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侯丽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建筑工程的建设范围随之扩大,为提升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国内建筑行业必须对施工的安全性及质量加强重视。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结果可分析得出: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这对于项目本身经济和质量效益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施工技术的合理性、科学性是评估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核心,因此探究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引言

在现阶段的建筑项目建设中,深基坑支护是极为关键的施工内容,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项目的建设质量与安全。特别是在如今的建筑项目施工管控工作中,为了规避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则需要全面提高对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关注度,借助相关专业技术的科学化运用以及规范管理,来更好保障深基坑施工运作的规范化,从而为建筑工程的长期运作带来有效的助力。

1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概述

深基坑支护技术与开挖深度有关,基本所有的建筑工程都会有基础开挖施工内容,但只有地质条件较差、地下施工环境复杂或深度高达5m及以上的工程项目才需要考虑基坑维稳措施。面对上述情形,施工人员应在基坑四周设置垂直挡土围护结构,再以桩、墙、支撑等形式有效抵挡基坑内外部的土体压力,从而达到合理传递和分散压力的目的,以保证基坑及周边设施、建构筑物等安全。虽然只是一种临时围护结构,但其建造方式和工艺分类却十分丰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有重力式挡墙、锚杆支护以及各种桩支护形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考虑不同工程项目所处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地面现状和地下管线布设等条件,并结合基坑深度、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设定、支护方案的可行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最佳支护施工方案。

2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2.1护坡桩支护技术控制要点

护坡桩支护技术的施工要点包括以下方面:(1)钻孔的控制要点:首先,埋设钢护筒,复核桩位,将钢护筒安装牢固,周围土分层夯实,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其次,通过对桩位中心位置、桩径、桩深度进行量测,控制桩的垂直度、充盈系数等主要指标;最后,钻孔达到深度后,清除孔底虚土,以保证桩的沉渣厚度满足规范要求。(2)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控制要点:钢筋笼采用模具制作方式,能够保证主筋位置准确、成笼垂直度好、无扭曲现象。加强箍筋、环筋按照设计要求布设,主筋焊接接头错开,同一截面接头数目不多于主筋根数的50%。钢筋笼吊运安装双点起吊,上吊点要加铁扁担,防止钢筋笼变形。(3)护坡桩混凝土浇筑控制要点:首先安放导管,导管下口与孔底的距离控制在300mm~500mm,导管下放到位,复测孔底沉渣厚度,如不符合要求应重新清孔,合格后方准灌注混凝土;其次,首批混凝土的灌注高度为将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中1.0m,首批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应立即检测孔内混凝土浇筑面标高并计算导管下口埋深,同时探测导管内是否有泥浆回流或漏入。

2.2排桩支护施工技术

排桩支护施工技术通常由防渗帷幕、支撑和支护桩等组成,其中,支护桩主要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板桩等。按照建筑工程的实际使用需求,支护桩通常以列式或连续式等方式进行布局排列。由于混凝土灌注桩适用于大部分地质区域,排桩支护施工成本较低、施工设备简单,而且支护稳定性好,它在实际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较多。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将混凝土灌注桩按照间隔式构成排桩支护结构,按照钻孔、清孔、成孔、制作和下放钢筋笼、下导管、二次清孔、灌注混凝土、起拔导管和护筒的施工流程在基坑周边设置混凝土灌注桩。桩顶设置混凝土连系梁或锚杆、拉杆,根据工程需要设计支撑和截水帷幕,从而形成高强度、高稳定性的支护结构整体,以较低的成本来提高基坑的安全性。

2.3土钉墙结构

土钉墙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其主要被应用于对施工区域内天然土体进行加固,在实际施工应用中结合喷射面板,土钉墙与喷射面板在合力后形成重力挡土墙。土钉墙在提升基坑边坡的稳定性方面发挥作用,在保持现有稳定性的基础上,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可采用插筋、钻孔以及注浆等推进。除此之外,在施工中墙体强度不足可能会诱发安全事故,将金属土钉打入挡土墙之内,提升墙体强度,可以实现整体深基坑结构的优化。通常情况下,应用土钉墙技术时,为保证深基坑支护效果,现场施工深度需控制在4m以上。

2.4灌注桩施工要求

桩径1.0m,桩间距1.8m。灌注桩设计采用旋挖机旋挖钻进,局部提早进入灰岩无法钻进时可采用冲击成孔,必须考虑跳孔施工。桩身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坍落度为180~220mm。此外,要按照实际的施工流程,对基坑支护进度、施工现场的环境质量等进行关注,同时还需要优化雨季、冬季等恶劣的天气状态,采用集水明井进行排水,集水明井沿基坑底部周边进行布置,基坑底四角及各边约15m间距挖一直径0.8m、深1.0m(深度应根据实际施工状况适当加深)的集水井。用污水泵抽取集水坑中地下水排入坡顶截水沟并引向周边雨污管。由于该工程基坑开挖面积较大,根据现场实际开挖情况,在基坑内结合基础及后浇带位置布置相应数量的集水明井及排水盲沟。提高基坑支护施工质量的有效检测方法:支护桩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土钉墙采用抗拉试验检测承载力;喷射混凝土面层应进行厚度检测;等等。

2.5土层锚杆施工技术

在开展土层锚杆具体建设运作阶段,需要科学化调配孔位的所处区域与各孔之间的间隔距离,并且对施工方案开展的全面审核与调整,在保障方案完全契合工程建设需求之后才可以进行具体的施工运作。需全面依据规定要求来规范化把控建设流程,实际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开展测量与定位。场地操作人员需依据建设现场的具体情况,以相关的施工标准与规范作为基础指导,精准化确认中空锚杆的位置,全面保障所有点位的测绘误差在较为理想化的范围中。之后,有关的质量监管人员也需要组织现场的技术人员对具体的测量定位情况开展再一次的测定,以保障标高、位置等无任何的错误问题。第二,在测量定位工作开展完毕后,需要进一步准备钻孔操作。在具体的钻孔阶段,倘若钻孔区域包含着硬度较高的物质,则需即刻暂停钻进,并且第一时间对钻孔区域开展全方位的检测,探寻到具体影响的因素所在,借助更替钻头或是转变钻进方式等举措来进行有效地解决,然后再依据施工规划开展钻进操作,以规避对钻头等零部件的损伤。

结语

深基坑支护对建筑工程的整体品质管控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倘若想要切实做好对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管控工作,则需要在具体的施工管控中,全面要求相关施工部门依据标准的施工要求来开展操作,需规避不规范施工运作对工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更好确保建筑项目建设运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施工管理人员需要深入掌握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特征,并且充分结合建设场地的具体情况,整体化探究施工阶段中需要关注的具体事项,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在保证工程建设品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建筑物投入使用的运用周期,让建筑工程领域获得更好的长期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宏伟.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9).

[2]周震宇.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

[3]方平洋.试论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特征及管理措施[J].农家参谋,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