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深入学习和贯彻习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深入学习和贯彻习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

刘艳波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第一中学,云南 玉溪 653300

摘要:2020年1月,习总书记再次到云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通过深入学习和领会讲话精神,深知自己作为一名云南的基层的普通高中的少数民族党员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与使命,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中去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努力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交上满意的答卷。

关键词:习总书记;云南讲话;党员教师;爱心与责任心

2020年1月20日下午,习总书记到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时提出:“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云南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从经济发展来讲,云南属于欠发达省份,在发展过程中解决贫困问题是重中之重。而要解决贫困问题就得振兴经济,而振兴经济就得先振兴科学技术,而振兴科学技术的根本是振兴教育。作为一名云南的基层的普通高中的少数民族党员教师,我更加深知自己身上的职责与使命。那我们该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呢?

首先,我们要具有爱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203次,“群众”一词出现43次,充分彰显出人民群众在习总书记心中的分量。习总书记2020年1月考察云南时最让我触动和感动的两个场景,都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的爱民情怀。让我感动的第一个场景是,习总书记2020年1月19日下午前往腾冲和顺古镇考察调研。一路上,习总书记在乘坐的电瓶车上微笑地向路边用手机拍照、拍视频的游客、村民招手示意,能听到群众、游客的惊呼声、问候声和爱戴声:“主席,您好!”“主席,我们爱您!”面对人民群众的惊呼声,习总书记总是朴实、慈祥、微笑的表情,所到之处,带给人们爱民、亲民的真实感受。让我触动的第二个场景是习总书记沿着古镇小巷步行,始终面带微笑和沿途的游客、村民亲切地打招呼。有游客问:“习大大,彭妈妈呢?”习总书记停顿脚步抬手示意回答说:“没来”,“快过年了,都在家里忙着呢。”游客大声说“我们爱你们!”古镇上笑声阵阵。习总书记这样拉家常式的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方式,是最具中国社会特征的交流方式。习总书记所到之处,没有清场,没有丝毫影响到村民的平常生活,一切都那么自然、和谐,体现了习总书记深深的爱民情怀。

习总书记的一言一行深深感染着我。让我深知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党员教师,作为一名深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作为一名班级里学生多数为留守儿童的教师,我也应有爱生情怀。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关爱和感染着学生。爱的形式是没有具体范畴的,是多样的。一句鼓励的语言,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善意的举动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

记得三年前我接手一个高三舞蹈专业班,班里的孩子都极具个性。他们不爱学习,常违反校纪校规,但我并未放弃他们。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后,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我抓住每位同学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课余时间深入宿舍找他们谈心,做思想工作,同时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大概3个月后,学生违纪情况慢慢减少,学习更加努力了,与老师、家长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在2019年高考中,全班同学均上线。所以说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巨大力量。

其次,我们应该具有责任心。2020年1月,习总书记到云南考察调研的第一站选择的是保山市所辖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这里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村,2017年全村实现脱贫。在考察中,习总书记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新年伊始,习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的首站选择,传递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鲜明信号。2020年,是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一年。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变为了现实。一直以来,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员都在为之奋勇前行着,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那作为教师,在扶贫之路上该做些什么?其实对教师来说,扶贫的主战场就是三尺讲台,扶志治愚。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老师尽职尽责地上好每一堂课,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教给学生知识和本领,让农家子弟顺利地升学、就业或掌握一技之长,开辟增收门路,就有助于全家脱贫。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把下一代教育好,扶贫困学子的志气,扶贫困家庭的希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就是教师对脱贫最大的贡献。帮扶身边的父老乡亲脱贫,是一种赤子情怀,是人生的一次升华,也为学生做出了榜样。

自参加工作以来,在班里,无论学生成绩优差、家境贫富,我都平等教育和关爱学生。记得习总书记也曾经说过:“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县的一所普通高中,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贫苦的少数民族山区,大多为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有时不能及时交出学费或拿不出生活费,我就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或帮他们向学校和有关部门提出困难申请。通过爱心温暖和师生情感交流,点燃学生们进取的火花,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记得六年前,我所带的毕业班学生李乙(化名)是家庭极其特殊的一位男生。他来自一个贫困的哈尼村子,从三岁起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对他不闻不问,他一直与奶奶相依为命。当时奶奶已80多岁,无劳动能力,因此家庭经济极其困难。我刚接手班级时,发现李乙显得自卑,孤僻,自尊心强,难融入班集体。我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先力所能及地给予他适当的生活补助,然后向学校提出困难申请给予他生活补助。课堂上我及时抓住他的闪光点给予表扬,生活中对他嘘寒问暖,对他进行心理疏导,耐心细致地对他进行教育引导。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他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增强了自信心,能慢慢融入班集体,能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谈,成绩进步较快,在高考中取得570多分,超出理科一本线近50分的成绩,被某重点大学录取。进入大学后,我也会力所能及的资助他一点生活费。如今他已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改变了贫困家庭的命运。所以,教师的责任心不是在轰轰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中体现出来的。

践行初心使命,激发奋进新时代的力量是习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的根本保证。作为一名云南的基层的普通高中的少数民族党员教师,一定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努力提升自我素质,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勇于担当,全力尽责,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中去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努力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交上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 云理轩.深刻把握丰富内涵 准确领会精神实质[J].理论辅导,2020,(04):30-32.

  2. 陈金龙.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12):04-0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