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发展互相促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发展互相促进

朱航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4

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充电设施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因此,要想推动新能源汽车实现更好的发展,关键点之一就是创新与完善相关充电配套设施,促进新能源汽车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应扩大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范围,最终推动新能源汽车走向良性、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充电;发展

随着温室效应、臭氧层稀薄以及自然灾害等情况的逐渐恶化,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能够降低环境污染,转变生态环境,各国均在大力开展绿色发展战略。其中,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研发,属于减少污染源排放、降低非可再生能源消耗的主要方式。建立充电设施,制定相关标准等,逐渐演变成了社会关注的重点。

1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发展

1.1国内现状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构建,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新政策,为电动汽车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促进了充电设施的建设。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公共充电桩数量已达80.7万个,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动汽车以及充电设施的发展,政府制定了多项政策规范引导,加速了充电设施建设步伐。充电标准、充电接口、充电桩和电动汽车的通信协议标准等的制定,更是为充电设施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1.2国外现状

美国新能源汽车数量处在全球前列,有关技术和充电设施建设也在世界领先的位置。为了能够促进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发展,美国制定了许多策略,如将智能电网作为基础,对充电设施进行布局,同时向企业构建充电桩提供鼓励和引导。并且,在充电桩建设方面,除了联邦政府补贴之外,各个州也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制定了相应的补助政策,充电设施建设速度加快。日本也属于汽车大国,2010年就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十分重视电动汽车和充电桩等的建设。2015年完成了预计2020年完成的目标,构建了近6000个快速充电桩,16000余个普通充电桩。

2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发展策略

2.1完善智能充电配套政策

想要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就要对智能充电的配套政策进行不断完善,制定规划化的标准,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网络智能控制系统采集的信息提升充电管控方案,以此来解决充电慢、充电难的问题。同时也确保新能源的充电安全以及尽力提升电池寿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用户提供经济、便捷的充电服务。

2.2创新发展路径

一方面,错峰优化利用存量。摸清充电基础设施存量资源和利用情况,安全有序错峰盘活社区、园区、机关事业单位充电基础设施资源,化解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融合加快建设增量。与城市规划体系融合,实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用地、交通组织、电力保障等要求与城市、交通、电力等规划相衔接。与既有停车资源融合,严格落实停车位配建要求,因地制宜挖掘建设空间,盘活城市闲置地、边角地、绿地等非停车位的国有建设用地资源。与新建建筑融合,使充电基础设施配建成为设计、施工建设和工程验收各环节的重要指标。与城市老旧小区改造衔接,以土地政策为核心、市场竞争为原则,解决要素保障等客观约束造成的布局难问题。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坚持城乡并进,以政策保障为基础、适度超前为原则,解决收益水平等经济压力造成的布局慢问题。

2.3建立智能充电网系统

智能充电网络需要通过收集充电数据、能源信息、设备状态、物联网等信息进行融合,然后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把新能源汽车的各个数据进行评估,建立一个人、车、电相结合的网络运营平台。首先,把传统的用卡计费方式转变为网络平台付费方式,以解决不同运营商的通用问题。其次,通过网络系统的建立可以保障充电安全,确保建立能源互联、开放互通的智能充电网络。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可用充电桩进行查找,减少盲目寻找和排队的时间,从而增加公共充电设施的利用率。最后考虑到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如果对电池指标出现异常无法提前诊断和预警,则会导致电池消耗过快,寿命变短。通过网络互连数据分析对充电相关标准及模块进行评估和电路控制保护、谐波抑制、电池状态监测、充电设备主动保护、电池安全预警、安全充电评估等技术进行创新优化充电模式。实现充电基础设施与网络监管协调发展,促进智能充电监控系统的优化。

2.4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控制系统的设计

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通过运充电控制模块对汽车充电的电量、付费方式、车辆信息、充电接口、控制状态等信息经过AP传到控制中心进行数据采集与管理,然后通过控制系统对充电过程进行管理。智能充电系统的设计与完善是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兼容性、适应性的关键方法,也是确保智能充电系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2.5人才与创新

人才是创新的动力核心,地方政府应出台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有关研发和高端技术人才引进举措,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提供保障性住房及科研经费,加大科研成果奖励力度,加强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各大高校、科研机构掌握的前沿核心技术,并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促进科研成果转换。注重充电电池、无线充电、超大功率充电、小功率直流充电、群充电、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充电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对运营时间和活动区域较为固定的车型探索采用换电模式等。

2.6创新监管方式

坚持底线思维,严格制定充电基础设施安全准入标准,建设安全运行检测平台,构建社会机构、消费者、企业等多主体互动的综合管理体系,积极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实现运行监测、故障预警和远程诊断等功能,确保充电基础设施安全发展。建立强制保险制度,防范化解权责纠纷潜在风险。以运营平台为抓手,科学构建充电企业运营服务考核制度,完善充电企业进入和退出动态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提升充电基础设施综合利用效率,防范“僵尸桩”风险。

3结束语

新能源汽车应与充电设施进行同步建设,才能满足使用与发展需求。新能源充电桩成为我国未来基础设施的重点,旨在贯彻落实低碳环保的发展战略。虽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前景可观,但建设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对充电设施项目进行合理设计,并不断提高设计水平,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湛清,金敏燕,王志威,姚朗泉,梁佩瑜.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发展问题研究——以湛江市为例[J].汽车实用技术,2021,46(20):234-236.DOI:10.16638/j.cnki.1671-7988.2021.020.061.

[2]李银银,刘枫,王聃轲,罗世唯,刘付洋.基于数字调节增量补偿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测试电源方法与装置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21,46(18):6-10+14.DOI:10.16638/j.cnki.1671-7988.2021.018.002.

[3]方曦,张莉萍.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技术预测分析——基于生命周期和国际专利分类号[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08):148-155.

[4]左勇翔.甘肃省普通干线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质量与市场,2021(06):119-121.

[5]苏宇锋.农村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的技术——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安装与维护》[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