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在“数字农村”下的传承与发展——以平乐古镇“竹丝扣瓷”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4
/ 2

非遗文化在“数字农村”下的传承与发展——以平乐古镇“竹丝扣瓷”为例

叶晴 刘仁杰 钟佳芳 赵文意 王诗雨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不断凝聚的结晶,本文以平乐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竹丝扣瓷”为例,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等方式,围绕小镇现状,剖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竹丝扣瓷”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传统手工艺文化和乡村经济结合,提出以建设数字农村为抓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竹丝扣瓷”为文化产业链的乡村发展方案。

【关键词】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竹丝扣瓷;数字农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该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强乡村建设对我党在新发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千年的漫长岁月与历史变迁,中国的村落文化已与村民融为一体,构筑出了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链[1]。在此基础下,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互联网+”新经济形态融合,实现对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进一步利用,促进乡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一、非遗文化“竹丝扣瓷”历史背景与现状分析

1历史背景

自2010年平乐古镇对外开放以来,古镇的风貌逐渐展现在大众的眼中。素以“秦川汉文化·川西水乡”风景著称的平乐古镇因独具一格的风格和非凡的商业旅游价值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来游玩。2011年,平乐古镇财政总收入3315万元,比2010年增长1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比2010年增长6.5%,并且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19年已达20余家。

非遗文化“竹丝扣瓷”本身也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在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邛崃市文化馆获得瓷胎竹编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现状与问题

(1)工艺考究,精通者寡

关于“竹丝扣瓷”的编织,“竹丝扣瓷”一直采用手工编织方式。其必须经过“取竹”,“刮青”,“分竹”,“烤色”,“吹干”,“分丝”,“编织”七个编织过程。其中前六个环节由竹子经销商负责,随后交付与瓷器经销商,由其配送至竹丝扣瓷手工编织者进行编织。然而,前六个环节工艺难、耗时久、手工技术要求高,当地取竹者人数及其稀少,已不足10人。

(2)应用单一,形式老旧

关于“竹丝扣瓷”的应用,大部分以竹编茶具为主。“竹丝扣瓷”为实现工艺的美感与价值,往往基于功能为主原则。从实用角度设计出的丝竹扣胎茶具,能解决滚烫茶水烫手的问题,但因“竹丝扣瓷”行业一直以一种传统的个体户手工艺的形式存在,无新型元素汇入其中的制作,无多方可发展产业合作支持,导致“竹丝扣瓷”的设计延展性不强。

(三)推广渠道单一,经营方式老旧

关于“竹丝扣瓷”的传播广度,目前“竹丝扣瓷”在特有环境特有地点有一定的宣传,未外扩宣传;其次是“竹丝扣瓷”的竹丝生产和扣瓷工艺为分开制作,由当地固定的两家经销商专门包揽,成品制作出来后再由另一家经销商向外出口。单链条生产导致“竹丝扣瓷”的销售渠道受到了限制,知名度低。

二、融合古镇与“数字农村”的非遗复合式推广

本推广模式在全国市场上具有模式差异性和文化差异性,依托古镇文化以数字农村建设为契机,本文提出“三步走”策略:

导入期——推出线上非遗网站平台,主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来进行构建,将广告与销售促进配合使用,加强平乐古镇和“竹丝扣瓷”的宣传和推广,营造文化消费的良好氛围,促进消费者对古镇及“竹文化”的认知,建立完善的分销渠道,扩大市场占有率。此推广平台不仅会介绍平乐古镇的文化特色,提供平乐古镇特色景点旅游攻略、线路介绍等,还会推出各种各样的“竹丝扣瓷”产品,供浏览者收藏、购买。同时,该网站平台创建非遗交流模块,营造“非遗”文化氛围;收集用户意见,让其产品能达到供求一致标准,满足客户良好的购物体验。

成长期——结合线上平台完善“竹丝扣瓷”推广主题模式,为各个体店铺搭建网上商城平台,推出线上宣传和线下体验的文旅项目。开展一系列线下体验活动。如开展“竹丝扣瓷”展览节,邀请各大非遗爱好者到平乐古镇欣赏“竹丝扣瓷”作品,观看“竹丝扣瓷”工艺人制作,交流“竹丝扣瓷”非遗文化;开展“竹丝扣瓷”亲子活动,通过与儿童动手做一些简单的“竹丝扣瓷”小物件,提升儿童动手能力[2],丰富儿童的非遗文化知识,激发儿童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开展“竹丝扣瓷”制作创意赛,各大爱好者通过自己的学习,利用本次大赛实践来见证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线下体验活动,提高推广模式趣味质量,创新“竹丝扣瓷”的产品样式,完善产供销网络信息化管理;同时重视“竹丝扣瓷”品牌建设,加强与被服务人群的沟通,进一步改进推广模式,深入建设产品品牌形象。

成熟期——采用“因地制宜”方法进行市场渗透,根据各地非遗竹文化特色,采用本商业模式进行结合,推出更广的适用市场,扩大市场的投资领域,利用当地文化经济价值开发省内外经济文化市场。在在创艺与创意之间的碰撞下,各地非遗文化根据自身特色进一步挖掘出产品潜在创新价值,抓住市场定位,推出适合该产品新的营销策略,从而提高该产品的商业价值。

三、总结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地方的文化记忆,在当下由互联网实现万物互联的时代,竹丝扣瓷的传承与发展应当在以“创造性”为主体的前提下,适应现代社会,走现代发展之路,同时结合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对其进行创新,赋予竹丝扣瓷新的功能、新的形式。

坚持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原则下传承和发展好竹丝扣瓷,不仅是文化遗产本身的要求,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突出表现。当竹丝扣瓷走出平乐古镇,甚至走出国门向外推广开后,那么文化自信将会从竹艺人的心底里油然而生,非遗手艺的传承也就植下深厚的积淀,竹艺发展也将会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 郭凯倩.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乡村振兴[N].中国文化报,2021-07-09

2[] 钱梦婕.“体验竹编之趣,生文化自信之根-记幼儿园班本微课程“竹编之趣”

【作者简介】:

叶晴(2001.11-)女,重庆铜梁人,汉族,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刘仁杰(2000.5-)男,四川成都人,汉族,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钟佳芳(1999.9-)四川眉山人,汉族,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赵文意(2000.10-)四川成都人,汉族,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王诗雨(2004.6-)四川南充人,汉族,本科,物联网工程