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班课堂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思考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3
/ 3

高校大班课堂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思考与研究

梁春梅

东莞城市学院

摘要:相对于传统的讲授方法,课堂的高质量互动能实现学生主动获取更多层面知识的效果。由于大班课堂学生人数过多,属于最难实现有效师生互动的课堂类型之一。本文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进行思考,思考如何大班课堂中学生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更佳的课堂效果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大班课堂 互动教学 课堂参与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引进至今,互动式教学方法已经广泛使用于各层次的教学中,其中高校教育具备更强的专业性和创新性,部分专业课程非常适合使用互动式教学,如刑法、导游实务、医学等。但随着高等教育的转型,严格的师生比例要求使得大班课堂成为主流的课堂模式之一。大班课堂对于课堂内容、课堂设计和课堂效果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大班课堂中实现互动式教学更成为一个困扰很多教师的难题。

  1. 互动式教学的内涵

  1. 互动式教学的含义

对于互动式教学的定义不同学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见。曾立荣认为互动式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形成师生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学习机制,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塑造的教学理念。[1]孙翠兰认为互动教学法是在现代教学理论基础上,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师生、家长与教辅人员之间良性互动,学生综合能力全方位提高的系统工程。[2]黄庆丰指出互动式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师生彼此分享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3]学者们的表述各有不同,但本质差异并不大,都强调了师生的双方互动及学生学习成效的改变。针对互动式教学的实践性,本文把互动式教学界定为教师与学生主动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并在课堂形成良性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是教师与学生获得全面提高的教学方式。

  1. 互动式教学的方式

互动式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更好的参与进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以课堂的展示方式为依据,较常用的互动式教学为:提问与回答,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翻转课堂等。

提问与回答在传统课堂中主要用于课堂导入,令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或联系旧知识与新知识,而在互动式课堂更强调提问的激励与全面引导,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课前、课中或课后问题教学生学习思考,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作出回答、质疑或反问。以此激活学生思路,激发学生主动求知。[4]

小组讨论是指教师以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主题,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主题进行讨论,总结,汇报,争辩的教学方法。小组讨论的实现形式多样,可以是案例分析、辩论或者主题分享等。因为教师无法时时刻刻关注全部小组的课堂参与情况,所以小组讨论的互动式教学容易出现同学搭便车的现象,如:假装讨论和总结最终任务只落到发言的学生身上。

模拟演练是指教师把学生带到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地点或在课堂进行实景讲解与演练。模拟演练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实际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实操能力和课堂参与。在操作性较强的科目中,模拟演练的教学效果更佳。例如在公务礼仪的课程中,各种礼仪的实践和实际应用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以电话礼仪为例子,教师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介绍如何接电话、打电话和转接电话,学生最终很难运用课堂上死记硬背的知识。但教师提前发布与行政工作实际相符的情景,并让学生设计相关情节,在课堂上模拟演练电话礼仪,教师进行评价和纠正。经过学生参与演练的这些环节会令到知识真正活起来,并让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

翻转课堂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高校的使用主要表现为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讲解,学生在课堂内能够更专注于主动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

  1. 大班课堂引起的互动困境

大班课堂是指单个课堂中有数量较多的学生参与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参与数量通常为60-120之间,有的课堂甚至更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部分高校受到教学场地有限、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教学硬件设施不先进等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学生人数激增带来的问题。[5]大班课堂有其合理性,能减少不同班级的差异,增加学生的互动交往的机会,但大班课堂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1. 学生的参与度低

学生课堂参与度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出勤,即学生的“身体”在教室中。这一层次的课堂参与在近年的高校课堂改革中获得显著成效。充分利用考勤平台工具之后,即使在逃课重灾区的大班课堂,学生缺勤现象也明显减少。但这些工具没有办法解决第二层次的参与问题,即“人在心不在”的问题。第二层次的参与是指学生从心理上理解课堂的重要性,自主用心参与进课堂学习。由于在大班课堂中的学生数量多,部分学生会认为自己的课堂参与是可有可无的,自己的课堂参与不能令课堂更活跃或者令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由于大班课堂座位距离教师远,第二层次学生参与在大班课堂比小班课堂更难实现,讲小话、玩手机、睡觉等行为在大班教室更为普遍。总之,课堂学生数量的增加客观上改变了上课的环境、知识传授的方式和学生的心态等,影响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1. 教师覆盖全体的难度大

覆盖全体的难度大主要指教师在大班课堂难以与学生进行全面有效互动,且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大班课堂理应有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回答、讨论和展示当中,课堂氛围理应更活跃,但事实却是大班课堂容易出现学生不参与、互动氛围并不活跃的问题。一方面,数量较多的课堂,学生减少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情感互动的机会,从而令学生出现“那么多同学,总会有人回答的”的得过且过的心态,或者与这老师不熟悉而出现的回避或者抵触的心态,最终有可能演变成教师自问自答;另一方面,课堂学生人数的增多也令教师在课堂互动设置中处于被动,各种课堂互动方式都无法令60-120名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只能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减少互动环节的设置。而且这也直接导致了另一个困境的出现,难以实现因材施教。

大班课堂面对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资质等存在差异,教师难以在同一课堂实现全部学生的因材施教。如果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学生更容易出现听不懂,不知道如何去学,甚至是不知道要学什么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浅尝辄止,而不是尝试有意义地理解或深入研究所学内容。[6]因此,大班课堂引起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难以覆盖全部学生,减少互动从而令学生被动接受信息,失去辩证思考的机会。

  1. 学校教学评价标准落后

教学评价体系不能很好的凸显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重要性,高校多是以期末考核为主要指标,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热情难以被激发。尤其是在大班课堂,学生知道课堂的互动不能影响总评成绩,加之教师难以管理所有学生,学生更偏向于期末考试前一周的重点突击复习,而不是参与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能有效的支持课堂互动是教师减少设置互动环节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教师甚至认为教学评价体系强调期末考核和大班教学共存就是默认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上减少互动,进行更多知识传授。

  1. 大班课堂实现互动式教学的方法探索

大班课堂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状,如何才能实现课堂的互动,获得更好的课堂效果?下面将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和学校层面进行分析。

(一)提升学生参与度

作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应从根本上改变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是实现互动课堂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尤其是在大班课堂教师无法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全面有效管理的情况下。

  1. 加强学生学风建设

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关键,学风建设能有效地转变学生学习态度。首先,开展有效的入学教育,引导学生制定四年的目标和学习计划、教育学生真正认识大学、热爱专业和端正态度;然后,定期开展学风建设活动,让学生了解并认可学校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具体安排学工部门、辅导员和班主任以多种形式不断深入学风建设。例如:优秀学生的课堂参与分享会、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等;最后,加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教师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都应思考其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学风建设不仅局限于班会和谈话等管理方面,还应深入到教学模块中潜移默化的改变。学风建设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专业、认识学校,对学习和自我的充分认识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厌学怠学的情绪,使学生形成主动想学要学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不仅仅适用于低年级学生,对大学生一样有效。很多学生在高考后的专业选择都是盲目的或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因此,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的专业没有深入的认识,让学生喜欢自己学习的专业,并且越学习越喜欢是能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根本动力。专业性的学习枯燥,但是基础学科知识和学科相关的很多领域都包含趣味性,无论入学教学,还是课程教育都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案例或者现实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如在进行《公共经济学》的教学时,使用盲人打高尔夫,经济学家认为安排盲人在晚上打高尔夫球,正常人在白天打高尔夫球会提高效率的事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就是提高效率。通过故事,学生既了解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通过学习经济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单个老师或者一门课可以解决的事情,需要学校、行政和老师都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发掘学习乐趣,使学生有主动学习和求教的意向。学习兴趣的培养就像是向需要远航的海员注入对海的向往,是在大班教学中实现学生主动参与进课堂的最重要的一步。

(二)加强教师培养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其知识储备、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性格特点等都直接影响课堂的互动效果。教师充足的知识储备能设计出吸引学生互动的内容;教师灵活的教学技巧能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教师完善的教学设计能让互动与教学重难点紧密联系;教师善于沟通的性格特点会影响课堂互动的效果。大班课堂中,教师没有办法细致地管理每一个学生,只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巧,抓做学生的兴趣点进而吸引学生参与。

1、提升教学技能

教师的教学技能学习是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内容,每一位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艺术化教学的水平,就必须遵循教学技能发展的规律,在熟练掌握教学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7]为了更好实现大班课堂的互动教学效果,一方面学校应定期举行教学技能相关分享、培训和比赛,让教学技能成为每一位老师都不断探索和专研的领域,尤其是一些效果显著的教学技能分享,会有助于活跃课堂,教授知识,如提问方式和语气的不同会得到学生不一样的回应,授课声音的大小和语速都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另一方面教师应加强职业个性品格和专业修养的结合,即在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技巧的同时,结合自身的性格特征进行调整,慢慢形成自己独特的大班教学习惯。

  1. 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技巧是一个需要时间积累,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的长期过程,而教学设计则是教师需要课前短时间充分准备的。一份能调动大班课堂氛围的教学设计应是由浅入深地剖析教学内容,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应是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进行教学内容转化;应是包含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让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成为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支撑。因此,教师在进行大班课堂的教学设计时应做到细化内容,以故事、例子带动学习由浅入深参与课堂,使用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关注学生课前和课后任务分配和课堂的成果分享,给予表扬和支持,增添学生获得感。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分为教师评价部分和学生评价部分,由于教师评价部分主要是包含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教学质量和课堂常规三部分,[8]与教师层面的相关探索相近,因此这一部分着重从学校层面阐明学生评价部分。学校在学生教学评价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制定学生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在总评成绩占比的相关要求。当下,期末成绩占比超过60 %以上是普遍现象,因此学生并不会重视只占40%以下的平时成绩中的一小部分——课堂参与。学校可从课堂性质和形式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需要更多课堂参与的学科应考虑加大平时成绩占比,让学生从根源上开始重视如何能提高自己参与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若部分学科的课堂学习过程的重要性高于考试,学校可支持此类课堂取消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大部分大班课堂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而非期末考前的死记硬背,因此改变考核方式或许会成为大班课堂实现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曾立荣.高校思政课互动式课堂教学若干问题探讨[J].社科纵横. 2010(25):255-256

2[?] 孙翠兰.全程互动教学法应怎样实施[N].中国教育报.2006 (8)

3[?] 黄庆丰.树立创新观念构建互动式课堂教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34):304-306

4[?] 黄积虹.论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战线.2011(37):361-365

5[?] 陈艳,郭明飞,陈远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78-82

6[?] 王晓荣.大班化视野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管理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53-155.

7[?] 胡谊.教师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8[?] 王刚.高校思政课互动式教学问题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7,4(51):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