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4
/ 2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程娴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西柳州 545001 )

摘要: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对大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探求和创造新的信息。因此,各高校对计算机基础教育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以此来推进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解决对策


1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创新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升课程吸引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开展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突破传统单一的课程教学目模式,带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兴趣度不断提升,越来越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提升课程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有利于丰富教学形式,促进教学质量提升。高校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创新教学,是对新时期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有效创新,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发展,是保持与时俱进的有效教学改革途径,有利于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形式丰富多样,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2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总课时数偏少,理论课和实践课缺乏有效衔接

目前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间,不但没有因为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而进一步增加,而且有被减少和压缩的趋势。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通常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周学时为3学时,实际教学周数为每学期15~16周,因此实际总课时只有45~48学时,学生根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理论课和实践课一般是分开上的,理论课程在多媒体教室讲授,上机实践课在机房进行,二者在时间和地点上都有一定程度的脱节,理论课上掌握的知识不能得到及时的练习和巩固,这样势必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2.2 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大部分高校都是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看似注重实践操作,但是具体的模式几乎都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讲解理论概念,演示操作一遍,然后学生再按照步骤练习一遍,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由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屏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另外,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时间较少,思考较少,致使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整、不灵活,缺乏创造性和实际应用能力。

2.3 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不足

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很多的课时安排都是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学生需要对于计算机基础的相关理论进行掌握,但是,在实践课程安排上,高校的计算机实践演练课时不多,主要是因为学校的计算机教室数量有限,需要进行实践学习的班级数量众多,因此只能进行教室排班,课时数量自然得不到有效保证。就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来说,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高校尝试通过构建校内计算机基础实践基地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实践锻炼学习要求,但是实践基地和真实的计算机工作场景还是具有一定差距的,学生的实践教学水平难以获得提升,在步入工作岗位后,仍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工作内容。

3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创新的有效实践途径

3.1 采用分级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可以采用分级教学方法,把学生不分专业的划分成不同等级进行单独教学。对于等级的划分也要有明确的规范,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入学摸底考试根据成绩进行划分,或者可以提供一些实践操作题,根据学生的完成程度进行划分,或者还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愿进行选择,具体方案可根据学校情况进行设置。基于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就使得学生基础差不多的在一个学习群体内,缩小学生差异,大家学习氛围、进度步调相差不大,存在有机会超越别人的动力同时又存在被别人超越的危机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课堂质量。

3.2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所谓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亦是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分为多个具体的小任务,学生生在“任务”的驱使下开展的一系列的教与学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的过程。以任务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过程将传统的教学转变为探究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适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一个任务的完成可以令学生心理上具有满足感,更有动力的参与这种任务型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对知识学习的求知欲。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减少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弊端。该模式下,学生先依据需要完成相应的任务,并结合教师给出的一些视频、电子方面的资料课后进行主动学习,然后在教师引导和同学的协助下找到解决的具体方案以完成任务,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任务驱动”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任务为驱动,重具体实践”,非常适用于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

3.3 开展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

当今社会,信息化、数字化风起云涌,“互联网+”、人工智能极速发展,已经影响并将更加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和学校信息化、数字化工作是重点,高校要基于信息技术和科学学科,启动创客教育实验和STEAM教育的探索,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接触并学习计算机基础编程知识,培养同学们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同时,学校的信息技术与创客课程会得以更好地开展,发现和培养有天赋的同学,丰富和拓展必要的知识,锻炼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等,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借助校企合作的形式,共同推进学校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客课程的开展,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编程的兴趣,发现并培养更多的大学生青年计算机基础科技人才。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校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需要在企业内安排专业的实践教学导师,在导师的带领下,更好的去学习计算机课程知识,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带到企业的实践岗位中,发挥理论知识的应用,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有效学习目标实现。

3.4 考核方式的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操作性很强,因此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开发无纸化考核系统,提高考试、出题、评卷及分析等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考核工作更加科学、严谨。在网络教学平台基础上,开发无纸化考核系统。系统功能包括:题库管理、考核管理、随机组卷、自动评分、成绩分析及管理、在线答疑等。考核采取“分段式、平时为主、期末为辅”的全程无纸化考核方法,将考核贯穿学习过程。考核采用“433”模式,即期末占40%,平时占30%,出勤及作业占30%。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是以提高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既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也是人才素质教学。作为一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要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机制等方面,大胆改革和创新,同时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和其他老师多交流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我们相信经过不断的试验、探索、总结、提高,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泰松.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19):136-137.

[2]李聪.高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改革初探[J].数字通信世界,2020(03):214.

[3]王运成.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02):246-248.

作者简介:程娴1968.10.14,女,汉,湖北赤壁,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