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7
/ 2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

朱振华 朱清秀 周海东

湖州市水文与水源地管理中心 浙江省湖州市


摘要: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土壤是万物生长的关键基础。两者都是维持人类社会的必要条件。如果发生水土流失,很容易导致土壤和肥料的减少,许多土壤将面临日益贫瘠的局面,无法用于农业,造成国家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我国水土流失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关注这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生态修复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1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特征

1.1多点、宽范围的特点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将进行大量的土方工程,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就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此外,偏远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将破坏地面生态平衡和固沙系统,容易导致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的破坏。此外,水利工程的建设很容易导致地面生态平衡和固沙系统的破坏。

1.2受损植被难以恢复

在水利工程设计设计进程中,需求进行建筑物等根底设施建造。这些构筑物的建造将永久性占用部分土地,导致土壤弱化、土壤肥力降低和水土保持功用减弱,对植被修复将发生很大影响。虽然生态系统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其速度较慢。即使采纳辅佐人工办法,也很难有用修复受损植被。

1.3水土流失方式多样

水利工程设计有多品种型,不同的生态系统会有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可能发生滑坡、滑坡等现象,乃至引发洪水、泥石流等灾祸。因而,水利工程建造中的生态修复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2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能的运用

2.1生态修复需因地制宜,同时制定人工辅佐

生态修复取决于自然自身的力气。生态修复的施行应具有完好的自然根底条件,并非全国一切区域都合适选用相同的方法。对于不同的区域,生态修复的潜在空间和技能方案会有所不同,因为许多植物的生长特性也不同,因而应因地制宜地采纳办法。此外,生态修复的施行只是依赖于自然的根底,不能达到理想的作用。这样,植被和自然环境就不可能彻底修复到本来的生态面貌。要运用各种先进技能和人工干预,提高生态修复的实效。因而,在实践修复工作中,不只要遵从因地制宜的准则,还要正确处理生态修复与人工管理的内在关系。我们不只要自行修复生态环境,还要采纳一些人为干预办法,彼此交融、彼此配合,以达到最佳作用。

2.2水环境生态修复管理

水环境被污染后应该第一时间进行修复,能够运用对生态环境有修复作用的专业化学试剂投放到河道中,对河道中的水进行人工修复。对水体的水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确认需求投加的修复剂的品种以及投加量。相关工作人员需求提早将生态修复剂配置完成,再由船只运送投加设施到河面上对污染水域进行均匀喷洒,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起到杰出的作用。

2.3优化边坡防护设计

在水利工程设计和建造进程中,边坡防护是要害,其设计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造的全体作用。在设计中,水利工程的护坡方法主要是混凝土面板护坡和浆砌石护坡。这种方式具有必定的维护功用,但不利于植物维护。因而,为了有用操控水土流失现象,在水利工程边坡防护中应尽可能选用喷植混合植被的护坡方法。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功用,为周围植物的生长发明杰出的空间环境,促进植物的正常发育,能有用按捺水土流失进程。同时,这种设计方法还能够扩大护坡的绿化面积,增强其观赏性,形成生态景观,对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4改善生态自然恢复系统

同时,在生态恢复过程中,生态恢复的效率会很低,这也会使生态恢复的效率降低,但是,如果生态环境的恢复速度超过生态环境的利用速度,生态环境就会不断恶化,这也表明,提高自然恢复速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为了提高水土保持生态自然恢复系统的系统性,必须加强各环节的联系,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自然生态恢复效率,这对农村水土保持事业也具有重要意义。

2.5重视小流域综合治理

流域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生态或水循环系统。以流域为单位开展生态修复工作,要充分分析和了解流域的水、土壤、生物等资源,把生态修复、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配置和调度紧密结合起来。以小流域为单位,统一设计,统筹上、中、下游,统一边坡、沟渠治理。针对不同类型的侵蚀地貌,采用合理的生态修复方法进行改善。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可以有效调节地表径流,起到一定的挡雨作用,为农牧林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应重视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以保持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生态环境优化进程,促进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6生态系统退化的恢复

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功能。处于自然状态时,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完善是关键发展趋势,将逐步形成完整稳定的生态系统。然而,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了生态系统的退化。其中,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程度起着主要作用,土壤侵蚀是生态系统退化较为典型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时,要注意加强生态系统退化的修复和治理,如建设具有截沙蓄水作用的综合防护设施,可以大大缓解水土资源的流失。同时,要以创造森林生态为核心,采用科学、合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综合运用各方面的优秀经验,设计针阔、草灌混交等多种造林方法,种植大量品种丰富的花卉、植物和树木,从而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2.7沿河生态修复技术

在沿江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过程中,应避免河流生态环境单一的问题。这种河流生态系统容易受到破坏。确保河流向多样性和多样化发展,确保河流的连续性和连通性,以便在受损后及时恢复。必要时,设置主河道、护堤等组合断面形式。如果施工条件允许,可提前设置季节性河道和护堤。

2.8污水水体预处理

部分居民和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可能会将生活和工程建设产生的垃圾排放到河道中,这对于河道将会产生很大的污染,所以相关的管理部门就要安排专业的人定期通过安装拦截网、使用特殊技术和设备对生态环境进行人工修复和调节等方法对河道进行清理,净化河道的生态环境。另外,只有经过净化达标排放的污水才能进入到河道内,因此,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进一步合作与处理等,加强污水治理工作,提升前期污水处理的有效性。避免因为大量污水排入河道之后造成严重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需要从污染源头做好控制工作。

2.9重视小型水土保持工程的配置

(1)在荒坡或耕地上修建截水沟或排水沟,阻断地表径流,清除多余的外部水体,减少对边坡的冲刷作用,使护坡施工效果更加显著;(2)在有水源分布的地区修建引水渠,在水源供应不足或无水源分布的地区修建水库和水窖,拦截地表径流,增加灌溉覆盖率,使更多旱地转化为灌溉地;(3)按照自上而下的处理顺序,先茅沟后支沟,在茅沟内逐层修建干砌石和浆砌石河谷,然后在支沟内修建浆砌石河谷和挡砂坝,以减弱洪水的影响,有效拦截泥沙,保护农田和交通。

结论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将造成巨大的生态破坏。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要重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选择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生态恢复技术,保持水土平衡,避免严重的水土流失。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做好监督预防工作,修复和改善受损生态环境,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伏文兵,王凯.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19):181-182.

[2]张瑜.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分区设置和修复[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9):11-12.

[3]陈维江.试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9,9(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