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于AD9361的宽带无线通信平台研发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0
/ 2

对基于 AD9361的宽带无线通信平台研发分析



陈海波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310

摘要:为解决传统通信平台设计中硬件依赖大、研发成本高的问题,提升系统集成度和适用性,本文引入AD9361芯片,对宽带无线通信平台进行设计研发,在简要阐述AD9361优势性能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系统架构、芯片选型、接口电路等步骤思路。经过分析发现,系统具备较强的自动增益功能,可编程形式的融入还能适应多种配置需求,有助于缩短开发周期,扩大适用范围。

关键词:AD9361芯片;宽带平台;无线通信


前言:在市场经济推动、产业升级优化的背景下,我国宽带通信工程事业迎来发展新契机,设备功能更加完善、技术体系更加成熟,相关的系统平台也愈发复杂,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很多设计、运行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通信对硬件依赖较大,调制调解过程需要以电路为依托,硬件开发周期长、研发费用高等,亟需引入新型设计思路,对无线通信平台进行优化设计。

1 AD9361性能概述

AD9361具有鲜明的集成性、灵活性特征,集成了频率合成器,配置了数字滤波器、数字处理模块、自动增益控制模块等。设计时可以根据情况更改优化寄存器参数,实现针对化的控制和调整。AD9361工作环节,数字信号送入基带处理,结束后进入FIR滤波器,完成速率变换和滤波处理,继而进入DAC(数模转换器)模块开展AD转换,下层的I路信号、Q路信号负责接收转换后的模拟信号,并进一步开展滤波操作,完成后送入放大器、混频器中进行变频、整形,完成最后的信号发射。

2基于AD9361的宽带通信平台研发设计

2.1系统架构设计

综合通信需求以及AD9361性能特征后,将宽带通信平台分为3个不同部分,其中PS端(Processing System,处理系统)主要负责存储配置信息、链路协议等,支持参数配置修改需求;PL端(Programmable Logic,可编程逻辑)主要承担数据接收、发送职能,并在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帮助下,对数据进行优化处理,模块上、下层联系分别依托于总线和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电路。数据经过基带处理之后,依托LVDS(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低电压差分信号)接口完成转化,并进入AD9361开展后续的转换、调制、发送过程。

2.2芯片选型

芯片是整个处理、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处理效率和质量,射频处理环节已经确定使用AD9361芯片,基带部分的选型需要综合考虑灵活性、节能性,经分析后认为Zynq系列芯片比较符合要求,该系列芯片集成了多个Xilinx可编程逻辑,可以在双核系统的支撑下高效完成数据处理。

2.3接口电路设计

接口在系统平台中扮演着重要的中间桥梁角色,能够为不同器件提供数据交互渠道,本次研发工作中接口电路主要包含以下两种:

(1)SPI电路设计。该接口位于AD9361板块与基带处理模块之间,命令编写遵循24位格式。其中往来的信号主要有四种,其一是SPI_CLK信号,代表接口参考时钟,最大频率为50MHz,能够对数据传输顺序进行排列和控制,该模块仅在SPI_ENB被激活为低电平时才有实际意义。其二是SPI_ENB,电平呈现高-低-高的运动趋势,可以影响其他电路抗阻状态。最后是SPI_DI以及SPI_DO,这两种信号分别承担输入、输出信息[1]

本系统中使用四线SPI模式,由FPGA负责片选信号的生成工作,回读信号直接与芯片对接,其中SPI_CLK信号电路采用四分频模式,内部引入两位计数器,若时钟处理后呈现为01,模块呈现为高电平,若呈现11,则转换为低电平。SPI_ENB仅在低电平下运作,数据包大小为24比特,包含控制字、地址等信息,当计数器计满24时、SPI_CLK为01时,信号电平开始拉高,以防出现数据不完整状况。

(2)LVDS接口设计。该接口位于传输板块及AD9361板块之间,采用低压差分信号模式,发送、接收端信号可以在该接口帮助下分割为时钟、数据、帧指示信号,每种信号又被分为两路传递,计算下来共有接收端6路、发送端6路信号可供交互,运行环节根据帧指示决定数据传递路径,以提升系统运行条理性和次序性。信号接收过程中,时钟差分信号经过缓冲区,并在相关元件的处理下整合为一路,继续缓冲处理降低抖动,帧指示信号同样缓冲整合。所有数据送入双倍速率缓冲器,并拆分成I、Q两路,分别进行滤波、放大处理。发送端分为高、低两路,分别对应高电平、低电平信号,经过整合后形成一路并转给AD9631。

2.4基带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基带信号处理中,主要涉及到同步识别和相偏校正两个部分,由于接收机运转过程中状态相对固定,而终端信号发送却是随机、随时的,无差别采集处理很容易增加系统负担,因此平台设计时引入了相关峰概念,对目标电路进行精准识别和同步复制,可以在减少占用的同时提升接收效率。实践环节主要通过巴克码的添加来实现,巴克码存储于本地位置,并与实时采集数据一并运算,由比较器对结果进行分析,若中间数据大于两边,即识别为峰值点,将该点位之后的数据设置为可采集对象,以减少无关数据的干扰。考虑到数据交互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发射端、接收端晶振频率差异干扰,或电容电感干扰等,出现相位偏移状况,因此设计时还增加了相偏校正电路,系统接收到数据后,用MATLAB处理,并绘制出相应的散点图。如果将发送信号设为s(n),信号经过信道后产生的偏移为ψ,那么二者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其中j为常数,

62a302397b373_html_7a722f2ad83becdb.gif ):

62a302397b373_html_e58796098e65c04a.gif

2.5 AGC设计

外界干扰是无线平台运转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信号传递经常会受到房屋、树木等障碍物的阻隔,进而产生异常散射和衰落的情况,采用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全自动增益控制)技术可以提升接收稳定性,减轻后续处理负担。其原理是将信号稳定在特定电平上,并根据接收信号大小情况自动确定调整方案,信号较弱时可以提高增益,避免噪声过大埋没数据。该技术的实现主要依托几个检测、增益模块来实现,比如LTM(Loss Tracking Module,损失跟踪)模块、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模拟数字转换器)模块等。系统运转环节AGC模块处于待机状态,初始化完成后由LMT模块先对信号进行检测,看信号幅值是否超过上下阈值[2],并根据情况调整更改。继而输入ADC模块进行功率检测,检测时共选取4个采样点,计算出平方和后对比分析得出结果,经过调试运行后发现,在2dB以下信噪比环境中,误码率明显降低。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完成了以AD9361为核心的宽带无线通信平台的设计分析,整个架构共由数据处理端、编程端和发送端组成,选用Zynq系列芯片负责基带处理,能够较好地满足信息接收、交互需求。系统中设置SPI接口和LVDS接口,能够对各种信号等进行拆分、缓冲处理,缓解AD9361器件的压力,基带信号处理中融入了同步识别、相偏校正功能,最大限度保证通信信号质量。

参考文献:

[1]贺更新,陈莹.基于AD9361的MIMO-OFDM同步定时接收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1,39(06):630-636.

[2]王凯笛. 基于AD9361的宽带无线通信平台研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