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

胡治军

昆明龙慧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省 昆明市 650051

摘要:水土保持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但从目前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情况来看成效并不理想,实际建设及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应用

引言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并且在“十四五”规划中仍是重点发展方向和内循环的重要建设内容,大批量、高强度、广泛分布的生产建设活动,使已经面临并将持续面临人为水土流失的突出问题。为此,国家水土保持法及地方水土保持法规都明确规定生产建设项目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义务,明确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跟踪检查的法定职责。水利部作出水土保持强监管的部署,提出对全国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实施水土保持信息化的要求。

1.推动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的重要意义

第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生态平衡。进入新世纪后,国家格外注重加强环保工作,维护生态平衡,提倡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在水土保持领域,运用GPS全球定位系统、人工智能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全方位开展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这样方能确保信息的传递和存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准确而快捷的参考信息。第二,落实环境保护法,保持健康的水土动态,避免水土流失,在高效智能化的社会,须有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才能及时了解水土流失动态,依法履行水土保持规划。第三,转变水土保持模式,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变革与发展。目前,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水土保持模式已经从传统粗放型模式转变为精确治理模式,也有效带动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

2.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定位与目标

2.1建设定位

水土保持信息化系统建设,应依据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总体部署,对接省级水土保持信息化和市级智慧水利和政务信息化的整体要求,立足市级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基础,整合所辖各区县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需求,统筹建设覆盖全区域、全业务的高效水土保持专项开放信息化系统。设计涵盖全市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监测、治理、公告等业务内容,面向上级与辖区、行业与社会的水土保持专项业务信息化系统。

2.2建设目标

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土保持监管需求和水利信息化发展目标等,水土保持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可设定为: 通过集成前沿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互联网技术、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等,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预防监督、监测评价等主要业务开发形成服务组件,构建面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相关政府行政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水土保持信息化平台,并确保安全可靠,有效支持全市范围内的水土保持基本业务日常工作,提高水土保持管理、审批、决策等工作效率,形成理念先进、技术领先、效益明显的全国地市级区域水土保持信息化示范样板。

2.3建设原则

(1)兼容互通,多维协同。根据水土保持业务特点,水土保持信息化系统建设应预留与发展改革、行政审批、环境保护、住建规划、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省、市、县等各级同行机构进行不同信息系统兼容、连通并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具备打通省、市、县三级业务流程,实现跨部门、多层级业务关联,避免重复录入、反复填报、流程阻隔等问题,搭建互联互通的开放业务框架,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

(2)一图总览,信息共享。基于统一的空间基准和底图,将地形、土地利用、水土流失、生产建设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和扰动图斑、重点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与实施图斑、水土流失监测站点等相关数据成果组合式集成展示、空间化统一管理,实现预防、监督、审批业务工作的空间数据共享互通,提供坐标统一的管理底图。

(3)功能全面,操作简便。系统功能应涵盖区域内水土保持管理涉及的生产建设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审批和监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监测评价等全部业务及信息发布、文件流转、远程会议等配套功能,并具备操作简便、流程科学、运行稳定、响应高效等特点,提供友好快捷的应用体验。

(4) 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系统设计应具有前瞻性,充分吸收成熟领先技术的同时尽量选用国产软硬件设备,并注重安全性能和备份恢复,降低风险与不可控因素,力求架构开放可扩展、技术先进可升级、功能完整可更新、权限分明可调整。

3.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应用

3.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矢量化技术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是项目建设单位依法开展水保“三同时”应承担水土流失防治义务的区域,也是各类建设施工活动和扰动影响严格限定的范围且不允许超出的范围。对于历年批复的生产建设项目,开展防治责任范围图矢量化工作,获取防治责任范围的地理空间位置和分布。

3.2扰动图斑与解译标志建立

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的方法,对监管区域内的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进行识别提取。结合现场实景照片,从色、形、位等方面描述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在遥感影像上的视觉特征,建立各类生产建设项目与其遥感成像间的直观联系,为解译者后续判断遥感影像提供支撑。

3.3扰动合规性分析与现场复核取证

利用GIS技术,将生产建设项目扰动状况矢量数据,与水保方案防治责任范围红线图、遥感影像进行叠加分析,依据扰动状况是否超出红线范围,初步判定扰动图斑是否合规。对于判定为“未批先建”“超出防治责任范围”“建设地点变更”的扰动图斑及水土流失敏感点,进行现场复核,从而协助监管部门及时发现违法行为,为违法项目的取证提供基础数据。

3.4基于无人机的生产建设项目水保调查技术

相对于传统现场人工调查、记录的水保调查技术,采用无人机的水保调查技术,数据成果更加科学、客观、直观,效率更高,不容易受到调查现场的环境、人为等因素干扰。无人机航拍影像可满足生产建设项目现场核查的指标要求,水保调查技术手段与常规的传统方式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3.5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现场调查技术

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与生产建设项目遥感监管智能移动终端APP,可以大幅度提高地表扰动图斑合规性核查的效率和质量。用户可以通过该软件获取上级安排的核查任务,下载涉及的扰动图斑数据,在现场直接采集各图斑的合规性信息、解译标志信息以及图斑编辑标注信息等,同时可以将现场新发现的项目以及扰动图斑直接在软件上进行勾绘和记录。

3.6开发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消长检测功能

监测系统目前可以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影响因子和水土流失状况的数据发布工作,并可以实现动态变化消长的实时对照展示功能,可进一步开发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消长检测功能,开展动态监测消长的实时提取和展示,实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消长状况的真正落地,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和综合治理提供工作方向和依据遵循。

结束语

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和数字经济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相信水土保持信息化系统建设,将逐步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区域水土保持信息化系统先行示范、创新发展的主体,成为推动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崔玉智. 关于辽宁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的思考[J]. 内蒙古水利,2020(04):33-34.

[2]夏小林,孔琛. 关于现阶段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的思考[J]. 治淮,2020(08):79-80.

[3]鞠敏睿. 黑龙江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策略初探[J].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20,3(05):175-177.

[4]张海通,王群. 水土保持信息化区域监管现场复核实践与思考[J]. 海河水利,2020(S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