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叶莴笋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3
/ 3

紫叶莴笋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崇芳

通海县九龙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通海 652703


摘要:紫叶莴笋是莴笋栽培中的主要品种,质地鲜嫩,具有良好的口感,而且营养丰富,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大,必须采用高产栽培技术实施提高紫叶莴笋的产量,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可以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入。紫叶莴笋栽培会受到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应该加强对整个栽培过程的规范化管理,避免造成减产的情况。本文将深入分析紫叶莴笋对环境的要求,探索紫叶莴笋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措施,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紫叶莴笋;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在我国蔬菜种植业业发展中,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包括了土地资源、环境状况和人口因素等等,加大了农业生产的难度。紫叶莴笋是我国的主要蔬菜,当前种植面积逐渐扩增,满足了人们的饮食需求。在不同区域种植紫叶莴笋时,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同时运用高产栽培技术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保障。近年来,我国在高品质紫叶莴笋品种的研究中加大了投入,旨在培育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的紫叶莴笋,满足高产栽培工作要求。栽培人员应该结合紫叶莴笋品种特点及环境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栽培技术方案,以促进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紫叶莴笋对环境的要求

紫叶莴笋在土层中的深度相对较浅,一般在20-30cm左右,但是其根部生长能力很强,无论是炒食、凉拌还是腌制,都具有较好的口感。紫叶莴笋对于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具有很强的耐寒性,因此不适应在高温环境下种植。当外界环境温度达到4℃时,紫叶莴笋种子就能够发芽,当温度达到15-20℃时,发芽速度会更快,但是温度不能超过30℃。在茎叶生长过程中,应该将温度控制在12-18℃左右,通常不能超过24℃,避免造成提早分化的情况。紫叶莴笋适应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生长,能够加快发育速度,为抽薹开花创造良好的条件,当光照较为强烈时需要适当控制环境温度,能够改善叶片的生长状况,提高紫叶莴笋的产量。紫叶莴笋的叶面大,因此在生长中会造成水分的大量蒸发,然而根部吸水能力不强,需要在栽培中合理控制土壤水分含量,避免水分不足而造成老化和品质降低等问题,同时也要避免水分过多而出现徒长的情况。在栽培紫叶莴笋时,需要选择肥沃的土壤环境,而且确保有机质和含氧量达到生长要求。在不同生长时期需要使用一定量的氮肥、钾肥和磷肥,实现钾元素和氮元素的协调,改善肉质茎的品质。

二、紫叶莴笋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措施

(一)品种选择

选择合适的品种,能够为紫叶莴笋的后期生长奠定基础,因此应该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加以筛选,避免在栽培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病虫害问题。降低紫叶莴笋中的纤维含量,同时确保肉质鲜嫩爽脆,能够增强紫叶莴笋的环境适应性,提高抗病性能。在选择合适的品种后,还应该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能够提高播种育苗时的发芽率。药剂处理是种子消毒处理中的常用方法,通常选择敌克松1500-200倍液和多菌灵等实施消毒,可以预防各类病害问题,包括了猝倒病、立枯病和根腐病等1】。温汤浸种的方式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水文要控制在55℃左右,时间持续6h左右,做好干燥处理后进行播种。

(二)选地施肥

栽培地块的选择也是当前高产栽培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应该确保地势平坦,同时具有良好的肥力,满足紫叶莴笋生长所需的养分,靠近水源,在灌溉施肥中获得便利条件。在收获前茬作物后为了及时改善土壤状况,还应该做好深耕处理,通过翻晒的方式降低其中病菌数量,避免在生长中面临较大的风险。冬水量要保障充足,为春季覆膜播种提供可靠保障,根据土壤状况灌溉适量的春水,以确保在生长中获得充足的十分。在整地过程中应该采用精耕的方式,保证各个环节的连续性,比如施肥、覆膜和播种等等,有效锁住水分,有助于紫叶莴笋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在此环节应该确保农家肥使用量在5000kg/亩左右,而硫酸钾、磷酸二铵和尿素的用量分别在10kg/亩、15kg/亩和5kg/亩左右。

(三)育苗

育苗质量是决定紫叶莴笋能否高产的主要元素,因此应该总结过往栽培经验,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育苗方法和时间。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中,育苗时间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比如当海拔高度超过300m时,通常选择9月5-10日实施播种,而在海拔高度不超过300m时,可以选择9月15-20日播种,能够增强紫叶莴笋的环境适应性,确保出苗率达到预期要求。改善苗床的质量,控制其面积在12-15㎡左右,而且需要进行消毒,一般可以采用50%敌克松600倍液和40%五氯硝基苯1000倍液2】。在播种期间也应该关注天气状况,通常不适应选择晴天或者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播种,可以选择阴天和傍晚。做好盖种处理,严格控制土层的厚度,为了防止强烈光照对种子的生长造成威胁,还应该设置遮阳棚,同时也可以避免在大雨天气造成严重的冲刷问题。针对苗床情况进行监测,适当补充水分,使其保持良好的湿润性,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做好间苗处理,能够预防拔节苗等状况。在移栽前应该对幼苗实施处理,借助于48%毒死蜱1000-1500倍液和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改善幼苗的生长状况,经过处理5d后实施移栽,此时应该确保真叶在4-5片。秋季育苗和冬春季育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比如在冬春季育苗中可以采用小拱棚育苗的方式。

(四)定植

在定植前还应该做好整地工作,确保紫叶莴笋生长区域的土壤状况达到相关标准。及时对地块当中的杂草实施清理,可以采用腐熟猪粪和鸡粪进行处理,通常用量控制在750-1000kg/亩左右,基肥选择复合肥,用量在50kg/亩左右,如果选择商品有机肥,则应该将用量控制在200-250kg/亩左右。严格控制畦高和面宽,分别在20-25cm和70-80cm左右,整地后还应该及时去除杂草,为后续定植创造条件,在此过程中可以使用48%仲丁灵800倍液。定植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紫叶莴笋的密度,防止密度过大而造成生长不良的情况,同时也要避免密度较小而无法达到高产的要求。一般要求密度控制在3500-4000株/亩左右,株行距为20cm×30cm,穴肥可以选择钙镁磷肥,其用量在50-75kg/亩左右3】。在移植时应该做好根叶的有效保护,采用带土移栽的方式,通常选择阴天实施定植,保障紫叶莴笋的成活率。完成定植后进行灌水,为根系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在灌溉定根水时可以加入适量的活性促根剂。

(五)栽培方式

不同的生长环境,选择的栽培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应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选择。全膜平作小畦速灌栽培方式的应用较多,浅沟宽度控制在100cm左右,及时做好覆膜处理,地膜的厚度在0.01cm左右,宽度在120cm左右,为了满足田间管理的要求,要对地膜的间距实施控制,一般在20-30cm左右。根据风向确定覆膜的方向,提高栽培工作进度,防止造成损坏的情况。覆膜工作中要保持平整性和严密性,设置相应的土埂,能够避免在大风影响下出现揭膜的情况,小畦的长度和宽度控制在3-5m和1m左右。做好渗水沟和种植孔的预留,为后期灌水提供便利,以便紫叶莴笋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采用覆膜处理的方式,能够降低水分的蒸发量,因此在紫叶莴笋的生育期可以适当减少灌溉量。垄膜沟灌栽培的方式也可以满足紫叶莴笋的栽培要求,在起垄时也要明确当地风向特点,其高度和宽度分别控制在15cm和40cm左右,地膜厚度和宽度分别在0.01mm和60cm左右。在灌水工作中充分发挥垄沟的作用,能够降低软腐病和霜霉病的发病率,达到高产的目的。为了满足市场对紫叶莴笋的需求,还可以采用错期播种的方式,第一批播种时间可以选择4月下旬到6月下旬,间隔播种时间为7-10天左右,在全膜平作和起垄播种时分别播2行和4行,而且应该对行距和柱距实施控制,行距在30cm左右,柱距在20cm左右4】

(六)田间管理

1.秋季管理

相较于冬春季而言,秋季的温度相对较高,因此为了防止出现提早抽薹的情况,应该及时做好遮阳处理,避免温度过高而影响紫叶莴笋的品质。保障水分和肥料的充足性,是秋季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点,也是提高紫叶莴笋产量的重要途径。当温度较高时应该适当提高灌溉量,但是应该以畦面为限,同时做好田间排水管理,避免造成较多的积水。在紫叶莴笋缓苗后应该及时施加提苗肥,如果叶片呈现出平展性的特点,则应该施加开盘肥,尿素用量在20-30kg/亩左右,运用复合肥可以改善封行后的生长状况。紫叶莴笋的开度会受到肥料用量的影响,而且也会决定茎部的粗细5】。在秋季生长中如果出现水肥料不足的情况,则会导致过早抽薹的情况,可以采用滴灌的方式确保生长期间获得充足水分,同时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2.冬春季管理

紫叶莴笋缓苗后施加农家有机液肥,1-2次为宜,做好炼苗工作,为了控制苗期的生长状况应该做好肥水管理,尤其是运用防寒肥水可以确保在寒冷天气下保持良好的长势。在春季应该做好杂草清理工作并实施追肥,追肥次数随着茎部的增大而降低,而且也要控制施肥的浓度。如果采用大棚高产栽培技术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则应该确保基肥的充足性,做好排水处理,为紫叶莴笋的生长创造条件。运用农家有机液肥进行处理,确保畦面的良好湿润性,尿素施加量控制在15kg/亩左右。

3.水肥管理

在莲座叶形成后才能实施灌水作用,在此之前应该做好蹲苗处理,确保根系的良好生长状况。蹲苗结束时应该确保嫩茎长大,而且做好植株的封垄处理,此时可以进行灌水和施肥工作。随着水分的增多,紫叶莴笋的茎部会逐渐粗大,在此过程中应该确保水分的适量性,同时提供必要的肥料。做好土壤干度的检测,如果出现发白的情况则应该及时灌溉,在水肥管理中应该严禁出现大水漫灌的情况,避免出现早期抽薹和茎部开裂的情况。浇水频次控制在10d/次左右,追肥次数在2-3次左右,尿素用量为10kg/亩6】

4.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问题会对紫叶莴笋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实现高产目标的关键。紫叶莴笋的霜霉病较为常见,会对叶片造成伤害,呈现出由下至上的蔓延特点。在发病初期会出现褪绿色斑,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淡黄色。如果外界环境的湿度较大,还会有白色霜状霉层出现在叶背面,当霜霉病严重时会出现黄褐色的情况,造成紫叶莴笋的叶片枯萎。在紫叶莴笋栽培土壤中存在较多病菌,在越冬后产生孢子襄,在昆虫或者天气作用下会出现大范围传播的情况。特别是当温度处于15-17℃时,会导致霜霉病出现的几率增大,同时栽植密度过大也会引发该类病害。在栽培过程中应该做好排水处理,避免出现大水漫灌的情况,轮作类型也要加以针对性选择。做好紫叶莴笋生长状况的观察和记录,对病叶实施摘除处理,避免造成大范围的扩散。95%霜霉灵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25%甲霜灵800倍液等在防治霜霉病中的效果较好。此外,菌核病也是紫叶莴笋的常见病害,当湿度在85%以上,温度在15-20℃时,会导致发病率提升。针对该类病害,可以运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实施防治

7】

5.徒长因素分析

紫叶莴笋的徒长问题会造成减产的状况,而且难以保障良好的品质,因此应该明确徒长的影响因素并在栽培管理中实施针对性控制。温度较高、水分不足、光照强度较低、土壤肥力不足和苗龄较长等,是造成徒长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温度会在紫叶莴笋的整个生长期间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出现早期抽薹的情况。如前所述,紫叶莴笋适应冷凉气候,在细胞的快速增殖过程中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生殖生长会受到营养生长的抑制,因此能够提高紫叶莴笋的产量。在高产栽培过程中应该对温度实施严格管控,以避免造成徒长的情况。紫叶莴笋的生长也会受到水分的影响,如果地块长期存在干旱的情况,则会对其营养生长形成限制,进而加快生殖生长的速度,这是引起徒长问题的主要原因,紫叶莴笋产量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如果土壤中的水分不足,也会影响肥料的使用,难以被紫叶莴笋充分吸收,而且营养物质散失,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对于水分的控制,可以解决紫叶莴笋的徒长问题,但是如果水分过多也会使紫叶莴笋吸收更多的氮肥,不利于紫叶莴笋的健康生长8】。浇水时可以控制肥料用量,能够有效避免资源浪费的问题,降低紫叶莴笋的栽培管理成本。相较于正常情况而言,苗期变长也会导致紫叶莴笋的徒长问题,叶片较小,表皮的厚度增加。缓苗时间过长,无法达到营养生长的要求,缩短了有效生长时间。如果在生长期间没有提供充足的光照,也会引发该类问题,主要是由于光合作用减弱而导致。在定植过程中没有合理控制密度,田间光照状况和通风状况不佳,紫叶莴笋彼此之间争夺空气、水分和养分等,使得早期抽薹问题越来越严重。

(七)适时采收

在紫叶莴笋成熟后应该适时进行采收,最高叶片和紫叶莴笋主茎顶端高度一致时可以实施采收,直径通常在6-8cm左右,嫩茎的高度在40-50cm左右,能够提高紫叶莴笋的含水量,质地脆嫩而且提高了产量,改善了整体品质9】。如果采收时间过早,则产量难以达到要求;如果采收时间过晚,则会对紫叶莴笋的品质造成影响。


三、结语

紫叶莴笋在生长中对于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应该对温度、光照、水分和土壤等实施严格管控,以改善其生长状况,提高紫叶莴笋的产量和质量。在高产栽培工作中,应该做好紫叶莴笋的品种选择,确保其符合当地环境特点。同时对选地施肥、育苗、定植、栽培方式和田间管理等环节要点实施有效把控,特别是在田间管理中,应该明确秋季管理和冬春季管理的特点,采取更具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及时实施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降低对紫叶莴笋生长的威胁。明确紫叶莴笋徒长的因素并加以控制,在成熟后适时采收,确保产量达到预期目标要求,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有海.不同种植海拔对茎用紫叶莴笋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青海农林科技,2021(03):87-90.

[2]杨春雪,朱小强,薛在鹏.永登县莴笋黑、白双膜双层覆盖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21,37(02):55-56.

[3]方永新.皖南地区莴笋早秋栽培和冬季大棚高产栽培技术[J].基层农技推广,2021,9(02):121-123.

[4]缑红丽,刘明霞,陶兴林,朱惠霞.高寒旱作区紫叶莴笋全膜双垄三沟栽培技术[J].蔬菜,2020(10):46-48.

[5]刘明霞,陶兴林,朱惠霞,杨海兴.紫叶莴笋新品种红竹2号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20(Z1):8-10.

[6]白滨,文朝慧,何苏琴.莴笋炭疽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20(01):82-84.

[7]陶兴林,刘明霞,朱惠霞,胡立敏.高海拔半湿润地区紫叶莴笋全膜垄沟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8(12):70-72.

[8]陈菊芳.浙中地区高山大棚紫叶莴笋——番茄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17(11):89-92.

[9]王道霞.高海拔冷凉灌区紫叶莴笋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17(0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