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常德市滨湖公园水体水生生态系统修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浅析常德市滨湖公园水体水生生态系统修复

郑慧云

湖南省常德市滨湖公园服务所 ,湖南 常德 415000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越来越开始关注居住环境,生活品质以及城市生态等精神层次的需求,其中,生态景观公园,这是城市居民接触自然生态最方便快捷的途径之一,生态景观公园作为城市居民日益休闲,娱乐,聚会,健身等活动的场所不仅仅在绿植景观布置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公园水体的生态系统也日益重视。近年来,因城市不断扩建,居民日益增多,由于环境改变,人口剧增给城市水体带来了一定的污染,特别是对一些处于城市中心的公园水体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随着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阶段对城市公园水体的修复治理也就迫不及待。水生态修复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符合科学,更要讲究实效,通过综合手段使水体恢复自我修复功能,强化水体自净能力,修复被破坏的水生态系统。城市公园水体的修复更应结合城市周边环境及发展状况,科学合理的对公园水体进行修复治理及长效管理。

关键词:水体;水生生态系统;生态净化;修复;

一、背景

常德市滨湖公园于1976年开始建设,1979年建成使用,是常德市的第一个综合公园,该公园总面积28.27公顷,其中水体面积,14.98公顷。

在建设滨湖公园以前,该地块是一个天然湖泊,当地人称之为壕平湖,湖水水质很好,鱼虾成群,种类繁多,在建设滨湖公园时,就是以壕平湖为主体,沿湖周边划出几十至一百多米宽不等的地块,构建“一环、四岛、多节点”的公园空间格局,公园呈现浓郁的水乡特色,也陪伴着几代常德人的成长,成为常德人记忆中的一抹乡愁。

由于对公园水体水生生态保护意识的缺失,在滨湖公园建成后,滨湖公园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公园水体,公园内的厕所污水也直接排入公园水体,公园内的水体还进行了投肥养鱼,以致经过几十年之后,原本一湖清澈的湖水变成了黑臭水体,其水体黑臭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周边的污水进入公园水体后污染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为改善此种现象,针对该情况,常德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对滨湖公园基础设施提质建设的同时,对滨湖公园的水体按照治理黑臭水体时应遵循的“外源控制+内源控制+提升自净能力+综合管理”的理念进行水生生态系统修复。

  1. 水生生态系统修复治理思路

针对公园处于市中心的特殊周边环境,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展开治理。第一阶段首先解决“黑臭”问题,第二阶段再解决“富营养化”问题。主要措施为生态净化、岸带修复、活水补水。外源控制主要为截断污染源,对点源污染、面源污染进行综合治理,水体整治时先对湖内水源抽干,对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进行阻断;内源控制则是内源污染物的清除,将湖内淤泥全部清除;提升自净能力是使水系连通,将公园水系与城市网管系统相连接,维持水体流动性;恢复水体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恢复湖岸景观,在此基础上加强综合管理,建立完善的养管系统。

三、水生生态系统修复措施

第一步措施是彻底截污。在公园周边有居民住房的区域重新修建排水管网与邻近的光荣路污水管网相连接,将居民生活污水纳入城市排污排放处理系统;将公园内的厕所全部拆除,重新修建五座高标准公厕,公厕污水排入周边的光荣路污水管网,纳入城市污水排放处理系统;与养鱼经营户终止承包合同,停止投肥养鱼,待水体抽干后将湖内淤泥清除,通过以上措施,达到了彻底截污的目标。

第二步措施是换水。滨湖公园水体是一个封闭的水体,只修建一个小水闸与城市雨水排放管网相通,这为换水提供了便利,通过抽水机一个多月的作业,将滨湖公园水体原有污水排入了城市污水管网,排完后通过新绛雨水逐步补充至湖水常水位。

第三部措施是构建水生生态系统。

1.1水生植物种植

(1)沉水植物种植

在实施降水干湖清淤后,重建以水生植物为主的水生植被及驳岸修复,在湖中部分重点水域(水体交换较差、主要入湖面源污染排放口等水域)构建强化净化系统。水生植物群落构建,种植黑藻、眼子莱、菹草、金鱼藻、狐尾藻、苦草等沉水植物。

(2)挺水植物种植

在湖滨带部分节点采取打松木桩、填土形成种平台种植荷花、菖蒲、水葱、梭鱼草、美人蕉、伞草、黄花鸢尾等挺水植物。

(3)浮叶植物种植

浮叶植物以营造湖滨景观带,种植多种睡莲、荇菜及少量的菱角。

1.2水生动物投放

在完成水生植物种植后,设计择机放养鲢、鳙、乌鳢等鱼类和螺、蚌等底栖动物。

2重点水域强化净化工程

根据滨湖公园的地形条件及现场状况,湖泊水质受周边地表径流影响,而且部分子湖区域水体交换相对不顺畅,为保证湖中水体水质不因降雨或纳污等原因恶化,并结合景观性需求,在主要节点区域设置曝气充氧和柔性生物膜载体进行强化净化处理。

在西北区域的子湖内,滨湖公园主入口处设置有浮水喷泉式曝气机6台,在湖最难南端的子湖内设置2台浮水喷气式曝气机和3台耕水机。另外在常水位水深大于等于1.2米区域内,景观生态浮岛下方布设生物膜柔性载体。构建健康稳定的湖泊水生生态系统,提升了水体自净能力。

四、雨水收集与水生植物景观营造

在进行滨湖公园提质建设时也贯穿了海绵城市理念,在保护好原有大乔木的前提下,整理出四周略高、中间略低的自然坡度微地形,让绿地渗透后多余的雨水通过地表径流的方式汇聚收集到公园湖泊中;设定好常水位标高,只有当下暴雨公园湖泊水位高于常水位时,湖水才排入城市雨水管网系统,不让公园出现道路和绿地被水淹的情况,其他时段均为雨水降落与升降自我调节。

  1. 湖泊景观节点营造

为充分发挥滨湖生态景观效益,在湖内设计了景观型和休闲型两种生态浮岛。

1.1景观型生态浮岛

景观型生态浮岛在兼具净化功能的同时,更注重其景观功能,结合滨湖公园地形特点,在公园重要节点西大门、东门、三观亭区域构建景观型生态浮岛,种植具有景观与水体净化功能的水生植被,如美人蕉、鸢尾、菖蒲、粉绿狐尾藻等,浮岛下布置柔性生物膜柔性载体,呈现良好植物景观。

1.2休闲型生态浮岛

休闲型生态浮岛布置在西北端子湖内的睡莲专题园区域,利用给人以亲近自然感受的浮岛形式,为展示睡莲主题提供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展示环境及氛围。

3、在水生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还将原来的硬质驳岸改成生态驳岸并种植菖蒲、再力花、鸢尾、荷莲等挺水植物,结合水中种植睡莲等浮叶植物,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水生植物景观。

五、后期优化管理

1、对食草性鱼类进行清除,在沉水植物破坏严重的水域及时补种沉水植物,待水质恢复一定程度后,补充有益鱼类和底栖动物种群。

2、定期清理水中有害生物及水生杂草,保证良好的水生生态环境。

六、成效

常德市滨湖公园进行水体水生生态修复系统,在全面完成截污的基础上,通过采用以水体动植物种群结构重构优化为主的生态修复措施,构建了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为核心的水生植物群落,以及以滤食性鱼类和底栖动物螺蚌为主的水生动物群落,水体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水质全面达地表水IV类,通过长效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改善了水体自净能力,不仅重建了健康稳定的湖泊水体生态系统,而且使水体景观得到明显提升,以前的黑臭水体消失了,现在的水质干净、水体透明、鱼翔浅底,水草绿油,水体景观优美。

常德市滨湖公园水体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满口称赞,也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已经成为常德市黑臭水体治理、小微湿地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的典型范例,吸引多批团体从各地来此考察学习。

参考文献:

[1]尹若水,蔡颖芳,吴家胜,方根生,韩璐.城市景观水体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39(S2):210-214.

[2]衷苏华.浅谈河流整治工程中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6(24):279-280.

[3]谢雯颖.沉水植物在水生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4(2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