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背街小巷改造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浅谈背街小巷改造设计

苏 娴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 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形态类似道路“毛细血管”的背街小巷是一座城市小尺度的界面,在这个与居民生活紧密联系的街巷空间,如果放任不管,它们会成为车辆违停、缺少绿化、跨道经营等城市管理乱象的滋生场所,但对这一空间加以治理,它们将会“向阳而生”,既为市民提供生活上的种种便利,又能承载起厚重的城市文化。

关键词:背街小巷;改造;公共设计

1 总论

1.1 问题及意义

城市的背街小巷作为与居民连接和接触最紧密的城市空间,无论在现代都市空间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都不应削弱它在城市生活中的意义。在城市生活中与人口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背街小巷的形式如果太过单一,或空间的感受不加以提高,会引起城市生活质量的下降。随着城市文明水平的提高,背街小巷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和对居民幸福感的提升的作用尤为明显。

1.2 已有的背街小巷研究

北京市核心区改造要求目标明确,总体要求全面准确,从保护传承、分类管控、净化空间功能、提升标准、长效管控几方面给出指引,对每一项改造内容进行详细管控,通过提供正负面做法图片和设计要求的分项叙述,直观详细地提供设计指引。并从设计、实施、管理三个层面对街巷提升的要素进行控制要求,确保提升达标且长期有效。在管控下,整治了街巷的疑难杂症,全面改善了空间的环境面貌和规范秩序,使得胡同变成了有绿荫处、 有鸟鸣声、有老北京味的清净、舒适的公共空间,展现了首都现代与古韵相结合的城市新形象、新面貌。

1.3 背街小巷的相关概念与组成

1.3.1 背街小巷的概念

城市背街小巷主要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与各级城市道路连接、市民进出必经、对市民生活品质影响较大的小型街巷,一般包括社区、开放性小区、城中村等区域供行人、车辆通行的道路。按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 (GB/T51328-2018)规定,其道路功能等级一般为支路以外,红线宽度一般不大于14米。

1.3.2 内在因素

背街小巷设计要点主要由表面物质形态和内里文化组成。

物质形态主要分为五点:1)街区的性质。街区是供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需要对街区的居民活动的表现进行调查从而来把控街区改造的方向,通过其所处的位置判断发展趋势,决定街区改造的深度和强度。2)道路交通设计。背街小巷的通行便利性主要由良好的步行和车辆的交通设计影响的,处理好街道的步行和机动车辆的通行关系是背街小巷环境的首要基础。3)市政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包括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等,这些为居民提供了生活最根本的养分,对各种管线的无序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引导是解决背街小巷现有问题的重要关键。4)建筑立面设计。街道由建筑物和构筑物围合而成,建筑的尺度、色彩、外墙质感和形式都决定了街巷空间体验的初步感受。5)小品设计。环境中的小品设计和导视以小尺度体现出街道环境的品质和人文关怀程度。

内里文化:在设计过程中一些街巷的内里文化常常为改造者所忽略,这其中包括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和历史记忆等因素。1)经济因素:街区的商业类型的丰富最大程度体现街区的活力程度。2)人文因素:不同的社会文化会产生不同的美学观念和设计理念,从而在街区中体现居民倾向推崇的空间设计。3)历史记忆:一段时间同一空间的共处形成了居民的记忆,这份记忆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也是一种身份的认同感。在街道改造时,应尽力收集当地历史记忆的留存点,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使街道富有历史文化特点,使居民重塑历史,在记忆中重现或再生各个历史节点的时空,得到情感的寄托。[1]

2 设计原则

美国著名建筑师波特曼说:“当我刚看到这座完全的新城时,感到非常兴奋,但不久兴奋就成了失望。这是个毫无人情味的地方.......有些建筑的确十分有趣,但作为一个整体,他显得单调平淡,完全缺乏人的尺度、人的需要和人的理解。我发现,只要对它看上一眼,就会失去逛大街、转小巷、探幽寻趣的兴趣,因为我已能料到是怎么一回事了。”[2]建筑师的话让我们意识到其实我们城市街巷设计要以“人”为主,考虑在城市空间内活动、停留和感受的人。寻求在设计中主动从“人”的视角出发,悉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增强群众积极参与,共同缔造共同生活的街巷空间。

  1. 改造元素

3.1 公共环境治理

在做深入改造前,先对现状街巷公共空间进行基础清理,做到基础面干净整洁,同时要做到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3.2 道路环境整治

对街巷道路进行车行道和人行道分类,严格管控。建议5米以下道路为单车道,7米以上为双车道,预留行车通行空间,保障通行安全流畅。对存在裂缝、积水等问题的路面修复性改造,普通路面可加铺沥青。

根据街道空间计算好相应的人流容量,合理拓宽、增设人行道,保证人行安全,保障人行道的平稳提高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的通达性。人行道可高于车行道,部分较窄街巷或根据街巷使用功能可设置“零”高差人行道,可用彩色沥青与车行道区分。人行运用水泥压花地坪或透水砖进行铺设、增设无障碍设施,并对树池、路缘石、井盖专项设计,与周围环境协调。

3.3 地下管网改造

修复破损给水管道,设置垃圾收集点冲洗装置及冲洗废水收集设施,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可采用新建雨水管(沟)或末端增设截流设施的方式。

3.4 强弱电线缆整治

清理废弃停用及私拉线缆、线杆、改道移除存在安全隐患的挂树强电线缆。强、弱电线缆分开梳理,强、弱电架空线缆间距相关要求,整齐捆扎,沿墙角、屋檐规整布置,穿桥架,进行美观装饰,实现线网隐蔽。

3.5 街道照明整治

结合建筑、绿化景观增设特色街灯、地灯、墙灯等装饰性景观照明;增设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节能路灯戒具有自动调节、监测等功能的智慧路灯。

3.6 道路绿化

根据步行空间宽度,布置不同形式的行道树绿化,应结合周边环境风貌,充分利用街角空间、开放场地等增加绿化。结合景观元素,如花箱、花池、坐凳、景墙等配置设计行道树绿化,丰富街道空间。应选择本地常见容易养护的传绝乡土植物品种和绿化形式。

3.7 节点空间

除了内部交通安排,对街巷入口、口袋公园常常忽略节点设计,前者是主要的识别空间,后者这是大多数居民主要相约的场所。因此,节点空间设计应该成为一个重点。

街巷入口可设置具有文化特色的街巷标识牌,避免“千巷一面”。以城市道路网、自然地形地貌和现状居住小区等为基础,结合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改造建设“口袋公园”,灵活运用背街小巷零散用地进行建设。口袋公园应配置休憩设施,景观环境优美,体现城市文化内涵,在紧急情况下可转换为应急避难场所。口袋公园宜采用突出乡土植物。设置景观小品、城市家具,增强空间趣味性,如果皮箱、公共坐椅、公告栏、公益宣传栏等。

3.8 建筑立面

外墙进行清洗、修缮,整饰建筑一层门窗,对一层商业招牌进行形式规格的统一,若为商业气氛浓厚些的街巷可对首层建筑立面进行调整,增加招牌和装饰以及内部装饰的货物来吸引人气。同时在可利用地带设置路边休闲座椅作为开放的街巷空间,加上绿化种植美化,创造出街巷的空间层次感。

  1. 结束语

背街小巷的整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居住在这一条条背街小巷中,平日里可能会忽略它的变化,这些背街小巷看似不起眼,却紧贴居民生活,彰显着一个城市最真实的卫生水平和文明程度。如何对待背街小巷,就是如何对待未来的城市发展,这其中除了基础设施的整治,更要求我们在背街小巷设计中考虑“以人为本”,阐述街道的文化内核,让设计走到居民心中。

背街小巷的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用一次改造带动居民的改造意愿,携手营造更加干净、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希翼背街小巷改造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戚路辉。回归人性化的城市——城市步行空间设计策略与手段,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6

[2]石铁矛,约翰波特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