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测绘生产管理方法与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浅谈测绘生产管理方法与经验

周应勇

湖南地腾土地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生产管理是有计划、有组织、有指挥、有监督、有协调的生产活动,是对单位生产人员和生产系统的管理和设置运行的各项工作的总称。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生产组织工作、生产计划工作和生产控制工作。生产管理的目的是实现预期的生产品种、质量、数量,并确保安全和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目标的实现,做到投入少、产出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产管理的核心就是对生产人员的激励,激励不是操纵,不是驾驭,不是行政命令,而是在于有足够的智慧来满足人的需要,通过满足需要,来对人的行为进行引导和对人的积极性进行调动。

关键词:测绘生产;管理;经验

1现代测绘的发展

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传统测绘体系改造”和“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形成”2个阶段。“传统测绘体系改造”阶段大约从1954年—1980年,是传统(模拟)测绘技术体系的完善和建设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代表了模拟地图生产时代。“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阶段主要指20世纪90年代后的2个“五年计划”期间,在这一阶段我国测绘事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建立了以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为核心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基本实现了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服务全过程数字化,测绘技术形态、产品特征和组织结构等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测绘技术体系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以数字栅格地图、数字线划图、数字正射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等为代表的地理信息数据产品应用逐步增加。这一阶段属于地图数字化时代或数字化测绘生产时代。信息化测绘体系是以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为依托,通过信息获取、处理、管理到输出的方式,对原有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进行整合、再造和更新。进入21世纪的信息社会,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对地理信息资源需求迅速增长,面向全社会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已经成为新时期测绘发展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标志着测绘发展进入信息化测绘阶段。

2信息化测绘建设内容

从业务角度看,信息化测绘系统包括两部分:信息化测绘生产系统和信息化测绘管理服务系统。从技术角度看,信息化测绘生产系统主要包括产品信息化(以4D基础地理信息产品为核心的测绘产品扩展升级)。生产技术的计算机化(与数据生产相关的硬件和软件)。生产管理信息化(包括计划管理、过程管理、数据和结果管理)和质量管理信息化(过程监控、检验和结果评估)。建设信息化测绘生产系统的主要内容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相关的数据、设备、人力和管理资源。改革生产、管理和质量流程,更新换代某些技术和设备,开展标准化建设和相关人员培训。最后,以测绘信息产品为目标,实现和运行生产技术信息化、生产管理信息化、质量管理信息化。测绘信息化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主要包括:①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可根据测绘项目的实际情况,制作三维地图,获得比较直观的数据和信息。目前,卫星定位技术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的应用模型相对简单,可操作性强。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精确定位,从而获得准确的数据信息。网络通信技术:在该技术的支持下,搭建测绘数据信息交换平台,实现测绘单位之间的实时信息交换。此外,网络通信技术在有效组织各种地理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为测量人员实时了解和可视化地理信息数据提供良好的平台。

3信息化测绘生产管理设计与实现

3.1生产管理系统设计

生产管理系统是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的枢纽,它以通讯网络为途径,协调生产软件按照技术流程进行工作,以数据库的方式对管理数据、生产数据进行管理,进行生产计划管理以及生产流程管控。生产管理系统可具体分为3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即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网络化生产任务调度管理系统和生产数据组织管理系统,分别负责生产任务的计划管理、生产任务的具体执行调度以及生产相关数据的组织与管理。项目主管根据具体项目要求进行前期总体规划,包括任务的起止时间、工作量、承担任务的部门、项目执行的流程工艺;提交成果内容、提交成果要求;项目绩效评定依据等。技术主管部门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分析、取舍,设定生产作业方案,并根据作业工序、技术要求、精度要求等编写项目技术设计书。项目管理员通过综合计划管理客户端,将分配好的生产任务以项目内部合同方式下达到各项目执行部门。任务下达完成以后,综合计划管理端可以对项目进度进行实时的宏观监控以及必要的统计分析。项目执行部门接收到具体的生产任务以后,首先进行任务相关数据下载,利用网络化数据生产调度系统,在部门内部对生产相关数据进行组织、对作业人员进行角色划分以及任务分派,建立网络化数据生产环境。数据产品生产过程中,执行部门负责人以及质检人员通过网络化数据生产调度系统可以实时对作业人员的作业情况进行监控,同时,可以根据设定好的质量控制环节对作业人员提交的过程数据进行实时检查,控制数据的作业过程质量。

3.2生产技术人员

1)人员构成,指直接或间接从事生产的所有人员。主要包括生产人员、软硬件维护人员、成果资料保管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的管理是生产的最大难点,这需要管理人员付出辛苦和智慧。2)管理要求,①利用年底年初和生产空闲时间,加强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生产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②激发生产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努力提高生产技术人员的士气。高昂的士气是单位活力的表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只有不断提高生产技术人员士气,才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生产技术人员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③发掘生产技术人员的特点和优势,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使生产技术人员能发挥各自所长,“人尽其才”。④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生产技术人员内在素质。内练素质,外树形象。

3.3生产管理功能的实现

计划制定:根据项目情况,制定任务计划,包括项目起止时间、项目执行人员等信息。任务分派:根据项目计划,以任务订单方式将具体任务分配到相关执行人员。根据不同人员,合理组织作业人员,对人员角色进行定义,对不同角色权限进行划分。流程管控:与具体生产项目相结合,制定并控制项目执行流程。进度监控:宏观监控项目执行情况,把控项目执行的总体进度,实时查看每个作业员的作业情况,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同时,需要将作业进度情况在网络化生产数据库进行存储,方便综合计划管理系统进行查询。质量控制:根据预先指定的关键节点,对过程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合格后可以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不合格的数据返回修改。同时将过程质检结果信息实时记录到网络化生产数据库进行集中存储管理。作业评价:依据质量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检查结果信息,可以方便地对数据产品进行评价。同时,加上相应数据成果的作业人员信息,还可以实现对作业人员的评价功能,如果发现某一作业员所生产数据的质量一直很差或者说某种类型的错误一直出现,多次提醒后都不见改正,项目管理人员就有理由相信该作业员作业水平或是工作态度存在一定问题;再配以相应的奖惩措施,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与激励作用。

3.4野外作业环境

野外作业环境又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危险的人工环境都会影响员工的正常工作,也会对员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野外作业环境是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很重要环节。管理要求:1)自然环境要正常,高温、极寒和大风、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环境禁止作业。2)人工环境,如高压电线、强电磁场、军事禁区、大型湖渠水域、繁华闹市区等,在这些区域作业时,除了特别注意外,还要配备安全装备。

4结论

采用信息化技术对数字摄影测量生产技术流程进行全面整合、更新与再造,具体包括以局域网为基础对生产进行多层次计划管理,以生产数据库对原始生产资料、过程数据和数据产品进行集中存储管理,以质量检查与评估系统对过程数据与成果数据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等。这些内容的实现必将为原有的数字摄影测量生产体系带来积极作用,在严格保证数据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将会带来生产效率的巨大提升。同时,面向数字摄影测量生产的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建设,也将为数字摄影测量领域和行业内其他领域的信息化改造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洪秀.测绘生产办公系统快速开发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3(12):154-156+160.

[2]杨宏山,邓国庆.自然资源管理中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若干思考[J].测绘科学,2020,45(12):181-190.

[3]王保国,苏小霞.测绘生产信息化管理实践与应用[J].江西测绘,2020(02):51-53.

[4]薛昌华.测绘行业中的安全生产管理[J].科技风,2020(1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