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建筑物变形观测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建筑物变形观测技术

张巧武

温州市建筑质监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000


摘 要:为增强基坑项目整体质量,持续提升结构强度,减少对周边建筑扰动,营造稳定高效施工机制。文章尝试从支护结构设置、建筑变形观测等维度出发,通过采取系列举措,完善支护结构强度,持续获取周边建筑变形动态数据,以此为契机,确保基坑支护施工成效,组建起标准化基坑施工与观测模式。

关键词:基坑施工;支护机构;周边建筑;变形观测;技术应用


前言

基坑作业作为现阶段建筑施工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升结构整体稳定性,拓展使用空间有效方式。基于基坑施工环境以及技术要求,施工团队应当整合系列资源,借助支护施工、周边建筑变形量观测等系列举措,搭建动态化基坑施工体系,全面提升施工质量。

1.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案构建策略

支护结构在基坑项目中的应用,可以持续提升基坑结构强度,消除应力作用影响,有效防范变形的发生。基于这种技术使用需求,技术团队需要从实践角度出发,从支护结构设计等角度出发,设置完备的支护结构施工方案。

基坑支护是提升建筑项目地下架构施工质量,改善基坑周边环境的重要举措,通过临时性支档、加固、保护等举措,增强基坑结构强度,营造安全、稳定的施工环境。为更好地发挥基坑支护施工成效,实现支护施工标准化与规范化,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等行业规范,对支护结构安全等级、结构参数等作出明确。在这一背景下,施工人员需要设立系列方案,以稳定性原则、安全性原则以及经济性原则为导向,制定支护结构施工方案,明确系列施工要素,以消除基坑支护结构建设盲区。具体来看,为保持基坑开挖区域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坍塌情况的出现,基坑支护结构在施工活动开展之前,应当率先安排人员进入施工区域,开展系统性地质勘探,全面掌握地下管线分布、土壤地质情况,在此基础上,编制施工方案,细化放坡要求、支护结构、开挖顺序,确保整个施工活动得以顺利推进。同时,系统性开展基坑坑壁支护以及排水设置等相关工作,有效防范基坑侧壁变形,减少积水情况的发生。借助上述准备工作,施工团队逐步搭建起完善的施工框架,确保各项施工要求得到有效落实。考虑到基坑支护施工作业环境较为复杂,施工潜在风险较高,为规避上述问题,确保支护施工质量,施工团队需要做好实时监测工作,由专业人员负责,利用各类仪器设备,对基坑状况、支护参数等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时与施工团队沟通,调整支护结构施工方案,确保支护结构施工活动稳步推进。从过往经验来看,在施工监测过程中,相关人员主要利用相关仪器,与已有的管线布局数据等资料,判定管线分布位置,以此为基础,持续修正基坑开挖施工方案,避免盲目性施工作业诱发安全事故,影响整个基坑施工项目整体进度。

2.基坑周边建筑物变形观测技术应用方式

基坑开挖过程中,对于周边建筑物会产生较大扰动,极易诱发建筑物变形等系列问题。为控制扰动幅度,减少变形体量,技术团队应当以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为先导,设立基坑周边建筑物变形观测技术体系,提升变形观测动态化。

2.1细化变形观测主要依据

基坑周边建筑变形观测工作开展环节,为构建标准化、体系化观测体系,有效排除干扰因素影响,观测人员应当率先明确观测作业技术依据,细化观测工作技术标准[1]。具体来看,基坑周边建筑变形测量过程中,针对于同一观测点往往需要反复性观测,从而获得观测点变形数据,着眼于变形规律,观测人员可以利用精密水准测量以及精密导线测量等方式,完成变形数据的获取。基于这种技术定位,观测人员应当严格遵循《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等技术规范,根据系列技术规范要求,有序做好设备调试、技术优化等相关工作,为后续变形测量有序开展创造条件。

2.2实现观测基点科学布置

基坑周边建筑变形观测环节,观测人员需要定向做好基准点设布置、观测点布置等系列工作,借助基准点科学排布,最大程度地消除观测粗差,提升检测能力。在基准点布置过程中,观测人员需要确保观测区域至少分布3个稳定可靠观测基准点,通过基准点的精准定位,为后续测量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稳定的标准。对于基坑观测点的布置,观测人员应当根据基坑施工范围,依据《工程测量规范》相关要求,在10米到15米的间隔范围内设置一个观测点,通过合理控制观测点分布密度,确保变形观测精准度。以某医院为例,其正在进行基坑开挖、支护施工过程中,为了减少对已有建筑物的扰动,组织人员根据设计方案,以10米到15米作为放置标准,共计设置了31个观测点,并分别对观测点进行标号,如图1所示:

62a16724a83cf_html_fc4e7c0dfd16219e.png

图1某医院基坑观测点布局示意图

通过上述布局,可以确保观测点发挥出自身作用,较好地满足基坑施工环节,观测人员对于周边建筑变形情况的分析需求,确保了观测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2.3制定详尽变形观测方案

基坑周边建筑物变形观测工作推进过程中,观测人员充分利用精密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认真细致地做好观测工作,掌握变形各类数据。为确保仪器设备的合理化应用,管理人员应当转换思路,结合系列技术要求,对变形观测方案作出必要梳理,根据使用需求,设定仪器使用场景,有效调整仪器设备参数,同时规定观测频次、人员分工等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引导观测人员有序推进基坑周边建筑变形观测各项工作,实现观测质量与效率同步兼顾。

2.4认真做好观测数据分析

考虑到基坑周边建筑物空间布局的复杂性,观测数据极易受到各类外部因素干扰,基于这种实际,观测人员在后续工作推进过程中,应当认真做好观测数据处置工作。处置环节,利用各类算法、数学模型排除偶发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影响,确保观测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出基坑周边建筑变形情况,形成变形量曲线,引导施工团队可以结合实际施工场景,采取系统性管理举措,定向调整基坑开挖、基坑支护等施工方案,确保相关施工方案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避免过度扰动影响整个基坑项目施工进程。同时对于观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依据分析结果,灵活调整施工管理流程,制定前瞻性基坑项目施工管理策略,确保系列管理任务有序完成,营造良好的基坑施工条件。

3.结语

基坑项目过程中,出于施工安全性等考量,文章从支护结构设置、变形观测技术架构优化相关维度出发,采取必要举措,认真做好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持续强化基坑结构强度,同时充分利用周边建筑变形观测技术,调整施工方案,推动基坑各项施工任务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黄海涛,沈佳宁,曹广勇.基坑开挖对围护结构及邻近建筑物变形影响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1):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