在规划时必须重视每个点的规划工作,这是构成整个规划区域的基础。不同的点在同一条线上能够构建一条线性的景观,在对线性景观进行规划时,需要考虑各点之间的相互配合与映衬。不同线性的生态景观构建了整个规划区域内的面生态景观,在面生态景观设计中,也需要考虑不同景观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如可以在林地种将乔木、灌丛进行结合,充分考虑场地特征,因地制宜地开展规划设计工作。

另外,在进行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时,还要考虑城市周边环境的补偿,加强城市与周边环境的交流,做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统筹,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统筹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总而言之,近些年来,由于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城市规划设计也着重关注生态与环保问题。城市规划设计需要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最初的环境基础之上,合理的规划布局,突出地域性。在绿色空间建设阶段,需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色彩、格调以及形态,进行低碳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海霞,王淑芬,孟菲,等.绿色空间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理——以南京都市区为例[J].生态学报,2020,40(21):7861-7872.

[2]张瑞雪.生态园林城市导向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20.

[3]蔡元惺.基于智慧城市视角探究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J].城市建筑,2020,17(15):51-52.

[4]赵晓龙,邱璇,徐靖然,等.绿色空间中使用行为与环境认知研究方法综述[J].风景园林,2020,27(3):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