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探讨

覃兴鹏

蒙山县水利局 546700

摘要:社会的和谐与经济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环境作为支撑,在以往的环境保护中,受到工业发展和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现象。尤其在农村,农作物种植以及家禽养殖都将会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给环境治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无法有效实现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合理控制,将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及治理技术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乡村振兴;河长制;水环境;污染现状;治理对策

引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资源利用不加控制使农村水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由此需要积极地进行农村水环境的治理,保证农村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在经济常态背景下,需要不断优化我国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法治化,同时对水污染的立法、监测进程进行管理。环境保护问题是国家社会关注的重要生态问题,生态环境作用不容忽视。在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的探究中,需要从物理层面和社会环境层面探讨农村地区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水环境的一系列相关问题都威胁着农村地区的用水安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对水源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恶化。在社会变化背景下,改善农村水环境安全管理应采取多元化的方法,以不同的概念为依据,考虑影响农村水环境的原因,有效地进行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治理。

1农村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积极开展农村水环境保护和污水治理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助推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同时也是最基础的产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必须坚持可持续的发展原则,关注农村水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真正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村水环境的有效保护,还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依托产业更好地助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产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有效的规划和建造,产生的污染物势必会对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污染。

2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2.1种植业污染

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主要包括种植业及养殖业。在种植业发展过程中,受传统观念影响,种植人员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农药及化肥使用较为频繁。此外,在作物种植期间,氮肥、磷肥与钾肥是常见的肥料种类,一旦化肥使用不当,或用量过多,将会导致土壤团粒结构破坏,从而污染土壤,最终使地下水与地表水受到污染。再者,对于氮肥来说,长期大量的使用,给土壤引入大量的非主要营养成分或有毒物质,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正常活动,将会导致农作物抗病虫能力下降。为了提高作物产量,种植人员会增加农药的使用量,最终导致恶性循环。通常情况下,仅有约20%的农药能够附着于农作物表面,而80%的农药会留存于土壤及水体中,当出现降雨天气时,将会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

2.2农村水环境治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在农村水环境治理中,重要的是对人员进行管理。然而,在农村水环境治理的部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导致整个管理过程形式化。治理人员专业技能不足以及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松散导致整个管理过程不符合相关规定。另外,治理人员对自身责任界定不明确,导致在水环境的治理过程中缺乏完善的方式。受到外界影响,治理人员思想不符合需求,在岗位中不做实事,导致整个农村水环境治理意识不明确,整个治理过程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工作人员自我意识不完善,对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性不明确,严重影响了农村水环境治理效果。

2.3水环境污染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向前推进,国家政府部门和各个地区高度重视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并在此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政策。但这些法律法规和管理政策落实到基层地区常常会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水环境污染执法力度相对较低,造成农业生产、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废水得不到妥善有效的处理,胡乱排放,对周边的水体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农村地区很多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不足,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农村地区的水环境管理相对较为薄弱,相关管理部门的执法水平相对较低,各项工作落实不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进一步促使水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差距。

3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

3.1源头控制

源头控制是农村水环境治理中最为关键的管理办法,也是实现农村水环境改善的重要方式。在源头控制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家禽牲畜养殖过程中,实现对动物粪便、尿液的收集,利用动物的粪便和尿液替代化肥,改善农业种植中的土壤结构和土壤性能,减少对土壤的破坏。第二,在农村进行养殖时,养殖场所的环境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实现对养殖技术的优化,重点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污水随意排放现象。第三,在农作物种植时,要及时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环境公平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生态利益中心主义的必然要求,应当将环境公平理念作为环境立法的重要理念,把保障城乡环境公平作为环境立法的重要指导思想,在立法的目的、基本原则、权利设置、基本制度中体现出来。

3.2加强水污染治理队伍建设

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人员的素质是整个治理过程的重点。由于水污染治理团队中人员素质不一,在进行水污染治理时,需要重视队伍建设,对人员进行管理,加强人员的责任意识。在进行队伍建设时,需要强化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估,从而实现队伍的良好管理。良好的水污染治理理念,可以保证水污染处理与实际的环境保护要求相一致。在进行环境保护时,需要保证治理人员具备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进行水污染治理时,可以快速的进行污染问题的检查。在具体的治理过程中,需要通过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对人员进行鞭策,保证人员在进行水污染治理时可以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在水污染治理的队伍建设中,要求人员进行知识储备,可以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提高自身的技能。

3.3制度创新

农村水环境在治理过程中,离不开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资源共同监督管理,而河长制的提出,为环境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河湖长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设计和推动实施的,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坚持问题导向,落实河湖管理保护,党政领导主体责任的一项制度创新。全面推行“河长制”,

能有效遏制农村乱占乱建、乱排乱倒、乱采砂、乱截流等问题,确保农村突发水环境事件得以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河流断面水质、水生态、水环境面貌能得到明显改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得到全面落实,基本实现农村“河畅、水清、岸绿、生态”。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和日益突出,给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应提升水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更好地助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张红.公共物品理论视角下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J].水利经济,2017,35(3):48-52+77.

[2]梅涵一,刘云根,郑寒,等.云南分散畜禽养殖密集型农村污水特征及污染风险评价[J].环境工程,2016,34(7):46-51.

[3]杨枝茂.水质污染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及治理[J].农业经济,2017(10):19-21.

作者简介:覃兴鹏(1987-),男,瑶族,广西蒙山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负责落实河长制工作的具体落实,加强对全县江河湖库综合治理,协调解决江河湖库管理与保护的重大问题,对乡镇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制履行情况进行督查,负责对乡镇河长制的考核工作,配合做好推进河长制日常和业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