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地理的劳动教育实践手册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基于初中地理的劳动教育实践手册设计研究

兰世鹏 庄三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2020年3月,中央组织研制《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并在7月出台了配套文件《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使得如何更好的开展劳动教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初中地理与校本劳动教育活动进行整合,以校本实践手册的设计为落脚点进行研究。经过梳理现有劳动教育与初中地理知识的契合点;劳动教育活动整合;确立实践手册编写思路等步骤最终完成实践手册的设计。以期使得劳动教育有更系统的知识支撑,也同时提升地理教学的效果,为劳动教育的开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劳动教育;初中地理;实践手册


一、研究背景

2020年3月,中央对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制度进行了系统设计,组织研制《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以下简称《意见》),并在7月出台了配套文件《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明确劳动教育总目标及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的课程设置、内容要求和考核评价办法,形成劳动教育体系。《指导纲要》则面向教育系统,特别是学校,明确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加强劳动教育实施指导。

为响应国家“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的要求,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研究出台了相关行动方案,发布《金牛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清单(试行)》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包括目标、项目、场景、评价清单四大板块,着力破解区域劳动教育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

但是笔者发现,现行的劳动教育课程和课堂教学是割裂开的,并未发挥劳动教育的最大效用,从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角度,从学科教育的角度,有以下几点问题可以通过初中地理教学和劳动教育的结合给予解决:

1.目前劳动教育“手脑并用”未落实。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指导纲要》中对于劳动教育基本理念的解读,劳动教育要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要求劳动教育要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通过对目前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进行观察发现,目前的劳动更多的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只是简单的挖地、清洗、喂食、采摘等机械化的劳动,身和手参与了,但心和脑未并用。

2.目前劳动教育年龄差异化不明显。

《指导纲要》对各学段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和规定,从劳动的种类和广度上对各学段进行了区分,同种类的劳动教内容,对不同学段有不同深度的要求。但是通过网络新闻搜索和文献研究得知,无论是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开展着大量相似的劳动教育活动,活动难度没有进行学段或者年龄的差异化处理。

3.劳动教育活动缺乏比较系统的知识支撑。

劳动教育不是新的科目,也不是单一的科目,而是一门综合实践教学科目,需要在劳动过程中融会贯通学科知识。以劳动种植课程为例,除了简单的种植劳动以外,并没有建构起地理与种植劳动相关的学科知识整合,学生为劳动而劳动,并没有理解劳动背后的科学知识。

  1. 基于初中地理的劳动教育课程整合过程

  1. 梳理现有劳动教育与初中地理知识的契合点

以学校已经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为基础,进行内容细化,将具体劳动环节与地理学科知识点进行对应梳理:

劳动教育类型

现有活动

内容细化

对应知识点

日常生活劳动教育

美食制作

世界美食制作

传统美食成因分析(人类活动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产劳动教育

蔬菜、水果种植采摘

养鱼养鸭

菜园规划

果树成长记录

鱼鸭生态构建

地图

气温、降水的测量与统计

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服务性劳动教育

志愿者服务

垃圾分类回收

自然资源


  1. 劳动教育活动整合

建构劳动教育课程的关键在于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整合,这是劳动教育课程由边界课程走向跨界课程的重要环节。从知识的内在结构来看,课程资源包括表层知识、逻辑形式与价值意涵三层结构。[4]因此,基于初中地理的劳动教育,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整合,首先找出劳动教育活动中涉及的地理知识,然后在劳动实践中融入地理学科的思维方式,即综合思维。最终通过基于初中地理的劳动教育让学生具备环保观念和人地协调观。

  1. 基于初中地理的劳动教育实践手册设计

  1. 劳动教育第一课(我是小小规划师——制作种植园地图)的设计

这一课与初中地理地图一小节的学习密不可分,除了让同学们学习地图三要素的知识,种植园的规划这一现实场景为知识的应用提供了完美的支撑。首先利用卫星照片确立种植园的范围,然后让学生进行班级分配,并完成作图。而作图的前提是需要进行实地的测量。作图后还需要去让老师和同学进行确认和辨别,最后挂出进行展示。整个活动和传统课堂单纯的讲解和识图相比,层次更加丰富,体验感十足。

  1. 劳动教育第二课(我是小小农夫——选择种植品种)的设计

第二课首先让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种植的植物,看似自由的选择,但是当同学们通过资料查询之后会发现,不论什么植物的种植,最终影响它们的都是地形、气候、土壤、光照等自然要素。这些就是影响农业的自然要素。而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归纳而得到的结论,其接收情况要远远好于老师讲述。

既然气候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那么第二步就要让同学们进行测量和了解本地的气温和降水,此时再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知识就顺理成章了。当然由于学生作息的影响,不能严格按照科研测量的读数时间,但是可以让学生从原理上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数据来源,并且获得一些数据用于绘制统计图表。而统计图表的绘制又为看懂气温降水图,了解气候特征气候规律打下基础。最终让同学们结合成都的气温降水图分析自己所选的植物是否适合在成都生长。

  1. 劳动教育第三课(我是小小农业专家——解决种植问题)的设计

第三课重点培养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植物种植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实际问题,急需解决。这是对劳动的深化和细化。

所有的农作物都必将面临灌溉和自然灾害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学生都是定期拿水壶去给农作物浇水,暑假暴雨期间对农作物无任何看护和预设保护。这就是机械化的劳动,没有思考的劳动。等真正出现问题时,通常只有接受后果,毫无办法。所以当前的实践手册设计,就是基于已知的地理知识——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人均水资源的缺乏,旱涝灾害是季风气候常引起的灾害等,来提前预设问题,并通过科学的分析达成合理的预案。

  1.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依托于成熟的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有统一的教材作为参考,有适合于初中生思维层次的知识点做支撑。再在此基础上,结合已经开展多年的劳动教育活动内容,进行校本化的应用。使得校本化实践做到有理论依据,有材料支撑,有活动落地。研究最终会形成系统的校本化实践操作手册,一方面,让劳动教学的开展变得步骤清晰,让学生的劳动具有可参考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充足的实践样本和鲜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透彻,对地理思想的感悟更真切。本研究成果将为学校的“七彩教育”体系添砖加瓦,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学校的教育课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

http://www. 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7/15/content_5526949.htm

[3]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金牛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清单(试行)》[EB/OL].

http://www.jinniu.gov.cn/jinniu/c107574/2020-05/25/content_d33c4401c8cc44039665b2758d66c3fb.shtml

[4]林克松,熊晴.走向跨界融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认识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2):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