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框架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处理

胡金华

身份证号码 :44088319940216****

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检测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创新。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及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建筑即将进入“老龄化”阶段,它们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结构功能不断减弱,已经不能满足新规范要求及新使用功能要求,而加固改造既能够提高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也能够保证建筑物节能性与环保性。

关键词:框架结构;检测鉴定;加固处理

引言

房屋结构的安全性由于与人身安全直接相关,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建筑行业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近年来,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和加固设计蓬勃发展,本文主要对框架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处理做论述,详情如下。

1改造加固的主要优点

①经济性高。加固改造施工量小,速度快,整体造价低。同时,建筑物的局部改造可以只针对改造部位进行操作,加固改造和建筑物原来的生产经营可以同时进行,减少了建筑物停止使用所带来的损失。②周期短。立项审批、报规、报建、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工作会占用大量时间,而建筑的加固改造只是针对局部改造,整体结构不会发生太大改变,其建设周期比新建工程的短得多,适合急于投入使用的项目,如厂房加固改造。

2框架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处理

2.1碳纤维在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有效选择原材料可以确保碳纤维和各种混凝土承重构件得到充分利用,碳纤维加固可为工程建筑提供混凝土,在工程建筑加固和施工承载力水平上可合理满足各种混凝土承载力构件的高技术要求。第一个是用碳纤维构件增强的混凝土的前横截面,在反复使用碳纤维原料加固方法的基础上,对此类加固方法进行试验,发现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加固后,明显提高了混凝土部分构件的承载抗压强度,构件的承载能力得到再度提升。当出现裂纹时,发现间隙的总宽度显著减小。当用碳纤维原料增强的某些构件的承载力和抗压强度达到一定值时,混凝土截面构件上产生的缝隙总数明显变少,构件的表层遍布整个构件。顶部更对称。二是这种碳纤维增强混凝土构件在施加内力时。将各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均匀地盘绕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柱上,灌封时注意各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对称性,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工程建筑柱的抗压强度,还能提高混凝土柱结构的可靠性,除了工程建筑混凝土上的柱子外,碳纤维增强施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工程建筑混凝土的圆柱体,有效地增加所有圆柱体的承载力,在一定的载荷和工作压力作用下,应用该类钢筋时,混凝土构件受力后会产生一定的侧向变形,而碳纤维加固方法对侧向变形的管束具有一定的实用效果,能给予一定的侧向承载约束,从而合理提高受力构件的侧向承载特性。最后,在一些老式工程建筑中,应用这种碳纤维底部加固施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结构主要构件的防潮、抗弯冲刷性能。施工人员还应根据具体的建筑工程设计要求,选择有效合理的加固方法,适当设置支撑点总数,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弯抗裂性能。在一些较老的碳纤维加固施工方法中,人们通常选择应用结构卷曲或粘胶加固,以显示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的优点,使其能够达到一定的加固施工和结构抗压强度增加的实际效果,而这种加固施工方法所提供的作用也比较理想,但也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这种加固方法比较复杂,短期内无法进行。

2.2抗震韧性填充墙的构建与实现

传统填充墙构造上与其周边结构构件顶紧接触,给主体结构提供较大的附加侧向刚度,存在增加结构地震作用、改变结构构件的受力特征及动力特性等问题,导致填充墙自身破坏严重、主体结构发生薄弱层倒塌或扭转破坏、框架柱因窗间矮墙发生短柱破坏等震害。实现填充墙抗震韧性的方法主要有:①增强填充墙抗震能力、②隔断填充墙与结构构件间的传力路径、③基于消能减震技术原理对填充墙进行改造。“增强填充墙抗震能力”方法可有效提高填充墙自身抗震能力,使填充墙在地震中保持弹性或不发生影响其建筑功能继续使用的可修复损伤,实现填充墙自身的抗震韧性。该方法的具体技术手段分别有:①采用复合材料对传统填充墙的表面进行增强加固。如使用FRP、CFRP等复合材料纵横交错式粘贴、对角线部位粘贴、交叉式粘贴等方式粘贴于墙体表面;②使用高性能材料覆盖于传统填充墙表面形成一层加固薄层。现阶段关于新材料研究主要集中的类型有飞灰、高延性混凝土(ECC)等,现阶段研究对象集中于砌体结构;③将填充墙改造成密肋复合墙板。④在墙体表面开槽并埋置加固件如钢筋等。使用该类技术手段后的填充墙刚度和强度得到大幅提升,震后损伤程度低,使用功能不中断。但是,该类填充墙仍然与其周边的梁、柱等结构构件顶紧接触,其对主体所附加的刚度和约束效应仍然存在,可能会影响结构震中抗震性态、震后可恢复能力。因此,该类填充墙应视为抗侧力构件参与整体结构的抗震分析,合理评估带有该类墙体的主体结构以及墙体自身的震中抗震性态以及震后功能可恢复能力,确保抗震韧性建筑的实现。

2.3加固措施

(1)框架柱加固。部分柱构件轴压比及配筋未能满足设计要求,由于柱构件两侧砌筑了填充墙,为了施工方便,本次加固在柱构件一侧采用增大截面法进行加固,增大截面厚度150mm,采用C35强度等级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经验算,加固后柱构件轴压比均小于0.85,满足规范规定的限值要求,配筋也满足承载力要求。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前,应将原混凝土面凿毛,并清理混凝土表面存在的缺陷至密实部位,进行加固时,应采取措施卸除或大部分卸除作用在结构上的活荷载。由于构件的加固厚度都不大,加固钢筋也较密,采用一般支模、机械振捣浇注混凝土会比较困难,也难以保证质量,因此要求施工仔细、振捣密实,必要时,配以喇叭浇筑口。(2)框架梁加固。部分梁构件未能满足承载力要求,采用加大截面法进行加固,在梁底增大截面高度150mm,采用C35强度等级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经验算,加固后梁构件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梁构件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的要求同柱构件。

2.4框架结构检测

2.4.1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可采用回弹法、钻芯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和后拔出法等,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回弹法和钻芯法两种;考虑到回弹法存在着工作量较大、现场工作用时较长、检测结果受人为操作和仪器影响较大的特点;采用了工期短、检测结果更为直接的钻芯法。

2.4.2钢筋配置情况检查

采用钢筋扫描仪对钢筋数量和间距进行检测,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构件进行剔凿,检测其钢筋直径。经查,梁钢筋主筋数量、箍筋间距和钢筋直径与原设计图纸一致;柱钢筋主筋数量、箍筋间距、箍筋直径与设计图纸一致,个别柱构件的实际纵筋直径要大于设计纵筋直径;楼板底两个方向底部的钢筋直径及间距均与设计值相符。

结语

总之,工程改造加固设计应以检测鉴定结果为基础,当存档的设计图纸与现场实测结果不一致时,应以现场实测结果为准。结构加固设计不应只关注构件的承载力及配筋问题,尤其当结构整体存在一定问题时,合理的体系加固可以同时解决结构存在的诸多问题,大大减少加固设计及施工的工作量。既有建筑的加固设计不能只依靠规范和图集,要全面地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如:是否有施工作业条件、是否会有意向保留的外墙装饰或屋面造型、是否有植筋条件等。

参考文献

[1]宁宝宽,胡海涛,徐永泽,等.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力学性能试验[J].建筑结构,2020,50(6):5.

[2]鲁艳蕊,马凤华,别治明.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古建筑木结构技术应用研究[J].塑料科技,2020,48(4):135-140.

[3]葛文杰,宗耀锋,仇胜伟,等.碳纤维布粘贴加固BFRP筋-ECC-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1,42(S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