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并发脓胸的治疗——医学知识小储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4
/ 2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并发脓胸的治疗——医学知识小储备

陈智勇

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中心卫生院, 643013

社区获得性肺炎在临床上指的是在院外由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细菌等多种微生物而引发的一种病症。患有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上呼吸道感染、胸部疼痛等。中老年群体与其他年龄阶层相比较患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概率更高。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如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则会对其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均产生严重的影响。脓胸是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近些年,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脓胸患者的数量整体上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因而临床上尤为重视对该类患者的诊疗。伴随着医疗体系的日渐完善,诊断与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脓胸患者的手段愈发丰富。那么,应当怎样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脓胸患者呢?

62a83d3ebd00d_html_8cb4cd1604b856f0.jpg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在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脓胸患者的实践中我国临床上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在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肺炎周围渗液时患者应当符合以下一项或多项症状:(1)患者在合理使用抗生素72小时后临床症状并未得到任何改善;(2)患者出现胸膜性疼痛;(3)在进行X线照射时患者胸片呈现出膈肌模糊。

若患者在经超声或X线诊断后发现其确实存在胸腔积液,则应立即通过针吸的方式获取胸腔积液,而后应对微生物展开培养学检验。如若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所吸出的胸膜渗出物中占有优势,则可诊断为患者患有脓胸。如若淋巴细胞在所吸出的胸腔积液中占有优势,则应考虑患者出现恶性病变与胸膜结核。

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脓胸患者始终应当秉持的原则是排净脓液、抗感染、促进肺部复张。抗生素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脓胸患者的一大手段。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脓胸患者革兰阴性细菌厌氧菌与多种微生物感染呈现出增加的态势,因而在运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势必应当将一定范围的病原菌覆盖。一般情况下,Β-内酰胺类药物在该类患者的治疗实践中应用频率较高。如若脓胸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恶臭症状,则应对其加用克林霉素或甲硝唑等对厌氧菌具有针对作用的药物。而近些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多重耐药与青霉素耐药链球菌感染率显著升高,故而相关医务人员应当给予高度重视。除此之外,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脓胸患者的治疗实践中氨基糖苷类与大环内酯类药物也有着较强的适用性。

部分社区获得性肺炎伴早期脓胸患者单一运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并不显著,而针对该类患者则应立即对其进行胸腔引流治疗。针吸的治疗方式在诊断与引流肺炎周围渗液患者的实践中应用频率较高。但这一传统的治疗手段会对患者进行反复的胸腔穿刺,进而增加患者治疗风险性。与此同时,患有稠厚脓性渗出物的患者在治疗实践中并不适用于针吸治疗方式。导管引流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胸腔引流治疗手段。床旁插管引流是此前应用频率较高的导管引流方式。而伴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逐渐提升,影像学在导管引流过程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在影像引导下完成导管引流成功率、安全性均更高。具体操作方法为医务人员将可曲导管在超声、CT或X线引导下置入患者胸腔最低垂部位,进而完成引流。而针对接受抗生素与导管引流治疗后临床症状并未缓解到脓胸患者,医务人员应将尿激酶注入患者的胸腔膜,以实现诱导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为积液引流提供条件。具体操作方法为医务人员将25万个单位的链激酶注入患者胸腔,频率为每日一次,共持续三次,如若效果仍不显著,则应换用其他治疗手段。胸腔镜引流是一种新型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脓胸患者的手段。在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后可以发现,运用胸腔镜引流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优于胸腔内运用链激酶治疗。胸腔镜引流这一治疗手段具有治疗费用低、临床效果显著且恢复速度快的特性。且这一治疗方式与胸廓切开术相比较具有痛苦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侵入性小的特点。针对病情进展快且病情危重的脓胸患者,临床上更为主中主张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引流。胸膜纤维板剥除术、胸廓切开术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外科手术引流手段。而早期胸膜纤维板剥除术较之其他手术引流方式效果更为理想,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大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除此之外,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脓肿患者在其接受治疗期间应当使其增强营养,在饮食上应以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为主,同时应当注重对电解质的补充。如若患者存在贫血症状,则可秉持少量多次的原则对患者输入新鲜血液,以此对其贫血症状进行纠正,同时帮助患者适当增加抵抗力。如若患者病情较为危重且身体较为虚弱,则可对其静脉输入白蛋白、血浆等。

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脓胸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因而应对该类患者的治疗给予高度重视。近些年,我国治疗该类患者的方式也实现了极大的丰富。因而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都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医生应当以患者的身体情况为出发点为其选择最为适宜的治疗方案,降低疾病危害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而患者在患病后也应及时调整自身心态,保持心理状态的平稳,同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治疗,维护自身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