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参与在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群众参与在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蔡政

昆明伽略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云南省 昆明市  650032

摘要:继十八大、十九大之后,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沙漠化治理以及坡耕地建设等水土保持方案规划和设计被提上新的议程,新时代下党和国家对水土流失的治理越来越重视,治理理念更新颖、方法更先进,其中最为特色的治理理念是全民融入水土保持治理中,加大对水土保持治理的宣传和力度,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意见,倡导"全民参与、共同治理"。因此我们要在水土保持坡耕地项目建设中,紧密与群众结合起来,大力宣传水土保持项目力度,认真听群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共同进行坡耕地项目建设。

关键字:群众参与;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

引言

坡耕地是指分布在山坡上地面平整度差的旱地,一般是指坡度在6—25度之间的耕地,超过25度的称为陡坡耕地。坡耕地的最大危害是无法保水、保土、保肥,农作物产量低下,侵蚀后还会对其下部地区造成污染。坡耕地耕种面积越大,水土流失也越大;坡度越大,危害越大。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因地制宜地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于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等具有重要意义。

群众参与在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是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契机,组织公众参与,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综合治理,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通过群众参与治理,坡耕地等重点部位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改善,人为破坏水土保持设施行为得到遏制,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维护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提高公众对项目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从而使公众在积极主动的前提下与政府共同推进项目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群众参与在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中的作用

群众参与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有利于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项目的选择都是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的,体现了群众意愿,可有效激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热情;有利于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没有承包商的利润,管理费很少,税负也降到了最低,群众就地取材,减少了建设成本,老百姓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做自己的事,可有效防止跑、冒、滴、漏等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劳动取得合理的劳务报酬受益;有利于防止项目建设中的腐败现象,公开、公正、阳光操作是新建管机制重要组成部分。群众参与在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能最大限度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群众随时掌握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抑制腐败现象的产生;有利于树立政府“执政为民、勤政廉洁”的形象,转变了政府的职能,真正用民主的方式实施民生工程,达到干群关系融洽,广大移民群众相信政府,信赖干部的良好效果。

1.1推行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群众参与式,解决了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投工难的问题,从根本上调动了项目区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推行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群众参与式,让群众参与到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验收、管护等各个环节,增强了项目的透明度,增强了群众的监督意识和对工程建设的严肃性的认识。

1.3推行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群众参与式,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实施、群众参与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新格局。

  1. 群众参与在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中的做法

2.1强化事前宣传和调查,充分尊重民意,扎扎实实搞好前期工作

(1)开展宣传

在小流域边界初步划定后,立即开展发动社区宣传,通过宣传发动,使项目区农户对项目的目标和原则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和认同,并在项目区建立对项目的拥有感和主人翁意识,明确农户在项目中的利益,帮助农户考虑自己在项目中的责任和义务。宣传发动采用三种主要形式,分别为:召开群众参与式现场会议、入户访谈、村内或田间地头随机访谈等,以视频、同类工程实施后效果照片、宣传小册、宣传单以及口头讲解等材料、方式,对工程涉及的村委会农户进行了参与式规划设计的相关宣传调查。宣传以流域内重点和典型农户为主进行走访和调查询问,对田间、村内农户随机抽查,采取问卷、座谈、入户访谈,认真介绍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布置、标准等,充分了解调查农户基本情况、现状存在问题及制约其生活水平提高因素等,分析问题原因。并听取和记录群众对本项目的期望、意见和建议。

(2)问卷调查

根据规划小组除进行专业的图斑调查和流域范围内的耕地资源、水资源、水利设施、生产道路等社区资源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外,应对现状作物种植结构、种植习惯进行走访,绘制“农户生计季节图”展现流域内作物耕种时令和农户全年劳作农忙情况,同时就工程涉及村委会村小组的贫困问题进行了走访调查,并绘制了贫困问题分析图和表。在此基础中,规划小组在野外现场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分析,与图斑所涉及的农户一起讨论协商,提出现场规划意见,最终拟定规划方案。

2.2以村民为项目实施主体,大力创新工程建设管理方式

根据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水保〔2013〕442号)、《云南省水利厅关于在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建设领域开展村民自主建设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云水保〔2015〕47号),创新以下工程建设管理方式。
(1)根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特点,可以由受益区群众自行建设完成的部分,项目可直接由村民自建。项目实施区域所在的村委会是村民自建项目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监督理事会、协调建设条件、审查账务、制定落实管护制度等。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不得参加项目理事会。 项目实施主体为“理事会”,理事会由项目区受益群众代表组成,成员个数原则上为奇数。

(2)“理事会”作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责任主体,受村民代表大会委托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对工程建设管理负总责。理事会成员推举产生理事长,理事会作为项目法人,接受项目主管部门监督考核。根据工作需要理事会可设立后勤保障、工程技术、财务报帐和质量监督等工作小组,各小组成员原则上不得交叉任职。理事会各小组相关成员要定期会商通报工程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和困难,提出下阶段的目标任务等。工程建设涉及施工队伍选择、苗木采购、工程阶段验收、财务报帐等重大情况的,理事长需召集理事会全体人员集体讨论,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由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表决通过形成决议。理事会属于非常设机构,项目竣工验收后自动解散。在理事会选举过程中,要求县水务局全程录像。

(3)工程的建设方式由理事会自主选择,建设方式应向村民公示。村民能够自行建设的项目,可按规定不实行公开招标,由理事会组织村民自建,并按照当地劳务工资支付报酬;对工程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由理事会聘请相应资质的工程师实行技术发包,组织村民自建;对村民无力施工的项目,由理事会组织公开招标建设。

2.3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和资金使用全过程公开透明

(1)理事会要建立健全和完善项目公示、集体会商、技术标准、质量监督、施工安全、财务报帐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工程建设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资金管理实行公示制和县级报账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理事会要根据工程进度,定期张榜公布工程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将项目明细支出在村内公示,公示7天无异议后,对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设内容按县级报账制报账。村民劳务工资经公示后,凭发放名册直接纳入工程投资报账,打卡发放。发包项目公示发包过程、评标人名录和中标合同,公示无异议后由理事会报账。村委会要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共同听取、审议理事会财务支出。

(3)县级财政部门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对照财务报帐有关规定,待支付凭证经相关人员审核签字后,将资金拨到工程实施乡镇相关专户。

(4)乡镇财政部门要对照工程量清单和资金发放清册,将资金逐一拨到或发放到施工农户的卡上或手里,分村、分项目设帐,建立清楚明细台账。

2.4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确保村民取得实效

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管理涉及部门多,参与人员广,协调难度大。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统筹协调,密切分工负责和分工协作,确保村民自建取得实效。

3.结语

在水土保持坡耕地综合治理中加大宣传力度,让项目区的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进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减少土壤侵蚀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持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并强化对项目工程的管护意识,正确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项目工程的管护工作,保证项目效益的长期发挥。


参考文献:

[1]石祖述,徐溧伶.织金县公众参与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12,(2):9-10.

[2]尹迪信,余道云,陆裕珍.贵州省坡耕地参与式治理项目中农民的主动参与问题[J].贵州农业科学,2003,31(5):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