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敖世军

贵州正业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贵州省贵阳市, 550000

摘要: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水文地质因素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地下水的运动与变化规律难寻,所以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举步维艰。水文地质因素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见,研究水文因素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义重大。基于此,文章分析探讨了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而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提出对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和治理方案,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防控和治理能力。

关键词:水文地质;因素;地质灾害;影响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凸显,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损害。地质灾害隐患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和隐蔽性,监控和预防难度极大,在地质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下,还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泥石流、滑坡等重大自然灾害;水文地质环境同样存在较大的波动,水理结构变化、地下水位升降等,均容易给区域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需加强对地质灾害频发区域的水位地质环境的勘查。

1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1.1 水文地质因素引起地基变形

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数量越来越多,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地基变形的频率也在不断上升。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表建筑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基变形。地基变形是地基在上部荷载的作用下,岩土体被压缩而产生的变形。当地基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建筑物的墙体会开裂,影响其正常使用,严重时会导致建筑坍塌。建筑施工时,建筑物的沉降量、沉降差、倾斜以及局部倾斜等都不能大于地基的容许变形值,变形值要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与使用要求来确定。现阶段,建筑施工和地质开发时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问题。软土地基自身的土质结构稳定性较差,地下水运动对其影响非常显著,一旦遇到地下水震动,很容易破坏软土层间的连接结构,土体强度明显下降,转变为稀释状态。再加载地基中空隙水的压力,地基强度会进一步削弱。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慎重考虑方案的合理性,尽可能减少对施工区域水文地质的影响。

1.2 水文地质因素引起地面沉降

水文地质因素易引发地面沉降现象。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对水资源需求大,开采量大,可能导致地面沉降。在进行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时,会对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进行开采并使用,开采到一定程度,地下就会被掏空。此时,地表开始出现下降。如果没有对采空空间及时进行回填,就会影响地层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导致地面建筑物垮塌。

1.3 水文地质因素引起砂土液化

水文地质因素容易引起砂土液化现象。地震发生时,已经饱和的细沙土和疏松粉会在短时间内遭到破坏,导致发生砂土液化的情况。受振动力的影响,饱和的沙土结构变得越发紧实,并瞬间提高空隙间的水压,最终呈现出砂土液化的状态。液化后的砂土会不断自上而下流动,对地表下的矿物质层持续施加压力,如果上层的液态砂土层呈局部集中状态或土层过厚,则会导致垂直方向地质结构发生坍塌。

2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影响的控制

2.1 保护地质环境,杜绝人为破坏

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有效保护地表的主要因素。如果地面上的植被破坏严重,在遭遇雨水天气时,地面极易被雨水冲击,引起地表层水土流失,从而破坏地表结构。可采取人工种植绿色植被,增加植被覆盖面积的措施进行改善。大面积的植被可以有效阻挡风沙,加固水土,修复水文地质环境。农业与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水应进行污水过滤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大量污水不可以直接排进田间、地下或河流中进入地表层,流入地下经过长期下渗,会破坏水循环系统,导致该区域的水文地质受到影响进而发生变化。

2.2防控水文地质灾害的相关措施

对于水文地质导致产生的地质灾害问题,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下水和岩石介质之间会相互影响,最终导致灾害的发生。因此,通过水文地质评估工作开展,为了降低地质危险性,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 :一方面,通过对当地水文地质灾害发生的特征,同时结合区域内的地质地貌情况,科学划分工程建设的适合、较适合和不适合的区域。比如,对于那些水域面积大,且建筑群集中的阶地边缘区域,就是不适合进行工程建设的 ;如果是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较小,并且主要处在第一斜坡威胁的地区,在工程建设的时候应该要注意避让特殊区域,还要注意山体坡脚开挖程度要小,而且在开挖之后还要做好有效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如果是在斜坡单元影响地区,或者在泥石流堆积区域,面对较大的地形起伏程度,灾害处理难度会很大,此时需要重点关注气象预测信息,为了尽最大努力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后果,需要及时做好生产活动转移以及人员安全疏散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地形塌陷区,由于存在很大的隐蔽性,在进行地质危险性评估之后,应该与当地建设部门进行沟通,要避免在这些危险区域施工,需要重新选址建设。比如,对于公路、管线等类型的工程项目,要确保与地形踩踏区域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如果是在地表径流区域,还要注意采取必要的围护措施,否则会影响生活用水的质量,对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危害。

2.3严格实时监控,加强预防工作

相关部门要认识到水文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及规律的掌控。开展水文地质监测及保护工作,应加大监控力度,实时实地监控水文地质情况,并且要建立完善的监控管理制度,以便全方位地监控管理,避免出现监控盲区,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行动。监控设备要注意日常保养维护,发生故障要及时维修。工作人员在监控过程中要认真仔细,规范操作,避免出现人为失误。预防胜于治理。相关单位要做好预防工作,建立应急预案,完善监控制度,落实监控工作,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水文地质的异常,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从根源治理环境问题,降低灾害发生几率。

2.4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我国地下资源丰富,对其合理开发利用不仅能够物尽其用,而且可以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例如,有些地区地下水资源存储量非常大,一旦过度使用极易对地质结构产生冲击力,从而引发地质灾害。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合理开发利用该区域地下水资源,满足正常的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等需求,这样不仅能够维持地质结构稳定,而且能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若不考虑地下水资源的存储量,过度开采,会导致地下水资源不足,可能引发地面沉降。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因地制宜地制定资源开发相关制度及管理措施,同时要加大管控力度,保障农工业生产方面的开采利用,保证水文地质环境的稳定性,使地下水循环系统保持平衡 。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因素在地质灾害成因方面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必须加强对地质水文因素的关注,针对地质水文环境进行及时准确的全面检测勘查工作,预估其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状况,并提出相应有效的防御措施和治理方案,尽最大可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将思路扩展到实践应用层面,立足当地地质、水文条件,挖掘适宜的开发利用模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让,张君恺.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4):67-68.DOI:10.13616/j.cnki.gcjsysj.2020.07.227.

[2]邓郁涛.探析水文地质因素对工程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J].西部探矿工程,2020,32(07):19-21.

[3]付毅.谈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中国地名,2020(04):44-45.

[4]王磊.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科学技术创新,2020(11):37-38.

[5]刘建胜.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7):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