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王海培

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  830000 

【摘要】我国区域辽阔,经纬跨度比较大,地质环境比较特殊,每个地区的地貌特征差异性也比较大,地势起伏较大,所以地质灾害频频发生。除了地理原因造成地质构造复杂以外,对于水资源过度开发也容易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灾害一旦发生,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同时也会对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打击。本文主要介绍了水文地质因素对于地质灾害的影响作用以及具体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后续的水文地质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文地质;地质灾害;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得愈发广泛和深远,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例如近些年来部分地区因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常有发生,这些地质灾害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水文地质因素的研究对地质灾害的防范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1. 水文地质的概述及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水文地质因素是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核心因素,因为地下水的运动与规律比较复杂,所以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比较困难。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深入的了解水文地质,只有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之后,才可以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更多人遭受到地质灾害。基于此,以下从几个方面简要的介绍一下水文地质的概念以及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1.1水文地质的主要内容

水文地质包括地下水的各种运动与变化,在岩石孔隙,溶洞等地质空隙中都储存着十分丰富的地下水。地下水在整个水资源当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并且具有很强的蓄水能力,我们日常的农业用水以及生活用水大都源于地下水。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地下水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一些不良的因素可能会导致地质发生沼泽化,从而造成地下水污染。地下水的运动变化十分复杂,受地形地貌、岩土层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比较大,地区差异性明显。地下水是自然界水循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系统,一般存在于地表以下的岩土层空隙当中,主要为自然降水以及地表水的积累,最终一般都会流进湖泊,沼泽,河流以及大海。当前部分地区地下水开采过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工农业污染,致使地下水质恶化,所以我们应当适量的开采地下水源。

1.2水文地质因素会引起地基变形和地面沉降

从整体上来看,一般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在山区或高原一带,所以在日常活当中,我们也要着重的对这些地区加强灾害防治工作,针对这些必须开展一系列的防范措施,通过这样的方式尽量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很容易造成地基变形,当地基岩土体为填土,淤泥质土的软土时,地下水升降会在地基中出现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很容易造成地基变形或者是基坑坍塌,这是土体本身力学性质比较差导致的。软土层工程性质不好,具有孔隙较大,压缩性能比较高,强度低的特点,土体在受到地下水浸泡以及外界震动之后,其工程力学性质会下降,这会使沿土体原本的强度大大降低,地基和基坑稳定性也会下降。所以在软土层上面进行施工,很容易造成建筑地基不稳,为后续工作埋下很多安全隐患。水文地质因素也会造成地面沉降,在生活当中,倘若大量开采地下水,就会造成地下水的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充就会发生失衡现象,从而引发地面沉降。

1.3水文地质因素会引起砂土液化和海水入侵

水文地质因素很容易引起砂土液化现象。在地震发生时,饱和的细沙土和疏松粉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遭受到破坏,这就很容易造成砂土液化。在震动力的影响下,饱和的沙土结构会变得越来越紧实,同时会使空隙间的水压得到大幅提升,最终出现砂土液化的情况。在液化之后砂土会不断的从上往下流动,这样会对地表下的岩土层持续的施加压力,倘若上层的液态沙土层呈局部集中状态或是土层过厚,就会造成垂直方向地质结构发生坍塌。除此之外,地下水资源开发过度或者水平面急剧上升很容易造成海水入侵沿海地区,尤其是在滨海平原一带的区域。海水入侵之后,不仅会造成滨海含水层水质咸化,同时也会导致一些淡水水源无法继续使用,会致使滨海一带的地区严重缺乏淡水资源。水文地质因素也会引起煤矿体构架发生坍塌,影响整个区域地下水的流向,对煤矿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危险。煤炭矿层一般含有大量的碳酸盐,矿层上部的土层又相对疏松,倘若该地的地下水频繁涌动,那么矿层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力,矿层底部土层的强度和韧度都会持续下降,最终会造成矿层坍塌。

  1. 加强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影响的具体策略

地质灾害受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水文地质因素的研究,充分的了解其发生的规律,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可实行的防治措施。以下从几个方面简要分析加强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影响的具体防范措施。

2.1保护地质环境,避免人为破坏

增加植被的覆盖率能够有效的保护地表。地面上的植被一旦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就很容易受到雨水的冲刷,造成地表水土流失,进一步使得地表结构遭受破坏。通过人工种植绿色植被,可以有效的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改善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同时,大面积的植被可以有效的抵挡风沙,加固水土,修复水文地质环境。农业与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水应当进行污水过滤,净化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到田间、地下水或河流当中,防止水循环系统发生破坏,减少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受到影响发生变化,从而有利于地质灾害的防范。

2.2严格进行监控,树立预防意识

政府与有关部门应当充分的认识到水文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应开展一系列的举措来加强对水地质环境变化规律的把握。同时,相关部门可以开展水文地质监测以及保护工作,加强监控力度,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建立完善的监控管理制度,建立全方位的监管,避免出现监控盲区,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除此之外,监控设备也需要注重日常的保养与修复,一旦发生故障要及时的进行维修。工作人员在监控过程中也要认真仔细的规范操作,尽可能的避免人为失误情况的发生。相关部门做好防范工作,建立应急方案,完善监控制度,真正落实监管工作,这样有助于及时发现水文地质的异常并采取解决措施,进一步从根源上治理环境问题,减少灾害的发生。

2.3合理开发资源,注重灾后救援

我国的地下资源十分丰富,但是近些年来过度开发所引起的地质灾害频频发生,由此,我们应当注重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满足正常的生活用水与农业灌溉即可,这样不仅能够维持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使地下水循环系统保持平衡。倘若发生地质灾害,我们应当注重灾后的紧急救援,救援人员需及时赶赴现场进行施救,这样有助于将影响范围降至最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定期的进行地质灾害紧急救援培训与演练,提高人们的害应急处理能力,尽最大可能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从而达到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志宇.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 世界有色金属,2020(1):226,228.

[2]王立武. 新形势下水文地质因素对于地质灾害的影响探讨[J]. 中国金属通报,2021(23):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