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路径

艾亚楠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濮阳 457000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素质教育下辅导员也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文章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定义进行分析,探讨新时代辅导员队伍现状,探讨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关键字: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能力提升

引言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队伍中的骨干力量。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落到实处,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迫切要求。高校辅导员不仅仅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更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道者。立足新时代,以政治标准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

1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定义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在本质上是一种主观能力,对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定义,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来看。第一,主观见之于客观。从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和完成的任务来看,辅导员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学生。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日常管理活动和成长成才指导是其主要的工作任务,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中具备良好的政治涵养、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所以,在这个角度下,辅导员职业能力主要体现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第二,主观影响客观的实践活动。从辅导员自身来看,职业能力需要在客观实践活动中运用和体现,但同时职业能力的习得和应用还不能脱离主体的存在,这也就意味着职业能力会受到主体自身的影响。辅导员自身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职业能力时,会受到个性心理品质和主体实践经验的影响,比如,拥有同等知识水平的辅导员,个人心理素质以及实践经历的不同,会导致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就是说开展学生工作中会受到主观能动性因素的影响。这是辅导员在工作中职业能力的另一种体现。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两个维度我们得知,辅导员职业能力与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和自身有着密切的联系。

2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分析

2.1日常管理能力存在问题

辅导员工作涉及到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新生入学、资助工作、评奖评优、党团建设、困难认定、班级管理、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新生入学、资助工作、评奖评优、党团建设、困难认定、班级管理工作都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也有相关的经验可以借鉴,经过系统的培训,辅导员可以很好地完成[3]。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更个性化,对辅导员的工作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要深度认识毕业生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还要了解不同毕业生的性格特点和特长,根据不同毕业生的情况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调查显示,辅导员对毕业生指导的能力相对薄弱。这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程度不高、稳定性不强等有关。

2.2角色定位不清,队伍稳定性差

大量的调研数据显示,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设置的学历要求是研究生。这些研究生在担任辅导员工作以后,发现自己的日常工作时间被处理各种零碎事务占据,能用来进行教科研的时间少之又少,和自己同期进校的研究生在进入教师岗位后,拥有充足的时间去申报项目、撰写论文、参加教学竞赛等,对比之下难免心理落差较大。诸多内外因素,导致辅导员队伍思想不稳定,职业归属感不强,职业自信心不高,职业认同感较低,职业发展前景不明,工作热情降低,很多辅导员在工作几年后选择转岗或跳槽。因此即使高校再怎么强调思想政治骨干队伍的重要性,也无法增加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和认同感。辅导员岗位人才流失多,缺口大。

2.3高等教育功利化,部分辅导员师风受到影响

当代高等教育逐渐呈现出功利化,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同样在此过程中出现弱化,其主要表现为信息网络全球化的到来,不仅让价值观变得多元化,还让部分非马克思主义观盛行,这些观念对辅导员履行职责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一些辅导员受到这种思想的冲击,逐渐忘却初心,急功近利,贪图享乐,将追求利益放在最首位,功利主义观念不断冲击社会传统的价值导向。

3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路径

3.1提升辅导员政治认同和思想政治引领力

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首要的就是确保和强化辅导员的政治认同,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升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力,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传递给大学生,获得他们的心理认同和价值认同,并转化为外在的行动。辅导员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以及培养人的目标都是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目的而服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决定了辅导员必须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认同,才能用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思想觉悟去言传身教。

3.2加强科学管理

第一,理论培训是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首先,培训内容要尽可能丰富多元,涉及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等。其次,培训内容要尽可能的与时俱进。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明显的政治性,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用先进的理论知识充实头脑,时刻明确自身的工作方向。最后,培训形式要多样化,比如,沟通培训、学术沙龙、经验分享等。第二,构建交流平台。除了辅导员校内之间加强沟通交流以外,可以在各高校之间开展交流,同时,高校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辅导员“走出去”,开展高校之间的优秀辅导员经验交流会、交换合作、挂职学习等,从而获得解决工作问题的新办法。

3.3完善辅导员激励制度

高校要根据校内实际情况和辅导员的职业教学情况构建出一个完善的辅导员激励制度,鼓励辅导员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辅导员的教学管理能力。若想建立这一激励机制,第一,需要建立完整的评价机制,要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发现自身职业素养存在的不足之处,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第二,完善校内培训机制,学校除了借鉴于和其他学校辅导员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鼓励和相互学习之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来全面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

3.4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

由于目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程度不高、稳定性不强等原因,导致辅导员职业能力还有所欠缺。队伍建设的前提是有完善的准入机制,要制定严格的准入机制,明确辅导员招聘的条件,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性。同时,要完善相应的晋升机制,各高校应明确辅导员职称评定的部门,保证辅导员晋升渠道的畅通和晋升机制的正常运转,提升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对岗位的认同感,保障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增强辅导员工作的成就感,高校应该加强辅导员的薪酬激励机制,按照多劳多得和能者多得的原则,拉开辅导员之间的薪酬差距,为表现突出的优秀辅导员提供游学、访学机会。其次,要进行精神上的激励,让优秀辅导员作为队伍的领导,尊重辅导员的个体需求和发展意愿,关注每个辅导员的职业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辅导员职业能力是高校当下越来越关注的话题。通过上述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问题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工作亟待创新和改进,对此还要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科学管理,完善辅导员激励机制,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王秀勇.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定位与职业能力提升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26—133.

[2]农春仕.工匠精神融入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J].江苏高教,2020(10):115—118.

[3]林伟毅.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现状及提升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