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子女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呈现与解决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随迁子女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呈现与解决路径

陈文泉

甘肃省榆中县和平小学 730101

摘要:现阶段,随着流动人口家庭流动明显增强的情况下,随迁子女的数量亦不断增加。相较而言,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处境要好于留守儿童的处境,但是,作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他们仍面临着教育上的困境。如果仅聚焦于家庭教育问题则会发现,目前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集中体现为家庭教育投入不足,具体表现为家庭的教育能力不足、家庭教育时间投入不足,以及家庭教育环境要素创造不足三个方面;造成家庭教育投入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资本匮乏;在改善或解决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投入不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各种组织的积极参与,共同破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现实困境。

关键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教育投入

一、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预期高,但教育投入不足

教育作为一种培育个体知识和能力积累的过程,不仅要有教育预期,还需要相对充足的教育投入。然而,事实上流动人口在随迁子女教育投入方面普遍不足,具体涉及到家庭的教育能力不足、家庭教育时间投入不足,以及家庭教育环境要素创造不足三方面。

首先,外出务工的流动人口受限于自身的教育水平,在子女教育的教育能力上表现不足。一般来讲,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家长缺乏辅导孩子作业、指导孩子学习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虽然认同民主教养方式,却缺乏具体应用和实践的能力,从而导致家庭教育内容单一,主要体现为审美能力教育缺乏、能力培养缺乏、片面注重智力发展这几个问题,其中片面注重智力发展的问题尤为突出。

其次,外出务工的流动人口疏于子女教育的参与,在子女教育的时间上投入不足。缘于流动人口的弱势地位,他们所从事的多是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导致他们往往没有较多的时间来顾及子女的家庭教育,并且会要求孩子承担大部分的家务劳动,严重占用了子女的学习时间。在家庭教育投入时间紧缺的状态下,父母自然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机会很少,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相较之下,城市子女家庭注重与孩子的亲子沟通、学习辅导等,父母往往会亲自指导或请家教来指导孩子顺利完成作业。

最后,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投入不足还表现为对子女教育的家庭教育环境创造不足。事实上,拥有自己独立的学习空间、必要的学习设施和合适的辅助学习材料是孩子获得优良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现有的研究表明,流动人口家庭的居住环境较差,多为城郊、城中村等地区,存在一定的社区治理治安问题,并且住房面积狭窄、简陋,子女普遍缺乏安静、独立、采光较好的学习环境。

二、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

从现有研究看,导致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资本的匮乏。在审视随迁子女家庭资本匮乏这一问题时,可以从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以及社会资本三个方面来体现。

经济资本指的是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的资本形式,大体可将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的判定指标。从经济资本看,大多数流动人口家庭的收入水平总体不高。以2018年为例,农民工总体平均月收入为3721元,其中建筑业的工资最高,为4209元/月;住宿和餐饮业最低,为3148元/月。因此,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收入的相对不足使得他们对日渐上涨的教育成本感到压力,难以完全支付教育成本,进而影响对随迁子女的教育投入。同时,在经济资本缺乏的情况下,他们也被迫居住在费用较低、空间较小、社区环境较复杂的住处,这也影响了家庭教育的环境营造。

流动人口的文化资本,简单来说,就是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就文化资本而言,多项对流动人口的调查都表明了大部分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作为文化资本的重要衡量尺度,其拥有量低会影响到子女的教育获得。因而,家长的素质弱势是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关键原因。一方面,父母教育程度低,缺乏相应的教育知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子女进行生命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还导致了缺少精英文化培养所需要的家庭土壤,就容易造成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偏低。另一方面,父母教育程度低就容易让其在家庭教育中的权威性地位削弱,进而影响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的效果。

三、解决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投入不足的路径及措施

在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投入不足的解决方案中,政府的作为和社会力量的参与都是必不可少的。从政府层面上看,要建立平等的竞争机制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尽量满足流动人口的购房落户,降低落户限制,以改善随迁子女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同时也要提高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救助水平,一方面,公立学校应发挥主力作用,增加流动人口子女班;另一方面,要积极规范和扶持农民工子弟学校以及民办学校改善学校设施条件,为随迁子女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助力家庭教育的开展与进行。”

社会其他主体的参与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在具体的操作上,既要重视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利用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重视社会工作专业介入模式,提高流动人口的科学育儿能力;与此同时,也可开展小组社会工作和个案社会工作来提高流动人口家庭教育水平。

结束语

目前,有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得到了政府、社会以及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梳理发现,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集中体现为家庭教育投入不足。学术界对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投入不足的讨论主要围绕家庭教育能力不足、家庭教育时间投入不足,以及家庭教育环境要素创造不足三个方面展开;在分析导致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投入不足的主要因素时,学术界主要着眼于流动人口家庭资本的匮乏,事实上,家庭资本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和维系了社会教育结构不平等的再循环。在如何面对和解决现有的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上,学术界着力于社会支持体系和家庭提升计划两个方面,由此可见,改善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投入问题,并非是流动人口家庭本身所能解决的,它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各种组织的参与,共同破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现实困境。

参考文献

[1]朱宣晓. 基于随迁子女家庭教养方式现状调查的家校合作改进研究[D].青岛大学,2021.

[2]袁飞,冯跃. 增能视角下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建构研究[J]. 社会与公益,2021,12(04):62-65.

[3]庄妍.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心理“同城化”教育支持系统的构建[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36):11-14.

[4]徐宏霞. 浅析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J]. 新课程,2020,(4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