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跨既有线高边坡深基坑支护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高速公路跨既有线高边坡深基坑支护技术

赵昌飞

安徽省交通航务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基坑支护技术涵盖了地质、土力学、结构力学、原位测试、基础工程学还有水力学等诸多不同的学科,体现了国家在建筑施工领域的技术水准。如今,深基坑支护技术已升格为土木工程领域复杂程度最高的技术形式。本文选取某高速公路上的三角腹地为对象进行研究,该地段跨既有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十分大。为确保工程质量,我们对大跨度无横撑深基坑设计进行深度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

1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上的三角腹地,跨既有线,高边坡,地质环境相对复杂,技术难度高。本施工现场,地基构成为人工填土+淤积层+积土层,十分繁杂。冲淤积层,多是由淤泥和亚黏土等多种成分构成,中等厚度,约为29-41米。

本次选取的工程,为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差和降雨量均十分大。在钻孔24h后,即可测量地下水深度,约1.1-1.7米。地下水,由岩石内部的裂隙水构成,粉细砂比重相对偏高。岩石含水层内,砂层的孔隙度很大,渗入不少水分。地下水源自降水和含水层渗透。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雨季水位有轻微上升,到旱季又会明显下降。

2 深基坑的具体设计

2.1地道主体的相关设计

本施工现场中,地道工程重点位于纵坡坡道上。按照施工要求,我们对框架做了划分,一是开口型,二是闭合箱型。结合主体工程来完成计算,将直径1.1米的钢筋混凝土桩,安装于开口型框架下。受结构沉降缝的影响,需将其分为14个不同的结构段,用水泥进行均匀搅拌,做好软基处理。

2.2深基坑支护设计

( 1) 支护方案。本施工中,有个大面积的地道基坑,横向跨度长约30米。为确保施工进度,若我们选择传统的横撑深基坑支护方案,则可能会遇到如下问题。一是增加现场人员的施工难度,特别是地板、侧墙钢筋捆绑,可能不易展开。所以,势必会耽误施工进度。二是施工经费。鉴于有横撑支护,地道工程的基坑跨度本身就非常大,故需选择大量型钢格构柱或是钢管。格构柱需设置若干工作桩,这就需要投入比较高的经济成本。所以,本次施工并未沿用之前的有横撑支护方案,二是选择无横撑支护。考虑到挖深不同,我们提出了两种备选的基坑支护方案,介绍如下。

一种是若出口4个节段的挖深<3.2米,则边坡可以使用放坡处理。在开挖完毕的迎土面,先铺上一层透水土布料,并以60厘米厚的砂袋提供综合防护。在坡底部位需要挖出截水沟,在坡顶位置则需要开挖排水沟。基坑挖深3米-5.4米区域内,先开始放坡,接着用水泥完成搅拌,为土墙提供必要的支护。施工期间,要观察泥土墙的变形程度。一旦变形过于严重,要再次加固。二种是地下道中间部位的7个节段,其挖深过大,介于 5.6米-12米,则路面同样也会选择放坡处理。放坡工作结束后,在坡底需要预留1.2米宽度的平台,改造为临时排水沟。放坡坡底,则选择直径1米左右的钢筋支护桩提供支撑。桩顶部位,同样也要摆放高度1.1米的高冠梁。除上述外,支护桩外侧需要选择双排水泥桩来提供防护,达到防水之目的。支护桩长度约24米,桩基总长大概是支护长度的2. 5-3.2倍。这样的话,支护桩才能发挥自身的作用。基坑总挖深度接近12米,非常深。不过,纵横方向上的跨度均比较小。因此,在基坑内需要设置5道或是6道横撑,以防止坑顶变形。3米放坡处理,需要及时清除桩体外侧残留的部分土体,降低桩体压力。同时,还可以缩短桩体长度,控制施工成本。 ( 2) 阻止降水的方案。如何减少基坑内部降水?基坑周边地下水时常性会渗透,一般止降水方案效果不理想,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针对该施工地基坑,我们制定的止降水方案有两个部分,一是止水帷幕,二是临时排水,切勿从单个方面入手。止水帷幕,通常是用水泥搅拌桩、土墙来加以阻挡,临时排水则涵盖了截水沟、排水沟。借助水流引导来降低降水对基坑工程的干扰和影响;( 3) 监测技术。基坑坑顶护道非常小,但工程交通量又十分大,为了避免基坑意外地崩塌,维护施工人员的安全。我们对基坑检测进行了科学设计,涉及到深部位移、水平位移、土压力等多个方面。

2.3深基坑支护设计的计算

施工前,要综合把握基坑内力和整体变形的状况。所以,要按照行业规程进行操作。根据弹性法土压力模型来对基坑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检测。此外,同时测算基坑、抗颠覆稳定性,包括抗隆起等指标。结果表明,当挖深处于5.4米-12.5米区间,坑顶变形量均<30毫米,小于有关规定提到的最高位移50毫米。稳定性方面,其结果同样也满足相关指标。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能忽略基于坑顶位移量得出的计算结果,是否满足行业标准,对预警控制也有很大的影响。

3深基坑施工技术与方案

3.1深基坑施工工程时序

本项目选择了封闭施工,目的在于不阻碍和扰乱现有交通。施工前,应当对该区域既有管线进行综合调查,认真完成拆移工作。基坑施工工程中,其主要时序是先移除旧路面,在施工区域插好支护桩。接着,对止水帷幕进行施工,于3米放坡处着手挖掘,对迎土面进行妥善处理。接下来,全面开挖,直至坑底,做好垫层和必要的防水工作。最后,在施工场地对主体进行施工。需要指出的是,施工开始前应当对地道基底做好超前软基处理。若不然,可能会令施工人员、器具和设备无法入场。

3.2施工工作总结

全部施工结束后,需完成多次沉降位移的现场观测。从测量结果中得知,冠顶部位的观测点沉降基本为零,甚至完全没有。横向上的位移长度介于25-28㎜,也大体符合相关规定。因此,整体施工符合行业规定。我们将施工工作总结如下。本次施工中,基坑大多选择排桩来加强支护。因此,路床基本上是使用砂性土进行回填。桩顶部分,作业难度比较高,施工中需要利用加长桩来提供支护。除上述外,在雨季时不太适合开工,且要提供必要的防水方案。特别是水井抽水和排水工作,均需把控到位。对支护桩而言,其顶冠梁既有就伸缩缝上也要适当地扩大预留的间距,平均40米左右需要留出一道,以确保强桩顶部分能够在横向上相互连接,减小桩顶部位实际的位移长度。

4 深基坑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大深度、大面积方向

周边环境相对繁琐,深基坑开挖和支护也更加困难。基于工期、造价的视角,以两墙合一为中心的逆作法必然会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过,桩基承载力对逆作法施工有较多的限制,建议一柱多桩,这就会增加成本、作业难度。如何提高单桩自身的承载力,控制沉降及其中柱桩(中间支承柱),使上部结构得到快速地施工,减少工期,这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1. 灵活、小型挖土机械

针对有支护的某些深基坑工程,以人工挖土为主,其效率相对偏低。后续,要探索和研发小型、灵活度较高的地下挖土机械,增加工效和进度,降低时间效应带来的影响。

  1. 预应力控制

为了防止基坑变形,预应力控制法得到逐步推广。同时,利用深层搅拌或是注浆技术来全面加固基坑底部或是被动区土体,这也是控制变形的可靠手段。

结束语

深基坑工程中,设计是关键,监测是手段,施工是保证。一个科学的支护方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基坑工程最终的成败。如何判断方案是否合理,关键在于是否安全、经济,有无引入最新的施工工艺,是否对工程施工有益。今后,我们需要推广信息化施工技术,注重工程监测,减少基坑工程事故和由此带来的损失。通过改进计算理论和方法,优化施工工艺,推动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佘重九.大跨度无横撑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技术剖析[J].地球,2016( 8) .

[2]曹毅.大跨度无横撑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技术探讨[J].公路交通技术,2010(1) : 63-65.

[3]杨丽,杨觉,华村.建筑基坑支护设计浅探[J] .洛阳大学学报,200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