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3
/ 2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讨

祁宁丛

滑县第一高级中学 456400

摘要:最近几年,核心素养的培养一直是高中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学教学从以前的重知识、重能力到现在的重核心素养,这个重大突破是现代教学改革的成果,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基于此,下文将对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1 地理核心素养概述

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从地理学科的本质出发,不仅体现了地理学科自身所具有的特性,而且体现了它所具有的跨学科性,比如生物、物理、数学、化学等学科。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是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球表面具有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核心素养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目的在于要求学生从空间——区域的视角出发分析、解决、评价区域的现状和发展。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是因为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可以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念,多角度、综合分析解决身边出现的地理现象。地理实践力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属性、特征,大多数的图片、数据等资料来自野外直接观察。因此,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来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人地协调观是现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教育的核心,最能反映地理观念,其内容包含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多个方面,比如自然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社会等。地理学科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目的在于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社会要想更好地发展就要遵循自然规律,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是不可以违背自然规律,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2.1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人地意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地理人地意识,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教师可开展情境教学。在情境教学中,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需对教材内容与实际学情进行深入分析,寻找情境教学的切入口,为学生建构沉浸式地理情境,调动学生的主观思维,促使学生全身心沉浸其中,体会地理教学内容的人文思想、人地理念、文明内涵,使学生从中汲取地理知识内涵,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以促使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在教学“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时,为培养学生的人地意识,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地理学习情境。教师可合理应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自然灾害的成因,以及自然灾害的防避。在视频的辅助下,培养学生的人地意识,使其对自然灾害进行认知与了解,并学习应对自然灾害的一些常识,达到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2.2 分析案例,启迪思维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因此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学习地理的思维和判断能力,教师应当结合农村发展的相关实例实施教学,从而锻炼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水资源合理利用”相关内容时,就可以举西北地区农村农作物灌溉和东南地区农村农作物灌溉为例。西北地区水资源少,所在当地农民在灌溉农作物时,主要以喷灌和滴灌为主,且种植的农作物也是属于抗旱类型的;但是在东南地区,水资源丰富,地形主要为丘陵,所以为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农民修建了梯田,且农作物主要为水稻等喜水性作物。这样以两个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做比较,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也能结合所在地区的农村土地和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帮助家人选择要种植的农作物,以及如何有效利用当地农村的水资源对农作物进行灌溉等,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2.3 融入生活案例,培养人地协调观念

著名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地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源于生活、指导生活。地理学科知识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融入社会生活案例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不是纸上谈兵和无用的,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实际,如解释相关的现象以及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人地协调观念。例如,在学习“洋流”一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直接说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而是通过呈现现实生活案例的方式,由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得出结论。例如,针对“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的分析,教师可以展示一段材料: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此后大量的房屋、汽车和各种残骸被卷入太平洋,形成了一个长约111公里的2000万吨“垃圾岛”。研究人员发现,这个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岛”两年内漂至夏威夷,这几年漂移到了美国西岸。为什么?洋流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画出涉及的洋流名称并分析、总结出洋流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2.4 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能力也是科研能力不可或缺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地理实践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地理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近自然,在观察自然现象和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综合实践能力的学生可以提高研究学习的效率。例如,在高中地理课教授“生物与土壤”一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与自然亲近,让学生观察自然土壤剖面,然后保存不同土壤水平的样本并将其带回实验室。要求学生筛选土壤粒径并进行土壤化学实验,以分析氮,磷和钾等元素,以了解土壤肥力。在此期间,对实验数据进行详细记录、汇总,分析数据结果,将该实验整理成实验报告。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水污染情况,在调查过程中进一步阐明水污染的原因,结合具体原因制定解决水污染的有效措施并设计解决方案。这种地理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对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培养严格的科学思维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2.5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何将书本上枯燥的地理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印象深刻呢?教师要独辟蹊径,大胆创新。同时,也要充分发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我在讲授“常见地貌类型”时,改变以往的传统授课方式,设计了“我所喜欢的地貌类型”主题课,让学生担任解说员。课前,指导学生自主收集相关资料,与同学积极交流,充当同学的军师。课上,同学们通过PPT展示各种地貌,如本地的大别山地貌,曾旅游过的桂林喀斯特地貌、黄河三角洲地貌等,并详细介绍它们形成的过程。同学们兴趣盎然,不断地发表见解,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再适时归纳知识点,课后通过作业及时巩固相关知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日常的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该照搬传统教学方法,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教师应传授学生的综合逻辑思维方法、比较分析和联想思维方法、逆向思维方法,并通过综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丹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天津教育,2022(08):100-102.

[2]王海芝.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02):32-33.

[3]陈咸宝.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安徽教育科研,2022(0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