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背景下少数民族儿童汉语阅读方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7
/ 2

全民阅读背景下少数民族儿童汉语阅读方略研究

勒吾子火莫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竹核乡幼儿园 四川省凉山州 616150

【摘要】 自2015年国家推出“一村一幼、一乡一园”建设方针后,四川省凉山州就紧随国家发展脚步,积极建设乡镇幼儿园,优化园区教学设备及条件,为凉山州3-6岁彝族幼儿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和机会。新时期“全民阅读”计划更是夯实了彝族教育基础,为少数民族儿童汉语学习提供了条件。本文以此为背景,探究少数民族儿童在国家政策、区域支持基础上,如何更好的培养汉语阅读兴趣,掌握汉语阅读技巧,以期推进“学前学普”战略的进一步深化,为少数民族幼儿教育教学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 全民阅读 学前学普 汉语阅读

近年来,随着“学前学普”和“全民阅读”计划的进一步推进,普通话在少数民族教育中已不在是一道难题。“一村一幼”的助力,更是让少数民族开始有了“学说普通话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但仍有部分家庭缺乏“学前学普”意识,导致幼儿汉语基础有所差异。那么,如何在全民阅读视域下更好的实施少数民族儿童汉语阅读方略,是当前亟需探索的问题,对此,本文从以下分析和论述中寻求答案。

一、全民阅读背景下少数民族学前学普开展情况及成效

1.少数民族“学前学普”开展情况

当前,少数民族在“学前学普”逐步深化背景下,已将全民学普通话作为少数民族教育教学的根本要求,并逐步渗透到各个阶段教学当中,且逐渐有了显著成效。例如,四川凉山州将“一乡一园、一村一幼”作为教育发展目标,实施“集中覆盖”策略,对分散、居住边远地区人群集中化,形成“学普”网格集中管理形态,满足各区域学前教育需求,以此提高少数民族学前教育水平,统筹规划并辅助实现地区精准脱贫。其中凉山州将集中区域设定“一幼多点”布局,并在“极少数”分散区域,加强教学阵地建设力度,全面实行集中管理、集中教育等措施,以此提升“学前学普”成效。

2.少数民族“学前学普”实际成效

凉山州在“学前学普”实践中,重点针对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整合与优化,其中师资队伍为幼儿学普软实力,相关部门鼓励教师“走出去”,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大多数教师都考取了普通话资格证,辅导员普通话通过了达到了92%。据凉山州检测数据显示:“某幼教点一年级学生语文平均分由开展学普前的38.60分提高到59.24分、数学平均分由47.43分提高到69.09分;二年级语文平均分由42.29分提高到52.70分、数学平均分由52.71分提高到72.2分[1]。”此外,三年来,试点共覆盖大小凉山地区20个县(市、区)的3996个幼教园点,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活动514场,培训辅导员159万人次。

二、全民阅读背景下少数民族儿童汉语阅读方略

全民阅读是我国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总署,以及中央文明办共同为贯彻落实党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全民阅读也是当下区域发展、文化融合、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对此,下文就针对不同环境、不同载体和不同参与成员,以及不同要素等,探究推进少数民族儿童汉语阅读的具体方略,以供参考。

1.丰富参与主体,构建“家园共育”少数民族儿童汉语阅读模式

在“学前学普”战略下,少数民族儿童汉语阅读成效已然成为社会各界都关注的话题,其参与主体除了幼儿园这一载体外,还包括社会主体和家庭主体,其参与成员包括教师、学生及家长等。其中教师作为“学前学普”的推广者和领导者,在实施日常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丰富参与主体,开展一些家长参与的汉语阅读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活动记录幼儿汉语阅读的案例和点滴,收集成册构建园本案例,以便在课堂中实施针对教学。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延展,给幼儿留家庭作业,如“大手拉小手学普”,鼓励幼儿与家长日常用普通话沟通;开展家庭汉语阅读打卡活动,引导家庭这一载体为幼儿汉语阅读及语言表达创造优质环境。对此,在创新“家园共育”的汉语阅读模式下,实现幼儿汉语阅读水平的全面提升。

2.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儿童汉语阅读及感悟思维

科学、合理、创新型教学方法,是培养儿童汉语阅读兴趣,形成发散性思维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为幼儿汉语阅读和学习奠定优质先决条件。例如,针对汉语阅读基础掌握而言,可以运用图片命名与词语翻译的方式,引导儿童在阅读中将汉语和母语(彝语)相互融合、对比,锻炼儿童词语转换能力,通过儿童词语转换反应时间的长短发现个体差异,自此再实施差异教学。再如运用词汇联想方法,设定“启动词”,引导幼儿快速说出与其关联的首个汉语词汇,以此激发儿童汉语阅读兴趣和探索欲,同时拓展思维模式。

3.重视汉语“听、说、读、写”的关系,划分教学重点

汉语语言教学中,阅读自然是一项重要的课程,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词汇积累、口语表达、习惯养成,以及文化探索的一种表现。其中“听、说、读、写”是语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因素,每一项因素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此教师在汉语阅读教学中也应当重视四者之间的关系,以阅读为目的的划分重点,将其他三项作为关联辅助要素进行教学,必然可提升儿童语言理解、表达和运用能力。其中阅读和视听是语言延续的根本前提,教师应注重儿童阅读强化训练,引导儿童掌握阅读技巧,认知并接受更多的阅读内容信息。只有“以读为本”打牢基础,同时“劳于读书、逸于说写”将听说读写相融合,才能使幼儿通过阅读拓展思维、开阔眼界,加深对汉语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总结

综上所述,阅读是汉语文化和语言教学的根本,对于少数民族儿童而言,汉语阅读也是顺应“学前学普”战略的基本要求。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儿童阅读能力,教师应当以兴趣为引、以方法为导,倡导儿童自主探索和学习,将汉语“听、说、读、写”赋予更深层次的关联意义。同时带领儿童创新思维、拓展课外阅读范围,为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榆.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推广0~5岁儿童亲子汉语阅读必要性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20(15):148-149.

[2]王晓曦,陶云.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少数民族儿童的转换功能缺陷[J].昆明学院学报,2018,40(05):54-59.DOI:10.14091/j.cnki.kmxyxb.2018.05.010.

[3]阿力腾古丽·卡开木.论如何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J].新课程(中),2018(03):192.

1] 朱榆.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推广0~5岁儿童亲子汉语阅读必要性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20(15):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