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水工建筑物混凝土 裂 缝 产生的 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黄永春

江苏熙利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化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更加重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不断修订和优化水利工程各项施工技术规范和标准。按照水工建筑物的施工规范,针对常见水工混凝土底板、墩墙等部位存在裂缝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产生表面裂缝、贯穿性裂缝的原因。本文将分析混凝土内外差异、收缩比、温度差等因素,并依据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提出水工建筑物施工中对混凝土中的材料、温度、施工工艺、监控、验收等环节进行分析,为更好的提高水利工程建筑物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物;裂缝原因;防治操作

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的基础民生建设,在水工建筑物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受到不同外界条件和内在因素影响,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合理调整混凝土的施工方式,重点对产生混凝土裂缝的温度、湿度、收缩度等因素进行分析。在施工中注意采取温控、防裂等措施管理,结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通过使用优质材料、优化配合比设计、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使用预埋冷却管道降温、加强成品养护等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1 水利工程混凝土温差裂缝产生的原因

1.1 混凝土内外温差变化较大

在日常工程施工中,当混凝土浇筑和凝固过程时,水泥水化过程中将释放水化热,由于混凝土内部的热量无法散发,因此在混凝土结构内外将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在温度作用下,混凝土内部产生较大的应力。特别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更易发生,加之表面钢筋配置不合理,内部温差较大产生较大的应力,这些应力大部由混凝土承担,造成裂缝问题产生。

1.2 混凝土内部收缩变化较大

混凝土内部水化温度散去后,随着冷凝和混凝土收缩,尽管不受外力影响,混凝土内部也会产生收缩变形,内部钢筋约束,相互制约导致收缩严重,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允许的范围的时候,就会导致裂缝侧产生。

1.3 混凝土温度突变导致的变化

水利工程混凝土构件在浇筑完毕后,如果覆盖不及时,外露面会直接暴露在大气环境中,受太阳暴晒或冷暖空气侵害,导致混凝土随着外界温度的差异其内部温度产生非线性的变化。受外部约束条件的影响,内部局部产生拉应力作用,导致温差裂缝产生。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如果突然出现降温等问题,冷凝空气会直接导致混凝土表面的温度降低。另外受外界温度差异、地温变化等环境因素影响,混凝土也会有裂缝的产生。

2 水利工程混凝土防裂防控的对策方案

2.1 初始设计上优化调整

水利工程混凝土工艺设计应根据施工区域的不同进行合理调节。分析气候变化差异对混凝土产生的影响,采用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合理调节混凝土入仓温度,注意产生裂缝的不同部位差异大小,尽量避免保护层受外部温度的影响,进而产生的裂缝。按照水利工程建筑物不同部位的结构特点,采取合理设计浇筑带和设置伸缩缝,合理划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分块,施工中增加混凝土的散热面积,采用二次浇筑的方法。采用合理的混凝土结构设计,通过在混凝土设计中使用聚集丙烯纤维材料,混凝土表面设置钢筋网等措施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抗拉水平。施工技术人员在审查施工设计图时,可根据实际施工经验,发现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应及时联系设计人员进行沟通,进行设计优化和改进。

2.2 材料品种的设计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目前水工建筑物大量采用现浇结构,因此混凝土材料的使用量较大。根据不同区域环境的差异,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需要考虑温度、湿度的变化,结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情况,选用符合水化热特点的配合比。采用掺合料配合比的,注意粉煤灰等掺合料的设计比例,注意调整配合比中粉煤灰、水、水泥的用量关系。在混凝土粗骨料设计时,需要根据混凝土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颗粒级配和最大粒径。骨料设计还需要注意满足泵送操作要求,合理确定细砂、中砂配比,获取小面积程度内的空隙,降低水泥用量,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力强度。

2.3 施工过程的控制

水工建筑物混凝土施工中,根据施工作业要求,需要对现场混凝土进行开仓报验,确定混凝土质量。通过测定坍塌度或扩散度确定配合比是否符合设计,注意差异性变化,及时通知搅拌站进行调整。混凝土搅拌站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关键岗位人员均应持证上岗,通过定位、定量、定责等进行分工。施工中根据不同部位,为保证浇筑和振捣质量,对端模位置、拐角部位、钢筋密度过密的部位,注意制定专项方案等,做好振捣操作。采取专业班组在技术人员指挥下操作。一层混凝土灌注完毕后,需要插入振动泵振动,应注意振捣厚度,每层控制在30cm范围内为合理,垂直调整距离范围,控制间距不超过60cm合适,注意插入的层深度在5cm-10cm之间。施工人员需要边振捣边观察,保证振捣效果。在对梁柱等交叉钢筋过密处部位浇筑时,为了保证施工整体质量水平,需要拟定采取有效的措施,结合混凝土搅拌效果,做集中振捣,并注意混凝土坍落度的调节。对底板等混凝土浇筑操作分层操作,厚度控制在30cm,采用缓凝结措施操作,保证混凝土浇筑分布在合理范围内,在混凝土初凝前保证上层混凝土搭接,并注意前后搭接顺序。对钢筋过密部位,采用钢筋撬棍撬开处理,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再安排钢筋工对偏位的钢筋进行调节恢复。所有部位都需要密实操作,保证混凝土无下沉、平整。振捣时,需要调整振捣棒的位置,避免碰撞到模板、钢筋,施工中还应注意管道、预埋件等埋设。振捣过程中,需要认真的对施工区域进行划定,明确责任分工。混凝土入仓前需要对木模板表面进行洒水湿润处理,防治模板表面干燥吸水使表面混凝土失水过快。浇筑底部混凝土施工前,需要对顶端钢筋进行覆盖,防止混凝土粘结附着杂质。注意混凝土灌注位置的调节,控制入模量,保证满足整体要求。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每50m³混凝土测试一次混凝土坍落度,确保混凝土质量均匀。

2.4 施工过程监测

水利工程施工中,加强建筑物混凝土温度调节,防止混凝土裂缝产生,需要对控制数据进行监测认定。根据现场的情况,采用反馈评估分析方式,保证工程可以顺利进行。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需要注意各要素水平的定期评估,结合养护操作规范,对抗裂作用进行认定分析。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差异分析,采取预防裂缝措施,杜绝不合理操作。面对严重的贯穿裂缝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注浆等措施补救,以恢复结构整体和稳定性。在施工时,注意采取措施对裂缝问题进行预防。结合裂缝点产生的情况进行分析。按照调查思路和数据分析标准,对影响的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确定后续的修补方案,对可修复的细节采取有效的监测评估措施管理,以确保补救效果。

2.5 冷却管温控措施操作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通常采取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管的温控措施,来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水化热。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通过采取冷却管降温,可降低内部混凝土温度,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采取在冷却管中通水循环进行冷却降温。操作时应注意管内部水流量的调节,一般控制在1.5m³/h比例左右,一般温度在10℃内。如果温度超出10℃,温度偏高就加大流量,冷却管的出水排放,不得排到混凝土结构表面,应不影响施工各部位质量,目前这项技术较为成熟。

2.6 裂缝产生后的补救措施

水利建筑物混凝土裂缝产生后,需要根据裂缝的原因开展补救措施。如果是温度导致的表面细微,可以使用无纺布、PVC网格、水泥基配合材料进行修复,保证整体美观效果。如果是沉降裂缝导致的,需要在地基稳定后,对裂缝进行砂浆填涂,或者使用腻子进行填充。如果是结构性裂缝,不可以随意修补,需要请设计单位参与制定加固方案,判断其实际情况进行补救,通常采取内部环氧注浆、表面加封钢丝网抹面措施,确保其施工质量和表面美观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根据相关原因,分析预期需要测算和改善的思路。综合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措施,从多角度、多观察思路入手,分析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总结分析,预防各项措施和防治方案,更好的避免混凝土裂缝导致的不良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汤效成.浅析水工建筑物中砼裂缝的原因、预防与处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7(23):223.

[2]任树文,代忠奎.水工建筑物进出口翼墙裂缝原因及其防治[J].水利天地,1994(01):23.

[3]韩宝松.浅谈小型农田水利水工建筑物砼裂缝的预防及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