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研究

罗翔远

澳创国际工程设计(深圳)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建筑业的发展需满足人们的需求,还需与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相统一,以确保建筑业始终朝着人们需求的方向前进。框架结构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稳定安全性是影响整体施工质量的关键问题。当前,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的研究有利于建筑业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

建筑框架结构由纵梁、横梁和柱组成。在建筑框架结构施工中,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施工材料。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人们越来越重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框架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将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因而,迫切需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深入研究。

一、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概述

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为原料制作承重梁柱,轻质隔墙采用预制加气混凝土、浮石、蛭石等原料制成。这种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及大面积结构楼层,其原因为:①高层与大面积楼层施工对施工混凝土工程要求浇注量大、强度高、配筋量。②其技术是在浇筑房梁和楼板后建造填充墙体,以便用户能堆砌和拆卸填充墙,相对增加其实用性,并使其灵活支配空间。与传统建筑结构相比,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是抗震能力强。框架结构整体梁柱承载力及刚度均低于传统砖混结构,因此其水平位移速度慢,受力时会在纵横方向上扩展。该构件能在高层建筑中体现其特性,因此在抗震方面比传统技术性能更强。

二、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特点

如今,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建筑与人们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人均土地面积的减少,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建筑主要是中低层普通建筑结构,但目前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需要。目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多为高层和超高层结构,这种建筑结构优势越来越明显,这也给建筑工程带来了更多的技术挑战。其结构与一般建筑结构有很大的不同,需根据工程设计,针对重力荷载参数确定建筑构件及支撑尺寸等,使建筑结构能承受来自内外部的各种荷载。高层建筑层数越高,承受的荷载越大,受地震、风力等方面的荷载越强。在普通建筑施工中,只需考虑恒定承载值或少量的动载值,无需对建筑结构提出太多要求。目前,一些钢结构建筑框架对其支柱的尺寸及大小无特殊规定,只有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对模板等有具体的设计要求。

三、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现状

我国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具有发展时间长的特点,在现代科技不断进步过程中,框架结构的应用呈现出越来越广泛的趋势,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需得到有效的改进,在建筑工程高度逐渐增加背景下,传统框架结构已不能满足高层建筑施工需求。因此,在建设高层建筑时,应加强对框架结构竖向承载力和侧向承载力的控制,以提高建筑的稳定性,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此外,随着建筑项目建设规模的逐步增大,其高度也在不断增加。在设计框架结构时,有必要对风、地震等非线性荷载力的竖向分布进行深入研究,并且还应考虑框架结构的安全性。

四、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1、钢筋施工技术

①材料准备。钢材是建筑工程框架结构中常用的施工材料,在使用钢材前,必须在施工前期进行材料准备和下料等。同时,应根据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实际要求,合理剪切并进行弯折造型等操作。完成上述工作后,钢材应分类存放,材料端部应固定,严格物料领用制度与程序。对有特殊用途及储存要求的钢材,与施工单位沟通,提前订制。对于施工钢材,要做好现场仓储管理,确保材料无质量问题。

②焊接施工准备。在钢材使用中,涉及的主要施工作业是焊接作业。焊接钢材时,必须进行焊接试验,试验合格后,可逐点焊接。严格按施工图纸焊接,避免漏焊及错焊。焊接操作人员应做好充分的安全准备,焊接完后,应对焊接部位进行抽样检查,重点抽检容易出现问题的钢筋,确保抽检操作的专业性,及时发现及处理问题。

③放样与下料。钢筋放样下料时,应了解不同钢筋热胀冷缩系数,并根据钢筋性质,留出合理的施工放样及下料空间。在钢材的二次加工过程中,其体积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合理地预留空间。以材料受弯总长为标准,若长度小于24m,预留量可控制在5mm左右。若总长大于24m,则需将预留量控制在8mm左右。对于材料放样及下料,应密切注意材料的收缩及膨胀。设置预留空间时,应了解框架结构中钢筋拱起及收缩变形的实际情况,以确保合理预留。

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①基础模板安装施工技术。模板施工前应进行垫层施工,垫层施工完后,应测量水平基础,测量标准是轴线,在测量过程中,测量员应使用基础的平面尺,测量的主要对象是每个需要的边线,测量时应标出暗柱角,为模板的安装固定提供支撑。在此基础上,安装模板,第一步是固定材料支柱,通过标记号的暗柱角,可更科学地固定,能满足工程施工对模板硬度及稳固性要求。此外,还可不断提高模板承载力。安装基础侧模时,施工人员需加强安装角度的控制,确保垂直角度合理。在整个安装过程中,应注重安装偏差,根据工程标准要求,安装偏差需控制在3mm以内。模板安装完后,应处理模板与垫层间的缝隙。一般使用水泥砂浆进行密封处理,其目的是避免漏浆。模板安装应保证边线顺直,模板上口应校直,采用通线校直。

②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在这一施工中,要将立杆立在坚固平面上,因它是支撑整个建筑结构的关键,所以在施工完成后,必须确保其在能承受荷载后不会被压垮。一旦该步骤不符合标准,下层支撑构件将不能去除。必须先固定好前一个,然后才能执行后续步骤。因此,它将影响整个项目的施工,延长工期,增加成本。因此,主体结构模块的施工需严格按相应规范进行。

③拆除模板。拆除模板时,也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必须先拆除后续立起模板,最后拆除先立模板;先拆除承重少或无承重模板,后拆除承重大模板。此外,需注意的是,模板拆除后,需立即将拆除的构件运送出去,以免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

3、混凝土工程技术。对于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中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首先,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符合工程施工标准要求。同时,施工企业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的科学配比,以提高其强度。减水剂的加入会影响混凝土成本,因此必须合理控制减水剂用量。其次,在混凝土制拌完后,实际施工时,对混凝土的运输有很多要求。施工企业一般采用专业泵运输设备,这样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混凝土材料发生变质和缺漏。此外,由于混凝土本身存在一定泌水性,必须保证二次压抹前混凝土运输时间满足正常范围,以免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混凝土工程施工完成后,还应加强混凝土结构的养护,采取合理措施对混凝土进行降温保湿处理,并加强对外部环境温度的了解,使混凝土结构得到很好的养护,达到最佳硬化状态。另外,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还应控制工程浇筑厚度与时间,做好相应的混凝土振捣处理,加强施工监理部门的质量监督,及时发现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有效解决,提高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

总之,当前框架结构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应用广泛,已成为最主流的施工形式。框架结构在建筑项目中的使用具有构造荷载增加,需承载其它外力也会持续增加的特征。因此,为保证框架项目施工质量,要从框架结构施工的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规避施工缺陷,提高工程质量,以促进整个建筑业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广民.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13):135-136.

[2]周婷.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研究[J].居舍,2018(33):39.

[3]张晴.探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1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